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臨證醫話”的第110篇,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臨床見聞,一是為自學自勉,二是供同仁交流,三是為患者做養護宣教。每日不拘字數格式,或者寥寥數語,或者靈感迸發而洋洋灑灑亦不可知,總以“有得”為基本之行文要求。 當其位的就是正氣,不在其位的就是邪氣,邪氣又有太過的,有不及的。 所謂的不及就是本來應該出現這個氣的,但是它沒有來。所謂的太過的氣就是本來它應該消失了,但是它還在這個位置上不走。 在時間層面,通過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是最容易理解“當其時"和"非其時”這個問題的.比如春之氣,立春節氣之后,春氣就開始越來越凸顯,也就是春溫和生發之氣就開始越來越明顯了。 但如果已經到了春的時令,氣卻還是很寒,本來應該溫的,但是卻出現了寒氣,那就說明春溫之氣沒有起來,反而被冬寒之氣給占據了。這就是春氣不當令,反而被寒氣占了它的位置,這個寒就是非時的邪氣了。氣的狀態,會影響整個天地自然的生發狀態,因為寒是收的,本來應該生發的,它發不起來,被寒給約束了。 再舉一個,比如說夏天,本來夏天結束了之后,夏滿芒夏暑相連,大暑過后,暑熱之氣就應該物極必反,應該要結束釋放了,大自然要開始收斂、肅降、收藏了。所以秋的時令到要來,要對應凉降的作用。 但如果這個氣它沒辦法收,依然還很熱,秋的感覺沒有到,秋的肅殺、收斂這個信號沒有發出來,那整個天地自然它還是處在這種很炎熱、釋放的這種狀態,這個氣它也是不正之氣(非其時之氣),就會容易有問題。 對應到人體的病癥(癥狀)上來講也是一樣的。我們還是用六經辨證里面的太陽病來理解。 太陽的問題,六經里太陽是主什么?太陽是主開,主開就意味著在太陽階段陽氣要釋放,充分釋放到體表。釋放到體表干嘛呢? 一是起到溫煦人體皮毛、腠理的作用。正是由于太陽為開的正常,我們就能夠適應外界的環境,不至于太冷,也不至于太熱,它起到一個調節的作用,因為有有衛氣的這樣一個出入在起的調節。 二是起到防御的作用。太陽為開正常,衛氣能出入體表,然后它就能夠防御外面的邪氣侵犯我們的人體。 如果太陽這個層面有障礙了,太陽開不起來了,意味著衛氣不能夠正常的達于體表。那就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個人就會怕冷,或者是對外界環境變化特別的敏感,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因為最外面的保護層有缺陷了。 比如說有一些小朋友,天氣一變化就感冒,稍微刮風、下雨、降溫,他就感冒,別人都沒事,但是他就偏偏經常動不動就感冒,動不動就生病。其實上就是因為它的太陽這個系統沒辦法完全的開好,導致這個人體的內環境跟外界的環境沒有很好響應,不能夠協調,所以外面的環境一變化,他身體馬上就適應不了,適應不了就發生疾病。跟不上環境變化的節奏,就會生病。 還有一個,感受了風寒外邪之后,為什么會出現太陽病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呢?其實上也是因為這個太陽之氣它不能夠正常地開,它本來應該在的位置,被風寒等外感邪氣占據了,導致正常的衛氣不能夠在它待的地方,衛氣不能夠達于體表發揮溫煦的功能,就出現一個怕冷的癥狀,患者惡風、惡寒等等這種太陽的表證就出來,然后又有邪正的交爭在最表一層,便出現了脈浮的象。 (未完待續) ————————本文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