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烏進孝進貢,是紅樓夢一處不甚主要、但又絕佳的一篇文字。 之所以如此說,在于這個情節是展示賈府經濟進項的一個重要窗口,它讓我們了解了賈府的主要經濟來源,以及當前面臨的經濟狀況。 同時,烏進孝進貢進一步暴露了賈珍父子在管理上的無能,且第一次透露出父子二人出賣祖產的嚴重程度。 這些描寫,使我們看到賈府覆亡的必然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箕裘頹墮皆從敬的另一層含義。 02 我們先看烏進孝的進貢單子,單子所列內容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給寧國府過年的物品,這是本次進貢的最大項,包括鹿獐狍、豬羊魚、雞鴨鵝等干鮮肉、海產品,果品、炭、米、干菜等。 第二部分是最主要項,梁谷、牲口的變賣銀兩,計二千五百兩。 第三部分是給小孩子的玩意兒,主要是一些小動物。 初看這份單子,往往會被第一部分將注意力吸引過去,在計算烏進孝進貢情況時,往往也會受這部分內容影響,反而忽視了對第二部分的思考。 但是,當我們認真閱讀這份單子時,自然就明白這份單子的關鍵所在。 03 要讀懂這份單子,首先要區分烏進孝的進貢和賈府的收入這兩個概念。 嚴格地講,第一部分只能算作烏進孝的進貢,它是烏進孝作為寧國府的莊頭,借寧國府土地產出后,在過年的時候一次性給寧國府帶有感情交流的孝敬。 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了這份孝敬,寧國府的收益自然要縮減一些。 寧國府田莊的真正收入是第二部分,即二千五百兩銀子。 也正因為如此,賈珍才只會關注銀子,說至少應有五千兩銀子的產出才對。 04 但是烏進孝報來的銀子,遠遠少于賈珍的估計,僅占了他估計的一半。 或許賈珍也知道砍價減一半的道理,在烏進孝呈上單子后,按照這個邏輯增加一倍,詐一詐烏進孝。 不過烏進孝可是一個老油條,賈珍這種紈绔子弟很難詐倒他。他用十分經不起推敲的理由,三下兩下就把賈珍給糊弄過去。 從三月起下雨,一直下到八月,而且沒有晴過五天的日子,這種天氣簡直都成了笑話,但凡有點生活常識,平時稍微注意或者讓人去核實一下,烏進孝的這個理由就站不住。 而且九月還有一場大雹子,影響面積達到一千三百里地,這種情況不難核實。 賈珍口中所說此前兩個地方報了“旱澇”,與烏進孝所述就形成了明顯的沖突。按照烏進孝所述,哪里來的旱? 這就是紅樓夢的春秋筆法、醒目之處。 05 明知道烏進孝打擂臺,但是面對烏進孝說出來的這些理由,賈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為,只是口頭上埋怨、譴責,最終還得認頭烏進孝的說法。 這段情節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刻畫賈珍在管理上的無能和沒有辦法。 面對寧國府的這一重要經濟來源,二人談話中沒有提到寧國府中間派人到田莊視察的情況,寧國府平時根本就不關注田莊的生產經營情況。 也就是說,寧國府的田莊常年處于失控狀態。田莊經營情況如何,完全由烏進孝一方說了算。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烏進孝才不會讓他兒子們與賈珍見面。因為他有足夠的經營應付賈珍的盤問,擔心兒子們來會露出馬腳。 06 事實上,在此前對賈珍的描寫中,也多次寫過他管理無方。 在秦可卿喪禮籌備過程中,大小事情都由他拿主意,但他最終還是需要借助王熙鳳的力量來協理才辦妥。 在籌建省親別墅時,作為族長賈珍名義上具體負責建設大觀園,但是他對大觀園的情況幾乎不了解,撒手不管,當賈政問起情況時,還得賈璉從靴子里掏出單子一一匯報才行。在這方面,他甚至都不如賈赦。 在烏進孝進寧國府之前對賈珍有一段描寫,說賈珍正在廳上看小廝們抬圍屏,打掃衛生。 作為寧國府的管理者、族長,竟然還要干這些具體的事情,我們只能問兩個問題:一個是管事的人在做什么,另一個是賈珍有沒有授權、有沒有安排人做這件事。 它反映出鳳姐協理寧國府時指出的五個問題,至今仍然沒有解決和變化。 07 但是賈珍并不是沒有能力的人。給他定性“無能”,是強調他不做、胡做,而不是他不能做。 從他與烏進孝的對話看,賈珍還是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點,看到問題所在。 但是,他看到問題不去解決問題,而是任其存在、發展,這才是賈珍的最要害地方。 人不怕沒能力,就怕有能力用不到正事上。從賈珍干的壞事看,他并非不能干事,只是精力和興趣全放在對寧國府無益的地方。 如果賈珍沒有能力的話,他也不可能“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 08 與賈珍其他胡作非為的行為相比,這個故事情節重點刻畫賈珍的“不作為”,或者說因為養尊處優慣了,不會作為。 因為賈珍的不作為,寧國府的收入就在烏進孝這樣的人手中被截留、隱匿,迫使賈珍不得不采用變賣祖產等方式滿足其窮奢極欲的生活,最終導致賈府一步步衰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