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等新一代偶像實力歌手的崛起,80年代中期的香港樂壇進入了最輝煌的階段,不僅有譚梅張等“新天皇”的引領風尚,許冠杰、羅文、林子祥、陳百強等“老巨星”的發光發熱,更有陳慧嫻、張學友、呂方等“新生代”的嶄露頭角,共同催生出港樂百花齊放、眾神爭霸的“黃金年代”。 1985年,皇妃、小島、太極等樂隊的成立,掀起了一波“潮流興夾Band”的熱潮。這段時間,不僅涌現出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樂隊,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原創歌曲,更為香港流行樂的發展引入了一股強勁的助推力量。 這一期,就和朋友們分享一下,這期間涌現出來的香港樂隊。讓知道他們、喜歡他們的朋友們,看到這些熟悉的唱片封面,可以一起回憶那個令人難忘、讓人激動的80年代香港歌壇 “樂隊潮”。 備注:(1)只分享自己有的黑膠唱片;(2)選擇成立于85-90年期間的樂隊;(3)樂隊和組合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歌曲的創作、編曲和演奏是否由成員完成;(4)除個別樂隊外,分享的唱片大多能在各音樂平臺上找到音頻。 一、樂隊篇 1、皇妃 成員:李振權Jim Lee(主唱/吉他)、安格斯(原名麥偉珍、主唱/鍵盤)、Melchiro Sarreal(主唱/鼓手)、林志揚(主唱/低音結他) 成立于1985年的“皇妃”樂隊,是掀起80年代香港“樂隊潮”的第一人。靈魂人物李振權和安格斯,后來也成為港臺兩地的著名音樂制作人,李振權制作過林憶蓮(至少還有你)、張惠妹、陳奕迅等多張熱銷專輯,陳慧嫻和黎瑞恩能夠出道更有賴于安格斯的發掘。這張發行于85年5月的《Lady Diana》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專輯,因為歌曲題材的爭議性,在當時香港樂壇引進了不小的震動,以致唱片被各電臺禁播。 2、小島 成員:黎允文(電吉他/木吉他/MIDI)、區新明(主唱/電吉他/木吉他)、黃守發(主唱/木吉他) 和“皇妃”同年成立的小島樂隊,也是掀起香港八十年代中后期樂隊熱潮的主要力量。主唱區新明和黎允文負責樂隊主要歌曲的創作。 第一代小島主要活躍于85-86年,期間他們發行過《島》、《小島》和《畫匠》等唱片,但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區新明、黃守發離開樂隊后,黎允文和鄧惠欣、何日君重組了小島,境況更不如前,樂隊很快也就解散了。推薦聽聽他們1986年發行的《小島》專輯里的“小島傳說”和“她的心”。 3、太極 成員:雷有曜(主唱)、雷有暉(主唱)、鄧建明(吉他)、劉賢德(吉他)、盛旦華(低音吉他)、朱瀚博(鼓手)、唐奕聰(鍵盤) 1985年,“太極七子”參加香港通利琴行舉辦的第一屆“嘉士伯流行音樂節”,憑借原創歌曲“暴風紅唇”獲得冠軍。同年,在通利琴行的支持下,簽約Small Music唱片公司發行了首張專輯。唱片以冠軍歌“暴風紅唇”和“紅色跑車”為主打,推出后大受歡迎,一度成為當年的熱播歌曲,并從此開始了他們在香港歌壇的輝煌歲月。 從1986年他們發行的《迷》專輯開始,樂隊在堅持搖滾理想和兼顧商業市場之間找到了適合的音樂風格,不僅創作和演唱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歌曲,也收獲了很多喜歡他們的歌迷。在他們發行過的眾多專輯里,我最喜歡的是《迷》、《沉默風暴》、《Ⅶ》和《一切為何》。 我沒有收全他們的黑膠,除了首張專輯《紅色跑車》外,還有新藝寶時期的《迷》,華納時期的《沉默風暴》、《Ⅶ》和《新歌+創作精選》。 4、***派 成員:黃**、劉以達 要選一個我最喜歡的香港樂隊,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們。