![]() 10月15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官網突然宣布,該校將于2024年5月18日賓大設計學院畢業典禮上,向中國建筑先驅林徽因頒發遲到的建筑學士學位,表達對她的紀念與認可。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時間倒回到1924年秋,梁思成在林徽因的鼓動下,一同報考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但賓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去美術系注冊,倔強的她不但修了所有建筑學科目,很多科目都是卓越等級,即便與梁思成相比也不遑多讓。林徽因因此成為賓大史上唯一完成建筑學學業卻未能獲得建筑學位的女生。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也是一個歷史性的遺憾,如今賓大選擇在林徽因誕辰120周年,入學100周年之時,為她追授建筑學位,也算將功折過,為后來人,特別是為女性追求夢想注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林徽因女兒梁再冰說:“她用自己的一生證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師!” 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里茨·斯坦納坦言:“隨著我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林徽因沒有被授予學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這是一個歷史遺留錯誤,是時候來糾正它了。” 林徽因確實非比尋常,時至今日,林徽因的熱度絲毫不減。《人間四月天》電視劇播放時,在臺灣幾乎萬人空巷。 其實認識林徽因,只需要看她三句話。 第一句是:“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短短一句話,說破了婚姻生活的真相,林姑娘堪稱人間清醒。 詩人徐志摩為林徽因神魂顛倒,學界泰斗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不娶,建筑大師梁思成愿意給妻子重新選擇人生的自由……可見林中美人的魅力之大,罕有匹敵。 林徽因的太太沙龍,更是傳頌一時的文壇佳話,惹得冰心女士極為不爽,還特意寫了一篇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大加諷刺。林徽因正好從山西考察回來,托人給冰心帶了一壇山西老陳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從此,兩個女人老死不相往來。 大詩人徐志摩,林徽因不愛他嗎?她肯定是愛的。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床頭掛志摩飛機失事的一段燒焦的木頭,還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詩歌《別丟掉》: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最后一句,你仍得相信什么,相信什么?相信山谷中有那“回音”,“回音”自然就是“徽因”。愛他卻不肯嫁給他,這是為什么?因為愛上一個人,往往是一生。詩人恰恰不能終其一生。徐志摩也愛陸小曼,但能愛一生嗎?你只能說詩人愛的時候是真愛,不愛的時候是真的不愛。 哲學之父金岳霖,追慕林徽因,與林家永遠比鄰而居。有一天林徽因痛苦地告訴梁思成,她也喜歡老金,應該怎么辦?梁思成告訴林徽因,她可以在老金和自己之間做一個選擇。這是多么深厚和寬廣的愛? 林徽因思考一個晚上,答案還是選擇梁思成。老金知道了,一聲嘆息,發誓終身不娶。梁家后人稱老金為金爸,給金爸養老送終,這又是一段佳話。 林徽因去世后,老金有一天突然請客,眾多客人不明所以。吃飯時,老金泫然落淚,突然說,今天是徽因的忌日啊。滿坐寂然,深為感動。“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只有老金才能寫出這樣的挽聯,也只有林徽因才配得上。 第二句話是,“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后一條路,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抗戰爆發之際,華北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林徽因夫婦受到外國友人邀請,讓他們去國外避難,許諾會將他們安排得無微不至。 林徽因慨然拒絕,說,國家有難,豈能棄之而逃?孩子問媽媽:“媽媽,如果日本人打過來了,我們該怎么辦?” 林徽因淡淡地說:“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后一條路,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寧可舉身赴清池,也絕不做亡國奴,這就是林徽因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包括她熱愛的建筑事業,其中也包含著維護民族尊嚴的斗爭。 