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影視中都很清楚地了解佛教是從印度傳播過來的。但是佛教在中國后來發揚光大利益大眾,根本原因是因為佛教已經完全中國化,跟中國儒家、道家文化已經完美結合了。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佛陀是沒有家的,所謂出家人,是沒有固定場所修行的。目的是避免修行人產生貪愛的執著心理。但是當佛教傳入中國,皇帝迎請,皇家怎么會讓老師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才蓋寺院,把老師禮請住進去。這跟中國文化有關,中國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所以佛教到了中國就有了寺院。 ![]() 我們看佛陀的記載,佛陀和弟子是托缽的。這在中國更是行不通。皇家怎么會讓老師天天去要飯。所以把老師供養起來,讓他們講經說法,為大眾服務就可以了。 古代讀書人也是常常借宿寺院,寺院里面都設有藏經閣,里面不僅有佛經,儒家和道家經典也是非常豐富的,讀書人也常常請教出家人問題。因為寺院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學場所,給大眾講經解疑答惑的。 佛作為王子,當然不存在吃不上飯的問題。那么托缽自然也就是一種修行的手段。 ![]() 這種手段主要是跟大眾結緣。大眾供養出家人飯食,屬于財布施。財布施就會得財富的果報。 出家人收到食物會給布施飯食的人講經說法,作為法布施。也就是說讓弟子每天都修法布施,并且跟大眾結善緣。法布施會得聰明智慧的果報。可見佛陀智慧到了極處,慈悲到了極處。 給出家人布施飯食本身屬于財布施。這樣是讓大眾在修福。同時布施飯食就給了普通人聽經聞法的機緣。讓佛弟子天天種法布施的因,自然會得到法布施的果。我們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知道佛陀是如何修行了。目前東南亞一些國家,他們本國的佛教仍然保持托缽的習慣。 ![]() 比如燒香也是中國本土的做法,佛家是不燒香的,到了中國就燒香了。我們沒見過哪部佛教經典里面告訴我們要燒香。我們的祭祖習慣在佛教沒傳入中土之前,就已經根深蒂固了。我們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非常濃厚,正因為孝悌文化當時已經非常深厚,所以只有中國直接接受的是大乘佛法,而不是小乘佛法。 但是我們目前如果沒有儒家和道家的基礎根基,你仍然學習大乘佛法,可以說你就是個空想家。你嘴上功夫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境界來了,一點功夫都沒有。因為沒有基礎是空中樓閣,你是無法契入真實境界的。所以真實的利益你無法得到。 ![]() 并不是說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哪個高,關鍵是要對你真實有幫助。如果儒家、道家你有扎實的基礎,那么小乘佛法就可以省略的,直接可以修學大乘佛法。 比如吃肉,佛陀是不要求的,因為托缽你要求吃素,就不慈悲了,不方便了。人家吃什么布施給你什么你就吃什么。所以東南亞,以及喇嘛教吃三凈肉,你不要感覺奇怪。中國佛教吃素源于梁武帝,梁武帝是虔誠的佛弟子,為了慈悲護生,提倡吃素,出家人也積極響應,所以中國佛教就開始吃素食了。 佛教傳入中國,如此受到愛戴,就是因為完全中國化了,佛教已經變成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佛教如此深入人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