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創作大賽#1950年12月,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的黃克誠,給正在朝鮮戰場指揮作戰的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寫過一封慰問信,信中寫道:“敬愛的彭總:每當哪里最危險,哪里最痛苦,哪里最困難,你就在哪里出現?!?/p> 黃克誠大將的這段話,是對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的最恰當評價。 按孫子兵法所說,將有五德,其中“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所謂的“勇”,絕非武力值高,而是堅決果敢、當機立斷,有敢于承擔責任的魄力。在彭德懷元帥的軍事生涯中,他身上體現得最充分的就是這種敢于挑戰任何困難、敢于承擔重大責任的為將之“勇”。 了解軍史的人都知道,從領導平江起義成為紅軍的重要領導人起,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我軍最危險、最困難、最不好打的仗,幾乎都是由彭德懷承擔的。 毫不夸張地說,彭老總作為一位軍事家,打仗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其彌天大勇,甚至可以這么說:古來為將之勇,無出其右者! ![]() 土地革命時期:彭總打硬仗和惡仗最多 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是打硬仗、惡仗最多的,將士們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連戰連捷著稱,與紅一軍團同為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左右手。 1930年7月在敵我整體力量對比極端懸殊的情況下,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挾連戰連捷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占長沙,創造了紅軍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下省會的唯一戰例。 攻占長沙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大大鼓舞了紅軍的士氣,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毛澤東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對全國革命運動所產生的反響是非常大的?!?/p> 即使在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占據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彭德懷依靠所部廣大指戰員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精神,巧妙指揮,于運動戰中殲敵,仍然取得不少非凡戰果。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不顧客觀實際情況,推行“兩個拳頭打人”的戰略,以紅三軍團為主組成東方軍,東征入閩作戰,彭德懷被任命為東方軍司令員。 ![]() 他堅持深入前線實地調查、偵察,選準突破口,研究制定于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案,連戰皆捷,恢復了上杭、新泉、連城各縣蘇區,發展了泉上、清流、歸化縱橫數百里的新蘇區。 長征開始后,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為中央紅軍打前鋒。蔣介石為阻止紅軍突圍轉移,調陳濟棠粵軍、何健湘軍等幾十萬大軍,在通往湘西途中設置幾道封鎖線進行阻截。 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浴血奮戰,連續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為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部隊渡過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四師在界首光華鋪血戰三晝夜,付出了巨大代價。 其中,擔任后衛任務的紅三軍團十八團被敵圍于湘江東岸,全軍覆沒,指戰員大部分犧牲。 遵義會議后,彭德懷率部靈活機動地執行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搶占婁山關,同紅一軍團一道再克遵義城,取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的第一個大勝利。 ![]() 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他幾次提出正確的建議,都被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采納,在危急關頭,為革命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以后爬雪山、過草地,同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堅決斗爭,彭德懷都緊跟并全力維護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 長征后期,一方面軍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委。到達陜北后,他擔任紅軍前敵總指揮。以后又任以毛澤東為主席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以毛澤東為總政委的恢復番號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毛澤東曾寫下著名詩句贊揚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作戰精神:“山高路險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是毛澤東在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彭德懷指揮部隊擊潰尾追紅軍的西北馬家軍和來犯的東北軍騎兵部隊后寫的。這樣熱情的推崇,是毛澤東對我軍高級指揮員的評價中僅見的,足見毛澤東當時對彭德懷的信賴和倚重。 ![]() 抗日戰爭時期:彭總始終沖在抗戰第一線 抗戰期間,彭德懷作為八路軍副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一直轉駐于晉東南太行山上,指揮整個華北的敵后抗戰。 在日寇瘋狂進攻我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處于最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彭德懷始終置身抗戰第一線,指揮八路軍各部和根據地軍民與日寇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粉碎了日寇對華北抗日根據地一次又一次殘酷的圍攻、掃蕩和蠶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組織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大大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國內國際威望,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而富于特色的一頁。 ![]() 解放戰爭時期:彭總臨危受命平定大西北 解放戰爭中,彭德懷臨危受命,擔任了新組建的西北野戰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肩負起了保衛黨中央、粉碎國民黨胡宗南25萬大軍對陜北重點進攻的重任。 當時在全國各個戰場上,西北戰場敵我力量對比最懸殊,責任最重,危險最大。 西北野戰軍全部兵力僅2.6萬多人,與國民黨軍的兵力之比約為1:10,不僅兵力處于絕對劣勢,而且武器裝備差,槍炮少,彈藥奇缺。陜甘寧邊區只有150萬人口,土地貧瘠,野戰軍兵員補充和物資供應都極為困難。 然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彭德懷貫徹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方針,以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指揮西北野戰軍接連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進而組織了沙家店戰役,殲滅了胡宗南進攻陜北的主力之——整編第三十六師,扭轉了西北戰局。 之后,隨著全國形勢的發展,西北野戰軍越戰越強,所向披靡,先后攻克了西安、蘭州、西寧等西北重鎮,殲滅了胡宗南集團的主力和兇殘野蠻的青海、寧夏二馬(馬步芳、馬洪逵)集團,進而進軍新疆。 ![]() 從1947年3月至1949年12月底,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共殲敵51萬多人,取得了解放大西北半壁山河的偉大勝利。 在這個過程中曾發生過一段彭德懷代替重病的徐向前指揮攻打太原的插曲,集中表現了彭德懷為革命勇挑重擔的高尚品格。 那是1949年3月,彭德懷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奉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到達太原前線我軍司令部。 當時我軍圍困太原已達五個多月之久,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太原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患肋膜炎,中央軍委批準彭德懷代替徐向前指揮攻打太原的作戰。 彭德懷同總前委幾位負責人一道,指揮了太原戰役的后期戰斗,全殲守敵。 徐向前后來深情地回憶:彭老總“新來乍到,對敵我情況都不熟悉,但慨然允諾,勇挑重擔,實在難得。” ![]() 抗美援朝戰爭:敢于向全世界最強軍隊亮劍 建國之初,朝鮮戰爭爆發,在美軍越過“三八”線猖狂向北進攻萬分火急的情勢下,中央決定出兵抗美援朝。 原擬派林彪率軍入朝,但林彪不大贊成出兵,稱病推辭,中央書記處遂改派彭德懷掛帥。 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彭德懷來不及向其他西北黨政軍領導交代工作,甚至顧不上同他的夫人浦安修告個別,就堅決執行中央的決定,毅然決然踏上硝煙彌漫的抗美援朝戰場。 可以說,彭總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敢于在根本不熟悉對手的情況下,敢于向當時全世界最強的美軍亮劍! ![]() 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敵人擁有海空優勢,我方武器裝備缺乏,后勤供應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打出了國威、軍威,迫使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上將克拉克自嘲地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p> 抗美援朝戰爭大滅了美帝國主義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志氣。彭德懷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偉大貢獻,與世長存。 試問中國歷史上,能做到像彭老總這樣領軍打仗從來無所畏懼又能打勝仗的將軍,還有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