喜歡他們是從“石頭記”開始的,在他們之前我也聽過許冠杰、林子祥等唱過的中國風歌曲,但以我當時還年少無知的粗淺聽感和認識局限,多少會覺得有點“土”,直到聽了“石頭記”,才瞬間被擊倒,濃濃的中國風味道竟能以這么時尚的形式表現出來,從那以后就開始瘋狂地迷戀上了他們。 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他們的唱片和音頻已經不能出現在各二手購物渠道和音樂平臺。現在想聽他們的音樂,只能聽唱片了,幸好我收了不少他們的唱片,有黑膠,有磁帶,也有CD。 其中,又以黑膠最多,在80年代中期的香港樂隊里,我收藏他們的黑膠唱片最齊。從1986年3月的首張同名EP開始,到1990年的《神經》,他們一共發行過的9張錄音室專輯或EP,我全部都收齊了港版黑膠唱片。 5、Beyond 成員:黃家駒(主唱/節奏吉他)、黃家強(主唱/低音吉他)、黃貫中(主唱/主音吉他)、葉世榮(鼓手)、劉志遠(吉他/鍵盤,1988年離隊) 從1986年自資發行的《再見理想》開始,他們的很多歌曲深刻地影響了眾多喜歡他們的歌迷。相較于歐美,甚至內陸,港臺兩地對待搖滾樂的態度最為苛刻。早期,他們發行過幾張專輯,雖然很受關注,但始終無法打進主流市場。直到1988年的“大地”開始,才有了第一首真正受到主流市場歡迎的歌曲。 剪掉長發、脫掉皮衣的他們,放下了控訴,以他們可接受的方式向香港流行歌壇做出妥協,這種妥協很無奈,但又不得不去做。在香港這樣高度商業化的社會,孤芳自賞地迎合小眾,靠地下演唱傳播歌曲,并不是傳達自己理想的最好方式。在立場和市場之間,難免要有所取舍,他們只能在兼顧市場的前提下,以更溫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立場和信念,這也是港臺兩地搖滾人的共同宿命。 目前,我只收藏了他們的4張黑膠,都是新藝寶公司出版的專輯,除1988年“五子時期”的《現代舞臺》外,還有《秘密警察》、《Ⅳ》和《真的見證》。 6、凡風 成員:崔炎德(低音吉他)、區新明(主唱/吉他) 1986年,崔炎德和區新明(小島前主唱)合組了凡風樂隊,區新明負責了大部分歌曲的創作。與小島時期的清新風格不同,區新明在歌曲創作上做了不小的改變,增加了很多電子音樂元素,作品較之小島時期要時尚不少。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們只發行過兩張大碟,分別是1986年的《奇想》和1987年的《紫色夏日》。沒聽過他們的朋友,建議去找《奇想》來聽聽,我喜歡里面的“中國飯店”、“奇想”、“廿五”和“萍水相逢”。 7、Raidas 成員:陳德彰(主唱)、黃耀光(作曲) Raidas成立于1986年,當年他們參加了“亞太流行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決賽,依靠原創歌曲“吸煙的女人”獲得了亞軍。比賽結束后,他們簽約了藝視唱片公司,并在同年6月發行了首張EP《吸煙的女人》。 樂隊的兩個成員,黃耀光負責作曲和編曲,陳德彰是主唱,其實還有第三個隱藏的成員,那就是負責給歌曲填詞的林某。樂隊深受英倫電子音樂的影響,注重旋律的節奏感,很受當時歌迷的喜歡。1987年發行的首張專輯《神話》更是大獲成功,“傳說”、“別人的歌”、“傾心”輕松打進各類排行榜,憑借著“別人的歌”和“傾心”兩首歌,他們也成為80年代樂隊潮里第一個拿到香港兩大頒獎禮年度金曲的樂隊。 在發行了1張EP和2張專輯后,黃耀光與唱片公司就樂隊的音樂風格產生分歧,最后他選擇離開樂隊,Raidas也遺憾地宣布樂隊解散。 8、Citybeat 成員:John Laudon劉諾生(主唱/鍵盤)、Daryl Ching(吉他)、Jerry Marshall(低音吉他)、Jym Kay(鼓手) Citybeat是一個很特別的樂隊,4個成員都是外籍人士,卻以唱粵語歌為主,從參加1986年第二屆“嘉士伯流行音樂節”獲得季軍而開始出道。樂隊靈魂人物是出生于加拿大的John Laudon,他的中文名字“劉諾生”,相信很多朋友不會陌生,像譚詠麟的“愛念”,張學友的“餓狼傳說”、劉德華的“真永遠”等都是他作曲的。 86-91年期間,樂隊一共發行過4張專輯,一般歌迷較熟悉的是1988年發行的前兩張-《逃》和《Citybeat》,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暖流”、“土佬Johnny”和“追尋”。 