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藝術,曾輕視科學,但后來想到現代文明、文化,科學、藝術各為一翅,不能缺一,所以花了十多年功夫補天文、物理科學等事。 無論什么人物都得有個基本的哲學態度,一個以宇宙為對象的思考基礎。以此視所有古往今來的大人物,概莫能外。非自宇宙觀開始、以宇宙觀結束的大人物,我還沒見過。否則,都是小人物。 宇宙無所謂荒謬。人在里面,覺得荒謬。科學家,以身殉道,是真正的絕望。文學家的絕望,是假絕望。有人諷刺過叔本華,說他寫悲觀哲學,自己活得很好。 ——《文學回憶錄》 2005年年底,我在吉林老家的書店買了兩本科普書:《宇宙》、《魔鬼出沒的世界》,作者卡爾·薩根(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國作家、天文學家。后一本書至今帶在身邊。2010年年底,因為開書店的緣由,進了三本霍金的宇宙三部曲:《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 作為科學家,又是暢銷科普書的作家,卡爾·薩根與霍金把這兩種職業完美的融合起來。換句話說,由真正的科學家來做公眾的科普工作果會更好一些。因為喜歡科普,所以喜歡科幻,高中那會同學間最熱手的雜志就是來自成都的《科幻世界》。再后來,就是一部部好萊塢科幻大片,一場都不會錯過。 終于有一天,讀到了木心,讀到了先生反復提及的宇宙觀,再回憶起過往的這點愛好,于是乎有了今天這場科學加文學的專場讀書會:宇宙無人文,奈何以人文釋之。 木心自言曾花了十多年功夫補天文、物理科學等事,可想而知,但凡他提到宇宙與物理科學家那些觀點,都是建立在他深入了解與研究基礎之上的。談宇宙觀,自然要從了解宇宙開始。 現場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宇宙紀錄片,包括BBC的巨著《行星》,早些年豆瓣評分高達9.7的《宇宙時空之旅》,還有去年去世的霍金的《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透過這些影像,宇宙的浩瀚無窮奇跡般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1990年,當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飛過海王星,即將飛入“柯伊伯帶”的時候,卡爾·薩根說服了NASA讓旅行者一號把相機轉向地球,“最后看一眼人類家園” ,這張“太陽系的全家照”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只是個不到一像素的“暗淡藍點”。 ![]() 談宇宙觀本來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而在上半場談宇宙,卻是輕松愉悅的,大家不時的插入我的分享,時而大笑,時而沉默。我要解釋“光年”、“第一宇宙速度”、“黑洞”、“暗物質”、“柯伊伯帶”、“奧爾特星云”、“類星體”…… 光是討論這些名詞,就要費去很多時間去思考。人類無法離開自己的母星系(太陽系),我們只能在這個微如塵埃的地球上自生自滅。只有當深入思考后,宇宙的虛無才會讓人感覺無力抵抗。 這次活動我們讓讀者自帶水杯,讀者橙紅色(上圖左)一進門就說:“在家里挑來挑去,發現沒有好看的可以帶出來的水杯。”我就喜歡這樣的讀者。接下來的宇宙分享,他不時的與我互動,俏皮又不失得體,我想這也是先生喜歡的讀者吧。 講到光年,講到“類星體是如此遙遠,以至我們所看到的它發出的光在地球誕生之前就踏上了星系的旅程。”他那夸張的動作和表情,我現在都記得,可惜的是他上半場結束后就有事先離開了,沒有來得及與大家合影。 讀者馨憶(上圖),上次來也是這個地方。作為作家,除了擅于組織文字,語言的表達同樣精彩。她感慨在這個商業化、碎片化的閱讀時代,還有一群人可以靜下來,系統的讀一個作家的作品,她由最初的好奇,木心是什么樣一個人?轉移到這是一群什么樣的讀者? 作為前輩,她喜歡用欣賞的眼光,看著眼前這群生龍活虎的80后、90后。重要的是,通過讀者沙龍,她也喜歡上了木心,買了全套作品,開始讀先生的散文,詩歌,俳句。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早些日子,《成都航空》雜志上的一檔“書香成都”欄目,了解我們的讀書會后,便聯系我們,采用了讀書會第五期的文字與圖片。拿到雜志后,我還戲說:我們的讀書會上天了!如今,讀者潘瓊(上圖中)在三萬英尺高空,讀到了“木心的塔中之塔”。 潘瓊還是在校的大學生,老師布置作業,需要找一些哲學類的書來讀,她鬼使神差地讀到了先生的《文學回憶錄》,并且認為《文學回憶錄》是很好的哲學入門書。這讓我想起了早期的一位讀者“要有光”,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在《圣經》的解讀中打轉出不來,讀到回憶錄中有關《新約》的論述,豁然開朗。 李叔同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不忘與回響構成了因果關系,哲學、宗教最終匯聚到木心的文學,先生的文字是神奇的,如魔法一般吸引著各行各業、不同需求的讀者。 ![]() 每期活動,除了茶水,我們都要準備一些水果和小點心,這期的小點心有點特別,是讀者Belle從廣州郵過來的新鮮手工糕點。大家吃著可口的甜點,配上明亮的燈光,輕松愉悅的氛圍,難怪桀悉說,怎么好像過年一樣! 雙十一剛過,緊接著圣誕、元旦,今年的春節提早到了一月份。 有讀者提議,我們能不能也搞個團年,這是一個好主意,我倒是不怕麻煩,只是需要更多的志愿者來為大家服務。今天難得為我們的攝影師“楊博”(上圖)拍了一張特寫,很少發言的他,談到宇宙的時候,也不免激動起來。 提到志愿者,今天來的兩名讀者都自告奮勇報名,一個是剛才提到的讀者潘瓊,還有一位讀者長汐(上圖右),她問如何才能加入你們的志愿者?很簡單,最起碼能常來活動現場,同時一定要喜歡木心先生,這是一個底。 最后就是發揮自己的特長,拍照、文案、設計、端茶倒水……凡是能為讀書會出一分力的,都是志愿者,這個讀者沙龍,不屬于哪一個人,每位虔誠的讀者都是它的一部分,過往的、現在的、未來的,大家組成這樣一個整體,有機而不可分割。 先生說:“非自宇宙觀開始、以宇宙觀結束的大人物,我還沒見過。否則,都是小人物。”我猜想,這些大人物里面,一定包含《紅樓夢》的作者,因為上一期的機緣,讀者“肥卷兒麻麻”的提議,便有了下一期的主題。 有朋友留言:天方夜譚 其實快樂總是小的 緊的 一閃一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