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天目Yuteki, Freer in Kyoto.油滴的大建盞存世量并不多,其中最著名兩件應屬弗利爾美術館的一只由查爾斯·朗·弗利爾在1909年在京都向當?shù)刂哦塘中轮⊿.Hayashi)購買的大號油滴天目;另一只是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一只大號油滴天目,來自藤田家的舊藏。 兩只大號天目都是傳世的作品,來自關西一帶。兩只的口沿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復,前者口沿至少兩處、后者至少一處,面積大概在2平方厘米以上的精修。 瑕不掩瑜,傳世茶碗中對品相的要求 ,不應該超過了其本身的珍惜度,需要綜合考量。只有在不停的學習中,才能體會到這樣的平衡,這也是樂趣之一。 — 茶司 來源、傳承與價值:神秘藏家加持繭山龍泉堂 - Mayuyama and Provenance. 油滴茶碗 科技與審美的完美結合 弗利爾美術館的奠基、創(chuàng)始人是查爾斯·朗·弗利爾(Charles Lang Freer)是一位從入門開始就直追高古的偉大藏家。根據(jù)他的回憶,在他探訪杭州、龍門的旅途,當被古董商邀請看器物的時候,弗利爾是直接要求看宋代或者以前的器物。(參考閱讀:超越時代:對比兩位偉大的收藏家 - 摩根 & 弗利爾) 弗利爾的高古審美,與同時代的偉大藏家摩根(John P. Morgan)的明清審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們之間并沒有高低,只有選擇的不同,只是說,弗利爾的審美,更對應當下審美品味潮流發(fā)展的階段。 京都·林新助 弗利爾在京都旅行的時候,認識了一些日本的經(jīng)銷商,其中就有現(xiàn)在不太為人所知的林新助(S. Hayashi)。 林新助先生對茶道的器物非常了解,弗利爾先生也在他的介紹下,購買了一些日本名家,如本阿彌光悅的屏風、繪畫等。但毫無疑問,得到這樣的一只舉世罕見的建窯油滴茶碗,是非常幸運的一次購買。 油滴天目的較量 弗利爾的油滴與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油滴茶碗最大的難得之處就是在于其是典型傳世的宋代作品。 這樣的大茶碗,在某種意義上,這類茶碗的明確使用方法并沒有很被確認,也許是直接點茶,也許是分茶(參考金華博物館的一套烏金釉大小盞組合)。 這兩件作品的口沿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復,油滴天目在完整度上的要求是很不現(xiàn)實的。 油滴,特別是銀油滴,本身是極為罕見的,在SACA學會曾經(jīng)發(fā)表的文章里曾表明,這樣的銀油滴的技術成分是平層分布的第五階段三氧化二鐵,是一種近百年才被人類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一種超導材質(zhì)。宋代人不僅僅在美學上認識到了銀油滴的技術含量,也確確實實用柴燒龍窯達到了今人無法復制的高度(宋代微米量級 vs 現(xiàn)代納米量級,微米的分布更大,更難實現(xiàn)) 參閱:共飲千年:宋代茶碗中的未來科技與時空交織下的美意識 - Futuristic Technology in Jian Ware 從純粹科技含量這個層面上講,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呈現(xiàn)出來的銀油滴狀態(tài)更為純凈,也難怪在這樣的茶碗里,能看出一種未來的時空感,像是一種人類尚未擁有的金屬材質(zhì)的質(zhì)感。 弗利爾的油滴,則更多呈現(xiàn)出來的是褐油滴的分布,從純粹技術意義上來說,靜嘉堂文庫更勝一籌。 弗利爾油滴 靜嘉堂文庫油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