9、Blue Jeans藍戰士 成員:黃良升(主唱/鍵盤)、蘇德華(主唱/吉他)、單立文(主唱/低音吉他) 樂隊成立于1987年,同年在“亞太流行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決賽上,以原創歌曲“豈有此理”獲得冠軍。三位樂隊成員都是當時香港本地經驗豐富的演奏樂手,他們為人熟知的不僅有卷曲的長發和前衛的打扮,還有很多演唱過的經典金曲,以及精彩絕倫的樂器演奏,特別是黃良升、蘇德華,在很多的香港流行唱片的幕后演奏制作名單里,我們都經常看到他們的名字。 從87年的首張同名EP,到1990年期間他們一共出版過1張EP和3張專輯,我都收齊了,最喜歡的歌曲包括“豈有此理”、“下雨天”、“人生酒庫”、“人到無求”和“無聊時候”。 收錄在1989年《永遠是你的好友》專輯里的“下雨天”,是他們的樂隊獨唱版,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他們和林憶蓮的合唱版。“無聊時候”收錄在1990年的最后一張專輯,和陳慧嫻的“千千闕歌”、梅艷芳的“夕陽之歌”一樣,都改編自近藤真彥的原曲。 10、風云 成員:第一代-***(主唱)/陳少偉;第二代-蔣志光(主唱)/陳少偉/王利名 1986年,在安格斯創辦的法安利制作公司負責人趙潤勤的撮合下,***和大學校友陳少偉組成了第一代的風云樂隊。次年,他們發行了《Wind & Cloud》專輯,“Anita”成為當時的熱播金曲,可惜的是樂隊很快就解散了。 其后,陳少偉和蔣志光、王利名重組了第二代風云,并于次年在銀星唱片發行了《迷城》專輯。主打歌“長恨歌”在風格上,和Raidas的那一首“傳說”很相似,了解蔣志光與Raidas淵源的朋友,應該可以理解。 和很多香港樂隊一樣,風云也沒能擺脫短命的結局,兩代樂隊只發行過1張EP和2張專輯。這兩張專輯在音樂平臺上都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聽,推薦他們的“Anita”、“浪漫的追尋”、“Come Dance With Me”、“長恨歌”、“月下老人”和“應有此報”。 二、組合篇 1、草蜢 成員:蔡一智、蔡一杰、蘇志威 1985年,他們參加了無線電視和華星唱片合辦的“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雖然闖進決賽,但最終還是落敗了,沒能進入前三名。當屆獲得冠亞軍的分別是杜德偉和蘇永康,與他們一起參賽的除草蜢外,還有李克勤、周慧敏、吳國敬、黃寶欣、江欣燕和梁雁翎。 賽后,草蜢獲得了梅艷芳的邀請,為她做演出伴舞,開始跟隨阿梅發展歌唱事業。1987年首次接拍電影《開心勿語》并簽約香港寶麗金,并于次年出版首張粵語專輯,憑借“烈火快車”一炮而紅。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他們和臺灣的小虎隊是華語樂壇最火的兩個“青春偶像組合”,也是很多同年代朋友的青春回憶。個人認為,論形象,草蜢稍遜一籌,但最紅時期的歌曲傳唱度和影響力可以說不相上下。另外,在合作時間上,草蜢就要勝出太多了,小虎隊的成員早已各奔東西,但這3個“草蜢仔”卻堅持了30多年,一直在追逐屬于他們的音樂夢想。 他們的黑膠,我只收了88的《Ⅱ》到90年的《Ⅳ》三張專輯,以及90年的《Grasshopper The Best》精選輯。這張精選輯的封面和他們同年發行的首張國語專輯《失戀陣線聯盟》用的是同一張封面。 2、夢劇院 成員:李敏、劉文娟 夢劇院由李敏和劉文娟組成,是那個時期香港樂壇少女組合的代表。類似組合在香港成功的不多,除了她們,還有同期的Echo和Face To Face。李敏和劉文娟當時都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在一次大專歌唱比賽中被唱片監制發掘而出道,兩人以夢劇院的名義合作填詞,詞風清麗動人,是八十年代中期樂隊熱潮中的一股清流。 她們組合的時間也沒能持續很久,從1988年的同名首專,到1991年的《新曲+精選》,只發行過5張專輯及精選唱片。