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名稱 |
功效 |
主治 |
1 |
活血軟肝膠囊 |
補正氣,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
用于乙肝病毒攜帶者。 |
2 |
通脈膠囊 |
活血通絡。 |
用于中風病,淤血阻乏各癥。 |
3 |
筋骨舒膠囊 |
活血化瘀,解痙通絡。 |
用于腰突癥、頸突癥、肩周炎、骨質增生癥。 |
4 |
接骨丸 |
接骨、舒筋、活絡。 |
用于傷筋、斷骨、跌打損傷癥。 |
5 |
健脾益腎丸 |
健脾益腎,活血通絡,淡滲利濕。 |
用于腰膝酸痛,周身困重,面目四肢浮腫,小便量少等癥。 |
6 |
和胃化滯丸 |
行氣導滯、和胃消痞、通絡止痛。 |
用于脘腹痞悶,脹痛噯氣,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癥。 |
7 |
心腦活血丸 |
益氣活血,祛瘀降濁。 |
用于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 |
8 |
二參養胃丸 |
養陰益胃,活血通絡,和胃止痛。 |
用于胃痛隱隱,納呆口燥,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脈弦細數,慢性萎縮性胃炎。 |
9 |
活血膠囊 |
活血祛瘀,破滯通經。 |
用于骨折初期及重度軟組織挫傷,瘀血凝滯。 |
10 |
消痛寧膠囊 |
祛風濕、活血止痛。 |
用于治療風寒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骨質增生。 |
11 |
元胡祛痛膠囊 |
理氣止痛,活血行氣。 |
用于感冒外邪所致頭痛、牙痛,氣滯血瘀所致胃痛、脅肋痛及月經痛等癥 |
12 |
止咳平喘丸 |
止咳化痰、解痙平喘。 |
用于急慢性咳嗽咽干作癢欲咳嗽,痰多喘促。 |
13 |
復方地龍散 |
活血通竅,行氣止痛,軟堅散結,運脾消食。 |
主治食道癌、食管炎等食道疾病。 |
14 |
清胃化瘀丸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活血散瘀。 |
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并異型增生,食管上皮增生,胃黏膜增生等癥狀。 |
15 |
十味苦硝熏洗散 |
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用于濕熱下注,瘀血腫痛所致的痔瘡,癥見肛門周圍腫脹,疼痛,瘙癢,便血鮮紅,痔核脫出,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者。 |
16 |
益氣化濁煎煮茶 |
益氣化濁,行瘀消積。 |
用于氣虛濁瘀所致的高血脂癥(TC),癥見形體肥胖,頭暈頭重,胸脘痞悶,肢體沉重,苔白膩,脈弦滑者。 |
17 |
溫腎化濁膠囊 |
溫腎化濁,活血通脈。 |
用于腎陽虧虛,血濁瘀阻所致的高脂血癥(混合型)。癥見形體肥胖,頭重如裹,胸悶,耳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口干,舌質暗有瘀點,苔少或苔白膩,脈沉或細澀。 |
18 |
金槐丸 |
清熱利濕。 |
用于痔病,濕熱下注癥。癥見肛門墜脹肛內腫物外脫,肛門灼熱,便血鮮紅,疼痛,瘙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
19 |
橘核散結丸 |
疏肝散結。 |
用于乳腺增生癥(乳癖),屬于肝郁痰凝型。癥見乳房疼痛,乳房內有腫塊,質韌稍硬,大小、形態不一,性情急躁或抑郁,胸脅脹悶不適,舌紅,苔白膩,脈弦滑。 |
20 |
茶柴參散 |
疏肝健脾,理氣解郁。 |
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絕經前后諸證。癥見情志異常(善太息,煩躁易怒,焦慮,喜悲欲哭或低落),烘熱汗出,月經紊亂或絕經,伴見失眠,口苦咽干,胃納欠佳,腹脹便溏,倦怠乏力,咽部異物感,舌淡紅或紅或有齒痕,苔薄白,脈弦或弦緩 |
21 |
枳附和胃丸 |
疏肝理氣,清熱和胃。 |
用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脘痛),肝胃郁熱證。癥見胃脘灼痛、兼見兩脅脹痛、心煩易怒、泛酸、燒心、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脈弦等。 |
22 |
健脾和胃丸 |
健脾、祛濕、和胃。 |
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屬脾虛濕盛,脾胃失和證。癥見脘腹脹滿、納呆食少、面色萎黃、噯氣、泛酸、倦怠乏力、大便不實或稀溏,舌質淡、苔薄白或微膩,脈細弱。 |
23 |
柴梔安神丸 |
疏肝解郁,瀉火除煩,柔肝安神。 |
用于失眠癥,證屬肝郁化火。癥見失眠,性情急躁易怒, 心煩不能入睡, 或入睡后多夢驚醒,胸脅脹悶, 善太息, 口苦咽干, 目赤,舌紅苔黃, 脈弦數。 |
24 |
黃連除濕丸 |
清熱除濕。 |
用于濕疹急性期,屬濕熱證。癥見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泡,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可見鱗屑。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 |
25 |
丹白解毒丸 |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
用于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血瘀熱毒證。癥見皮膚出現境界清楚、形狀大小不一的紅斑,周圍有炎性紅暈,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鱗屑易于刮脫,皮損肥厚浸潤,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好發于頭部和四肢伸側面,會有不同程度的瘙癢。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
