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探究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程集鎮程集小學 王潁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的課堂實施必須全面貫徹雙減改革思想的要求,在使孩子的壓力降低的同時,提高課堂的質量,改善數學課堂的教育呈現。本文將從課堂方向、成長需要以及教學創新這三個方面,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淺談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的課堂創新與探究。 關鍵詞:雙減背景 小學數學 教學創新 前言:事實上,雙減政策理念的提出,相當于為教師提供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緩沖期。換言之,在雙減政策理念初步推行時,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創新和嘗試。因此,這個教學創新的過程,就是小學數學課堂不斷適應雙減時代背景的經過。由此可見,在雙減政策理念的推行初期,教師應該適當放緩課堂教學節奏,以此實現雙減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融合。 一、把握雙減新政策,引領課堂新方向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若是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創新,首先應該對雙減政策理念進行宏觀層面的把握,即對雙減理念的內容形成整體性、系統性的理解。通過對雙減政策進行剖析,教師要從減負和提質這兩個方面形成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向。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創新時,應當將減負作為課堂的教學出發點,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其他教學實踐,都應當建立在減負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提質則是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雙減政策理念得以落實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減負后所能夠實現的課堂教學延伸。更重要的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改明確減負和提質分別產生作用的課堂主體。減負的落實是為了優化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體驗,從而實現其學習效率的提升;而提質則是教師所應當采取的教學舉措和追求的教學目標。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雙減政策實踐中,減負和提質的實踐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 二、依托減負新目標,關注成長新需要 何謂"減負",顧名思義就是減少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壓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根據數學課程的內容性質和孩子的認知需要,對減負的內核進行深挖。首先,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具備一定的共性。換句話來說,就是學生往往會認為數學學科的知識難度較大,具體體現在計算過程復雜繁瑣,概念理解困難等方面。首先,在進行減負教學實踐時,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數學運算和概念學習這兩個過程;其次,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群體通常還面臨著"進階難"的問題,即學生通常能夠快速掌握較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內容,而當知識的復雜程度和考核的難度有所提升時,絕大部分的學生往往無法及時適應,并運用現有的知識儲備解決相應的學習問題。這不僅是因為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本身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同時還在于學生的數學學科學習壓力過大,導致他們的學習重點有所偏離。因此,圍繞學生群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習困境和壓力情境,教師需要適當減少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中不必要的重復性內容,例如相同類型、相同難度的簡單計算練習等,并在課堂內容量和作業容量得以減少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知識難度和復雜程度逐步遞增的學習內容,以此來還原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學習的適應性。如,教學圓的周長后,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小明沿著大二分之一圓可從甲地到乙地,又可沿著二個小二分之一圓從甲地到乙地,兩條路哪條路近?如圖(圖一)所示: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其實這兩條路是一樣長的。由此我又設想出,如果把二個小二分之一圓改為三個小二分之一、四個小二分之一圓和這些小二分之一圓的邊長和還是相等嗎?如果把零點五圓都改為整個圓形,外面大圓的邊長還是相等幾個內圓的邊長和呢?如圖(圖二)所示。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拓展了新知識,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圖一 圖二 三、質量提升新要求,教學創新 顯然,減負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課程的首要要求,而提質則是教師對于自身課堂教學實踐的優化方向。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首先就在于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上。在對小學數學課堂氣氛的調節過程中,老師們能夠把了為和提質這二方面互相融合,活躍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氣氛,從而增加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在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同時達到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老師還需要注意自己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教育行為。一方面,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科教學能力與素養。譬如,在進行數學知識概念的解釋時,教師可以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和解釋策略,用例子分析來代替機械化的定義闡釋,例如,教學百分數的定義時,用簡單的實例來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這樣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效果,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的認識;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深入把握雙減政策內容,在課堂教學之余設計相應的課后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后服務設計時,應當將其與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區分,課后教學服務設計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科學習活動為主。譬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后,把圓轉化成平行的四邊形或者長方形在課堂上教學,還可以把圓轉化成學習過的三角形、梯形來求圓的面積嗎?我把它放在課后延時上,讓學生大膽探究,這樣既可以彌補了課堂教學場所和時間存在的局限,也為活動探究提供了充分的實踐空間。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活動探究內容作為課后服務的主要方向。 事實上,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場所和時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并不適用于實踐活動探究的開展。而課后服務則能夠為活動探究提供充分的實踐空間。 結束語:總之,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教育課堂上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并不僅僅表現在老師的課堂行為上,同時還作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此可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創新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郭宇,劉世娟,王艷秋. 以雙減為導向,通過“減負提質”輕減小學數學學習負擔[J]. 空中美語,2021(9):331-332. 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1.09.165. [2] 張淑華. "減負提質"理念下的小學數學作業的合理化設計[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2(2):47. |
|
來自: 昵稱15221501 > 《中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