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原石,碑陽明拓,碑陰選圖,高清單字選圖,臨習指導,林散之臨本,來楚生臨本,張建會臨本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漢永壽二年(156年)刻。禮器碑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韓勑等九人題名。書風細勁雄健,歷來被推為隸書極則。 
▲禮器碑 山東曲阜孔府漢魏碑刻陳列館經典碑刻 
▲禮器碑原石局部 





此碑自宋至今著錄最多,是一件書法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歷來被推為隸書極則,書風細勁雄健,端嚴而峻逸,方整秀麗兼而有之。 明郭宗昌《金石史》評云:“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其字畫之妙,非筆非手,古雅無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謂'星流電轉,纖逾植發(fā)’尚未足形容也。漢諸碑結體命意,皆可仿佛,獨此碑如河漢,可望不可即也。” 清王澍《虛舟題跋》評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說,“唯《韓勑》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 括。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清楊守敬也說:“漢隸如《開通褒斜道》、《楊君石門頌》之類,以性情勝者也;《景君》、《魯峻》、《封龍山》之類,以形質勝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論之,寓奇險于平正,寓疏秀于嚴密,所以難也。”(《平碑記》) 此碑字口完整,碑側之字鋒鋩如新,尤其飄逸多姿,縱橫迭宕,更為書家所激賞。攻漢隸者,多以《禮器》為楷模。 《禮器碑》碑陽墨拓冊 
《禮器碑》明拓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碑之后半部及碑陰是其最精彩部分,藝術價值極高,是漢碑中經典之作,攻漢隸者,多以《禮器》為楷模。 《禮器碑》碑陰墨拓選頁 








《禮器碑》單字 


















































































































元方 限于篇幅,我只能發(fā)這些了
否則實在太長太長 。
《禮器碑》臨習提要劉有林 細細品味,《禮器碑》給人的感覺,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細 該碑筆畫細勁,但厚重流美、并不纖弱。書法是由線條構成的 , 線條的質量直接決定書法藝術水平的高低。《禮器碑》的線條給人感覺很“細”,甚至細如發(fā)絲,但再細的筆畫也不浮滑、尖虛,反而鐵畫銀鉤,飽滿堅韌而富有立體感,這樣的線條用“如錐畫沙”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這只有我們常說的“中鋒”行筆,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力透紙背、遒勁剛健。杜甫云“書貴瘦硬方通神”,大概就是對這種線條的贊美。 如寫“古”的平畫時,落筆是藏鋒逆入,然后把筆鋒轉向右行,筆心在筆畫中行筆,收筆時提鋒回收。寫得很瘦勁挺直,純用筆尖豎鋒行筆,且落筆和收筆都很干凈。提筆右行時宜緩緩而行,要提中有按,把筆壓住,使線條渾圓有力。 豎畫、斜畫、曲畫寫法與平畫相同,如“見”、“石”只是方向由水平改變。起筆藏鋒逆入,落筆處沒有頓頭,行筆中間筆勢不斷,收筆時筆鋒自然回收。注意要用中鋒行筆,猶如錐畫沙,十分勁挺。二、方 《禮器碑》大量運用方筆,起筆、收筆有的用方筆,作為隸書的顯著特點——波磔的“雁尾”,《禮器碑》往往呈現出比較夸張的三角形,顯得凝重沉著。如:“遲”的波磔,過中段后,筆鋒逐漸按下,到波尾處迅速向右上方提鋒收筆,形成三角形的“雁尾”,筆勢雄強而沉著。《禮器碑》轉折處的折“方”最為明顯,有的甚至以直角呈現,使得結構漸趨方形。如:“見”、 “官”等的“橫折”,這樣的“橫折”,可以把分成兩段來寫,先作平畫,到轉折處提筆換鋒再下按行筆。  當然,《禮器碑》并不是全為方筆,有時略帶圓意。它能將筆畫的粗細、方圓,筆勢的動靜、向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莊重典雅,高古且充滿逸趣。如上面第二個“官”的“豎”、“橫折”略帶弧形,線條顯得遒勁飽滿,別有一番韻味。《禮器碑》里有不少曲畫,這些線條充分展現弧線的魅力。  如“大”的曲畫,在豎畫到彎處時筆鋒向左逆行,收筆處是回鋒實收,形成一段曲畫,如大象的長鼻向前伸出,收筆時在空中向外作順時針方向運動,不露鋒芒,與起筆處相呼應,雄渾蒼勁。“孔”的轉角,是在豎畫寫到轉角處筆鋒換向,順勢連寫,顯得飽滿自然,飄逸灑脫。“爵”左下的曲弧,收筆如猛虎甩尾,勁健有力。 三、奇 《禮器碑》里的結字,往往寓欹側于平正之中,而且有一些奇奇怪怪、獨具特色的字,值得仔細琢磨。如“氏”字,左收右放,好像一人伸足而臥;“中”字,上緊下舒,如同懷抱一柱;“元”的下部左彎右曲,如翩翩而起的舞者,靜中有動,婀娜多姿……仿佛每個字都有生命力。 另外,像“君、“曰”,“百”、“孔”,“圣”字等相同的字,在碑中重復出現多次,但每字的結體卻無一重復,字的點畫形態(tài)各有變化,不能不讓人嘆服書寫者的功力。無怪乎清代書法家王澍在評此碑時說:“書到熟來,自然生變。此碑無字不變。” 四、逸 此碑書法筆畫細勁,姿態(tài)舒展,逸趣橫生。如“糧”的左豎微曲,似斜還正,右部上斜,最后波磔伸展;“以”左部端莊厚實,右部中間豎下彎收,波磔順勢伸出,靈動自然;“方”筆勢逆行,斜中求正。字形或正或斜,顧盼生姿,儀態(tài)萬方。 《禮器碑》的章法是縱有序,橫有列,且字距寬,行距密,展現了和諧、端莊、疏朗的整體特征,整體上給人感覺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秀逸之氣。 此碑分四面,有碑陽、碑陰之分。相比較而言,《禮器碑》碑陰部分書法就更加奔放飄逸,自然成趣,似乎不再受禮數規(guī)矩約束,字的大小不一,字距參差不齊,抒情性極強,筆勢變化飛揚激蕩,耐人尋味。 《禮器碑》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歷代名家也視之為隸書至則,臨習不輟,最后選錄的是近代書法家林散之臨寫的《禮器碑》,供大家借鑒參考。林散之臨《禮器碑》冊 

























來楚生臨《禮器碑》冊 





















張建會臨《禮器碑》冊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