推薦聽聽她們的“遍霧遍雨”、“飄去夏天”、“窗外”、“停車暫借問”、“四份三日”和“天生一對”。 3、Echo 成員:李蕙敏、區海倫 比夢劇院稍晚出道的Echo,由李蕙敏及區海倫組成。唱片公司為了市場區隔,為她們選擇了完全不同于夢劇院的風格,不論是造型,還是歌曲風格都在打“對臺戲”,夢劇院走的是“學院派”路線,她們卻以勁歌熱舞、放蕩不羈的大路情歌為主。 不得不佩服當時香港唱片公司的操作,這樣“針尖對麥芒”的對壘,讓Echo收獲到了很多喜歡她們的歌迷,畢竟在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歌迷早已學會了在差異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兩個組合相比,Echo并沒能獲得我的青睞,我個人還是更喜歡走“清新風”的夢劇院。 89-90年期間,她們一共發行了3張粵語專輯,每張專輯的封面造型都不一樣,呈現了不同的形象,這種的多變風格,也是她們能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推薦曲目包括“不再糾纏”、“準許我愛你”、“他最愛的歌”、“風度”和“給我一個吻”。 三、其他樂隊及組合 1、赤道 成員:吳潔梅、楊淑貞、郭多加、劉向榮、蔣忠漢 1986年出道,成員都是基督教徒,但歌曲卻沒在傳道,反而更多地反映了現實問題。從1986年的首張專輯《有情天地》,到1987年的《赤道》,以及最后一張的《隱藏的太陽》,一共出版過3張唱片。我收了《赤道》的黑膠唱片,以及《有情天地》的磁帶。推薦曲目包括“無言者”、“赤道宣言”、“這首歌”、“飛躍風沙”和“四季城”。 2、川鳴 成員:顏福偉、潘健康(作曲)、梁兆輝 1986 年,香港著名的白花油藥廠創辦人的兒子顏福偉和 DJ 梁兆輝、潘健康組建了川鳴樂隊。他們只出版過這張EP,收錄了4首歌,其中以林某填詞、太極的Gary Tong唐奕聰編曲的主打歌“午夜場”最為出名。 3、民間傳奇 成員:陳國基(主唱/作曲/吉他)、余遠鳴(鍵盤/作曲)、雷兆強(鼓手)、王路明(低音吉他) 1988年出道,也是“一碟樂隊”,只出過這張專輯就解散了。全碟10首歌都是陳國基作曲的,走的是偏流行風格的Hard Rock路線,歌曲可聽性不錯,推薦“Forever young”和“矛盾愛情”。另外,在唱片制作名單里,還看到我們熟悉的彭健新和葉振棠,彭健新參與了唱片的監制,葉振棠則出現在錄音師的名單。 4、風之Group 成員:王渭妮(主唱)、方樹樑(作曲/編曲/MIDI) 1988年出道,這張發行于1989年的同名專輯,也是他們出版過的唯一唱片。主唱的王渭妮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國語天后劉韻的女兒,聲音不錯,對旋律節奏的把握很有特點。樂隊走的是當年流行的City Pop風格,大量地使用了MIDI伴奏,推薦曲目包括“迷城少女”、“我這樣過了一天”和“每個故事”。 5、友誼接觸 成員:鄭子固(主唱/鍵盤)、林伊笙(主唱/吉他/鍵盤)、張國祖(主唱/吉他/鍵盤/敲擊樂/橫笛)、伍杰志(主唱/低音吉他/薩克斯)、馮偉基(主唱/鼓手/鍵盤) 和很多臨時組合的樂隊一樣,他們也是“一碟樂隊”。這張發行于1988年的專輯,和同屬一家唱片公司的Raidas類似,走的也是電子音樂風格。相較于快歌,我最喜歡的反而是旋律優美的慢歌“失意的夜行人”。 6、Cocos 成員:May葉其美(主唱/作曲)、Michael曾偉賢(作曲)、Martin 87年開始出道,從87年到89年,出版過3張EP和1張專輯。我收藏的這張是他們87年發行的首張EP,主唱葉其美的女聲很有特點,空靈飄逸,有北歐的風格,既像王菲,也像劉美君,屬于我個人很受用的嗓音。全碟僅收錄了4首歌,都很好聽,旋律、節奏、電子化的配器也很出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聽聽,說不定你會喜歡上這個早已解散的樂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