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高考一輪復習五環節課型結構建議 五環節:呈典例—析知識—解例題—練變式—導歸納 第一環節:以題激疑引知識 展示典型例題——審題圈劃關鍵信息點——提問涉及知識 第二環節:分析知識結構,破解重點、薄弱點 1、分析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回顧、看書看圖、思考歸納回答;內容呈現盡量用知識樹的形式填空,既體現因果關系,又體現從屬關系 2、破解重點、 薄弱點:用精煉的典例材料和問題組支持對重點、薄弱點的細化分析、訓練,并歸納學習方法 (該環節1、2兩步順序視情況可互換)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講解典型例題 講解審題——解題——答題(前面展示的例題)——歸納解題方法 第四環節:遷移訓練做同類變式典型題 該環節注意展示反饋講評學生做題結果 (注:若一節課有幾個小知識塊,則每個小知識塊都重復上述四個環節;或每個小知識塊重復上述前面三環節,最后選一道能覆蓋前面各個小知識塊的同類變式綜合題做遷移訓練) 第五環節:導歸納課堂小結 以啟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知識結構和解題方法 二、地理高考一輪復習課型設計注意點建議 (一)如何避免知識點多、題目多造成課堂內容散亂的問題 (1)備課時重新審視檢查知識結構的邏輯關系,補充遺漏的知識要點,理順知識要點之間的從屬關系和因果關系 (2)避免一節課里講欠聯系的多道例題,造成關注點不集中而散亂、分析不深入而蜻蜓點水的狀況。最好一節課只精選講解一道典型例題(一個案例),但是這道典型例題需要花功夫精選改編,達到一道題既能夠覆蓋整節課的全部知識點,題中小問題的編排順序又能與堂上知識塊的呈現順序一致。 (二)如何避免老師講課羅列式、過電影;學生復習死記硬背、越背越傻的問題 課堂上必須充分展開知識生成、調動、運用的學習活動過程 1、對重點、難點、薄弱點知識的生成,應該設計好兩個內容:典型材料和問題組。用典型材料的信息讀取支持問題的解答,用問題的解答支持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思維活動的展開支持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透徹理解,用知識的透徹理解支持學生對知識的有效記憶,用知識的有效記憶支持學生對知識的快速調動。 (1)典型材料的選?。汗餐囊笫侨?、簡練。全息就是材料包含的信息要能支持全部問題的解答(有些后面問題的解決可從前面問題的答案推出),問題答完生成要學(復習)的知識。簡練就是忌繁復忌變式(特別是必修1要用最基本的原生態圖)。不同模塊的要求是,必修一:①選最基本的模式圖、過程示意圖;②選用整體圖(能體現完整的空間、完整的過程);③選用組合圖。必修2、3:選典型案例 (2)問題組的設計:①問題的排列順序要與知識點的組織呈現順序相同;②問題的排列要循序漸進階梯式遞進化;③問題的排列要循序連貫,從而能支持學生連貫思維過程的形成。 2、對知識的調動、運用,是依靠題目問題來調動知識,用題目問題解決來運用知識。通過不同情境下對知識的調動、運用,形成靈活遷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1)避免一節課中不把知識結構與題目結合,只孤立地梳理復習知識結構。 (2)避免一節課中知識結構雖與題目結合了,但題目只涉及了該節課的部分知識點,而沒有覆蓋該節課的全部知識點。 (3)避免一節課中雖然題目覆蓋了該節課全部的知識點,但只有運用知識環節,而沒有調動知識環節。 從課堂內容呈現的環節順序看,調動知識的環節是:題目——知識,即先呈現題目,再由題目問題引出涉及到的知識;運用知識的環節是:知識——題目,即呈現知識結構,接著用知識去解題??梢娬{動和運用知識的完整流程是:“題目——知識——題目”。該流程中前面“題目——知識”環節的作用是使學生在一種疑問求解的狀態下去回憶調動、閱讀知識、即對知識的回顧溫習是在一種疑問求解的狀態下進行;如果去掉了該環節,只留下“知識——題目”,就失去了用問題激疑引出知識的作用,對知識梳理溫習是直接呈現、在炒冷飯的狀態下進行。 (三)如何解決提高做題實效的問題 少做甚至不做套題,多做題組。所謂題組,就是針對一個知識點或知識塊、一種解題方法,選出幾道題形成題組,做這幾道題都要用到同一知識點(塊)、同一方法。復習課堂上杜絕做套題,只做題組,考試才做套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