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編輯|胡一舸 前言“讓少奇同志來延安一次,希望他能參加七大,何時可以動身望相告。”1941年10月,毛主席向時任新四軍代軍長的陳毅發了這樣一封電報。 在皖南事變發生后,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困難,身為新四軍政委和華中局書記的劉少奇,實在放不下身上的擔子,鑒于一時也找不到好的繼任者,中央便同意暫緩行期。 ![]() 然而新的一年剛到,中央書記處就發文決定對華中局進行人事調整,并再次要求劉少奇返回延安。兩次催促,讓他也不能繼續拖下去了。 于是,劉少奇和100多名干部,歷經9個月,沖破重重封鎖,終于在1943年回到延安。 ![]() 可是讓很多同志沒想到的是,長期在“白區”工作,并不算十分顯眼的劉少奇,在僅僅3個月后,就被任命為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從華中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轉眼間成為了僅次于毛主席的黨內二號人物,劉少奇為什么能實現如此跨度的飛躍? ![]() 決心報國,厚積薄發劉少奇1898年出生于湖南寧鄉一戶富農的家中,生活條件在當時算得上十分優渥了,并且他還是兄弟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受到了家人更多的關愛。 家庭的富裕,讓劉少奇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培養出了他獨立向上的性格。從中學畢業后,受到先進思想熏陶的劉少奇,果斷選擇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在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劉少奇知道了一個名為蘇聯的國家,在那里,革命的花朵早已結出了果實,他心中產生了一個沖動:如果能去蘇聯學習,一定可以收獲更多的實踐經驗! 所以在1920年,年僅22歲的劉少奇決定離開家鄉,到上海學習俄語,隨后前往蘇聯。 ![]() 聽說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要去外國,母親是一百個不情愿,誰不知道當時的時局混亂,被抓捕殺害的人到處都是,兒子這一走,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辦? 劉少奇面對母親的挽留,心中也備受煎熬,但是為了理想,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 出門時,劉少奇回過頭擁抱母親,輕柔卻又堅定地寬慰道:“我正是為了母親,為了祖國,才會選擇離開母親和祖國。” ![]() 一年后,學習完俄語的劉少奇踏上了前往蘇聯的旅途,在組織的幫助下,他順利進入了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并在學校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留學期間,許多同學面對生活和語言的困難,不由得產生了退學的想法,只有劉少奇,始終堅持,朋友經常見他一個人在外面頂著寒風念書,只為了不打擾到別人。 ![]() 從蘇聯回來后,劉少奇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人運動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等等,都有劉少奇的身影。 正是因為長期出色的工作,劉少奇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就已經當選為了中央委員。 ![]() 能力優秀,缺少舞臺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革命的兩個主要方面軍,一個在蘇區,一個在白區。”蘇區就不用過多解釋了,“白區”則是指國民黨反動派控制下的區域。 在自己的地盤上工作已經夠不容易了,跑到敵人的地盤上經營指導工作,就更是困難重重了,劉少奇正是在白區開辟隱蔽戰場的主要負責人。 ![]() 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劉少奇就被派往東北、河北和上海參加地下工作,在國統區,他看到了人民被籠罩在“白色恐怖”下的風聲鶴唳,便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 就這樣在“白區”呆了三年后,曾經有過留俄經歷,會說俄語的劉少奇,又作為代表前往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大會。 ![]() 大家看到這樣的經歷可能會問:“承擔這么多重要的工作還叫不起眼?” 不起眼,默默無聞不代表就是無所事事,不求上進啊!劉少奇雖然干的都是苦活累活,但是既不在革命中心,也不在沖突的正面,就導致他受到的關注非常的少。 ![]() 1931年,劉少奇從蘇聯回國,這時的他其實已經是政治局的候補委員了,但是地位和作用反而更不如之前了,這是為什么? ![]() 首先,在三十年代的時候,革命的進程中長時間存在著“左”的勢頭,而長期領導工人運動的劉少奇,對過度激進造成的危害,認識得十分敏銳與深刻。 所以他經常“不合時宜”地唱“反調”,對一些過于草率的決定表示反對,這就導致他總是會受到批評與不信任,難以發揮自己的能力。 ![]() 到了長征前期,劉少奇又一直被安排去做老本行——工會工作,但是紅軍隊伍基本都在農村,工會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因此,劉少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可以施展身手的舞臺。 直到遵義會議之后,這個情況才有所改觀。 ![]() 眼光獨到,選擇正確1935年,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省遵義縣城召開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后來被稱為遵義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成功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集體,成為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轉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 劉少奇從長征開始,就認為毛主席的路線才是最可行的,所以他到了遵義會議,更是旗幟鮮明的支持毛主席的正確主張,顯示出了自己同樣高瞻遠矚的一面。 重新回到臺前,劉少奇終于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重用,他的才華和遠見也終于又有了用武之地。 ![]() 同年冬天,劉少奇聽從中央安排,化名“胡服”前往了天津,回到了他熟悉的“白區”的工作崗位。 到任后不久,劉少奇就迅速地重建了華北地區的黨組織,并且還新成立了山東和河南兩個黨工委,為后來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抗日戰爭爆發后,劉少奇再次被外派,承擔起了華北和華中根據地的發展重任,在他的坐鎮下,不僅讓新四軍重新恢復了實力,還使搖搖欲墜的華中根據地面積擴大了不少。 這樣的工作能力,中央一直都看在眼里,所以在中共七大召開之前,毛主席親自給他發電,希望他回延安輔助自己的工作。 尾聲鮮為人知的是,劉少奇還是最先反對王明錯誤路線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也開始意識到王明的指揮確實有問題。 陳云、任弼時等主要領導同志都對劉少奇富有遠見的目光所折服,他也因此在黨內受到了非常高的評價,所以,在1943年回到延安還沒三個月,中央領導機構就進行了調整,劉少奇從這時起,就奠定了自己二號人物的地位。 ![]()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