26 |
八味芪龍丸 |
補氣活血通絡。 |
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氣虛血瘀證。癥見肢體麻木,如有蟻行感,肢末時痛,多呈刺痛,下肢為主,入夜尤甚;肢體發涼,皮膚顏色蒼白或痿黃,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舌質淡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等。 |
27 |
九味散結丸 |
疏肝解郁,化痰散結,寧心安神。 |
用于乳腺增生癥(乳癖),肝郁痰凝,心神不安證。癥見乳房脹痛,隨情志可呈周期性變化,乳腺腺體質韌,表面有結節感,壓痛,伴有情志不暢,心煩易怒,失眠或心神不定,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
28 |
蒲連芩清熱口服液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用于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熱毒壅盛證,癥見喉核赤腫化膿,咽喉腫痛,面赤身熱,便干,舌質紅,苔黃,脈數。 |
29 |
金地通淋排石口服液 |
清熱利濕、益腎活血、通淋排石。 |
適用于泌尿系結石(石淋)下焦濕熱、腎虛血瘀證者。癥見腰腹絞痛,尿中時夾砂石,小便澀痛,尿中帶血,解時刺痛難忍,或腰膝酸軟。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或數。 |
30 |
桑菊宣肺止咳口服液 |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
適用于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證屬風熱犯肺者,癥見咳嗽、痰黃黏稠,伴有發熱、惡風、鼻流濁涕、口渴、咽痛、頭痛、微汗出;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指紋浮紫。 |
31 |
芪仲通脈口服液 |
補益腎氣,化瘀通脈。 |
主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腎氣不足,血脈瘀阻證。癥見患肢麻木、發冷、酸脹、疼痛,夜間加重,行走多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呈間歇性跛行,下垂時加重,皮膚可呈暗紅或紫暗,或見紫褐斑,趾甲增厚、變性、生長緩慢,汗毛稀少,或肌肉萎縮,趺陽動脈減弱或消失,氣短乏力,腰膝酸軟,不耐寒熱,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白,脈沉弦或細澀。 |
32 |
通絡化濁丸 |
辛潤通絡,宣痹化濁。 |
用于腦外傷后綜合征,絡痹濁阻證。癥見頭痛頭暈,頭重如蒙,胸悶惡心,嘔吐痰涎,倦怠乏力,食少寐多,或耳聾耳鳴,或汗出異常,舌淡紅,苔白膩,脈濡滑。 |
33 |
桃紅歸芍口服液 |
活血化瘀,涼血消腫,行氣止痛。 |
用于急性軟組織挫傷證屬血瘀氣滯者,癥見軟組織局部腫脹、壓痛,痛有定處,皮膚出現青紫瘀血斑或血腫。 |
34 |
紫草清熱止痛油 |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腫止痛。 |
治療淺Ⅱ度水火燙傷之熱毒襲表證。癥見局部皮膚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皮溫升高,有大小不一水泡。 |
35 |
玄歸潤腸通便口服液 |
滋陰養血,潤腸通便。 |
用于陰血不足型習慣性便秘,癥見大便干結,狀如珠狀,排便費力,口干少津,或見顴紅,頭暈耳鳴,心煩,腰膝酸軟,舌質紅少苔,脈細。 |
37 |
芪葛益氣通絡丸 |
益氣祛濕,通絡止痛。 |
適用于腰椎管狹窄癥屬氣虛濕瘀阻絡證者。癥見腰腿痛不耐久坐,疼痛纏綿重墜,下肢麻木無力間歇性跛行,肢體困倦,腰膝酸軟,腰部重著不利,氣短乏力,舌質暗苔白,脈弦。 |
38 |
熟歸益腎調經丸 |
益腎填精,養血調經。 |
主治月經后期之腎精不足、陰血虧虛證。癥見經行延后,或經量少,色淡或暗,經質稀薄,或腰膝酸軟或有頭暈耳鳴,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脈沉細弱等。 |
36 |
川歸活血通絡膏 |
活血益腎,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
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血瘀腎虛、風寒濕邪阻絡證。癥見腰部刺痛重著,痛有定處,拒按,俯仰轉側不利,或痛連骶、臀、股、腘,靜臥痛不減,腰膝酸軟,日輕夜重,畏寒肢冷,每遇天寒陰雨天氣而加重,舌質暗苔白,脈弦或弦緊。 |
39 |
芪芷益氣通竅口服液 |
補肺健脾益氣,化濕解毒通竅。 |
適用于肺脾氣虛、濕毒壅滯鼻竅型鼻淵,癥見鼻塞,鼻涕混濁,時多時少;頭痛,面色萎黃或白,倦怠乏力,或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弱。 |
40 |
太子參補益脾胃口服液 |
補益脾胃氣陰,補氣為主。 |
用于小兒厭食癥,屬脾胃氣陰兩虛,偏于氣虛者,癥見食欲不振,食量減少,面色少華,皮膚失潤,形體偏瘦,神疲乏力,易汗出,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或少許花剝。 |
41 |
活血通絡丸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用于顱腦創傷非急性期,瘀血阻絡證。癥見頭痛如刺,痛有定處,頭暈,煩躁不安,記憶力下降,胸悶,納呆食少,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苔白,脈細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