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好像都很累。 大城市的普通上班族,即使不加班不做飯,七點下班,吃飯+回家就八九點了,做點簡單的打掃和洗漱,基本就只想躺著刷手機刷劇直到睡著。 要說沒有時間,也不是完全沒有,擠一擠,早晚都各有一兩小時可以空余。要說做點什么,卻都提不起興致來——都累了一天了,還不能讓我放松玩一會兒嗎,再說,也沒那么有趣的事讓我有動力啊。 不僅如此,人們還習慣了早C晚A。早上沒有咖啡提不起精神來,晚上要靠酒精來放松。好像一天天疲于應付,已到極限,又沒達成什么。 以前的室友是編輯,去見過一位九十多歲的著名翻譯家,說他精力充沛,天天熬夜,思路清晰,各種典故都記得很清。 我短暫見過一位富婆,每晚只睡兩三個小時。她抱怨著事業上的焦慮讓自己睡不好,卻不是虛弱的語氣,而是聲若洪鐘,語速超快,機關槍一樣輸出,一般人談幾個億的項目都沒那么高昂。 前幾天寫過的《芒格之道》,我并不認同芒格所有的觀點,也并不神化他。但他99歲了,還能管公司,還能坐那里三五個小時,即興回答一個個沒有事前準備的提問,真的佩服。而他從年輕到現在基本不運動,很愛垃圾食品,可以說是中了基因彩票的頭獎(他家長輩多長壽)。 越長大,越覺得精力旺盛、能長時間專注投入是種天賦。 我就是弱雞,晚上沒睡好第二天狀態就明顯不行,非常困難的工作需要各種技巧來推動自己不然做不下去,下午還必須要運動來重啟這一天,還常覺得見人很累放我回去一個人看書吧。 別人是法拉利,我還是老牛拉破車的即視感 最近讀了《精力管理》,作者團隊專門為運動員和高管們提供精力管理訓練,算是梳理了一下管理精力的方方面面。 大部分都是常見內容,我比較有收獲的是作者提到:精力像是肌肉一樣,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一些退休后的人,如果無所事事的話,精力會衰退很快,一如不運動后肌肉的衰退。精力的提升,像是肌肉的增加一樣,需要突破極限后充分休息。 我也看了不少管理精力、提高效率的書了,對我比較有用,我能真正做到的,無非以下幾點: 為每天創造一個重點項,它是最重要的、讓你興奮的事。其它事情都為它讓路,完不完成都沒關系,這樣就自然可以削減一些不重要的事、瑣碎的事。詳見:為重要的事創造時間 即使還有精力,也要有所選擇,主動拒絕一些事。尤其是看起來好像很緊急但完全不重要的事、無意義重復的事、別人扔到你面前的事。有所空余,腦中才會產生新的靈感與想法。 留出大塊的時間,比如四五個小時,離開網絡,只專注做一件事。中間可以煩躁、停下、看看窗外的風景活動一下,但不能攝入別的信息,不能讓自己去做別的事。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廣度隨手可得,但人們總是流于表象,很需要強迫自己有更深一點的沉浸。 工作和興趣,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切換后可以調動不同部分,增加積極性,也不覺得累。 飲食上多注意,比如中午不要吃太飽,少吃升糖高的食物;我睡眠不好,也盡量在睡前安排一系列行為,排除干擾,多睡睡好;在下午精力不濟時,運動或者散步,以恢復精力重啟一天。 如果一些人或事特別消耗你,非常痛苦,那盡量遠離。你是很難改變別人的,也很難改變制度。 沒辦法,自己不是法拉利,而是吱呀作響速度慢能量還低的類型,多想點辦法更好的運轉下去,其實是夠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