她恨自己是女兒身,無法像叔父弟弟一樣投身到戰場保家衛國,但她也有另外一個戰場,那就是建筑。 有人曾問她:“為什么你那么熱衷古建筑考察?” 林徽因說:“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人注意關心,我們單等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時,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原來當時的日本不僅在軍事上欺壓中國,在建筑、文化等多個領域都輾壓中國,他們看不上中國,對我們冷嘲熱諷,稱中國“沒有一百年是完不成現代建筑體系的!” 林徽因聽后非常氣憤,當即發誓一定要為國爭口氣,她要讓全世界都明白:中國建筑是東方建筑代表的典型,自有其獨立的設計系統,自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舍此,我們何以了解,一個患病急需休息的女人,何以風餐露宿,野外考察?何以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高高的城墻和飛檐峭壁,去勘察建筑設計? 林徽因和梁思成重塑了中國的建筑史學!他們第一個發現了唐代佛光寺大殿木結構建筑,發現了最古老和最高的應縣木塔。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為現存于世的古代建筑的信息收集,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林徽因還參與過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寶山革命公墓等等重大建筑的設計,堪稱中國建筑學之母。 第三句話是:“我們林家滿門忠烈,你又算個什么東西?” 50年代,歷史學家、同為清華大學教授出身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主管城市建設,為了緩解北京市的交通壓力,吳晗覺得應該快速決策,拆除阻礙交通的牌樓,主張要思想開放,建造西方的建筑。 林徽因夫妻費盡千辛萬苦保護的古建筑馬上就要被拆除,自然不肯屈服。但吳晗下決心要搬倒這兩塊絆腳石。 ![]() 在一次宴會之中,林徽因同吳晗不期而遇。兩人水火不容,產生了巨大的爭執。吳晗竟以林徽因和梁思成出身舊社會貴族為題,嘲諷他們思想守舊、因循守舊,這種言論在當時非常嚴重,幾乎能壓死人。 林徽因忍無可忍,指著吳晗的鼻子痛罵道:“我們林家滿門忠烈,世代為國盡忠職守,你又算個什么東西?憑什么諷刺我家人?如果真的要拆除古牌樓,50年后你會后悔的,你應該為你的行為負責!” 吳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原因很簡單,林家確實滿門忠烈。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和康有為是同科進士,愛國思想深深印在了林家人的骨子里。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著名的民主革命人士,一生為民請命,資助革命事業。巴黎和會上列強將山東割讓給日本后,林長民義憤填膺,奮筆疾書,著文痛罵,后因反對張作霖進京,被人殺害。 林徽因的兩個叔父林尹民和林覺民,都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七十二烈士,林家位居其二,可見林氏之風。 尤其是林覺民,他的《與妻書》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訣別書。中學讀書時,這封書信我倒背如流,其血脈精神也在我血管里流淌。什么叫好文字?什么叫好文章?這一篇就是。 當時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懷有8個月身孕,林覺民寫給妻子的訣別書當真字字血淚,千種柔情,萬般不舍。 小夫妻的感情更是感天動地。“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 但即便他深愛妻子,仍然奮不顧身,要以一己犧牲,換來民族的覺醒。“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但死去元知萬事空,又如何不生惆悵之情?“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身許國家心許你,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就是黃花崗烈士林覺民。 林徽因三弟林恒,兩人相差12歲,姐弟倆感情非常好。林恒聰明好學,國難當頭,林恒報考了中央航空學校,并以全年級第二名的身份順利畢業,隨后他自告奮勇奔赴抗日前線。 1941年的一天,日軍對成都發動空襲。林恒駕機展開空戰,擊傷擊毀敵機多架,最終被日軍戰機四面夾擊,壯烈殉國,年僅25歲…… 林家滿門忠烈,幾代人為國為民壯烈犧牲,這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抹殺的。吳晗是歷史學家,不會沒有這樣的常識。林徽因的這段怒罵,注定載入史冊。 但小胳膊擰不過粗大腿,林徽因保護古牌樓的愿望最終未能實現,她傾盡一生保護的古建筑轉眼間蕩然無存。她病倒了,病情不斷惡化,但她拒絕服用任何藥物,唯求一死,51歲一代佳人香銷玉隕! 士可殺不可辱!女也如是。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