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總會讓人被豬肉蒙心,從“大風起兮云飛揚”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到“人有失手,馬有失蹄”的白登山之圍,劉邦戎馬生涯的最后一次失敗,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什么? 臨危跳槽公元前202年,劉邦一統天下,得意洋洋地登上了皇位,成為史上著名的漢高祖。 可北邊那些匈奴兄弟卻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趁著中原大亂,悄悄恢復了元氣,現在正摩拳擦掌,準備給這位新皇帝來個“下馬威”。 劉邦心里也清楚,匈奴這幫家伙不好對付,于是,他靈機一動,把韓王信從河南調到了太原,想讓這位猛將去抵擋匈奴的進攻。 可韓王信到了太原后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是匈奴的對手,接連吃了幾場敗仗后,他徹底絕望了。 這時,韓王信開始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盤:這劉邦疑心病重,我老是打敗仗,他肯定會懷疑我有二心,與其在這里等死,不如趁早跳槽算了!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腳,就投奔了匈奴。 平叛涉險劉邦得知韓王信跳槽的消息后,氣得七竅生煙。他親自率領大軍前去平叛,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敗了韓王信的主力部隊。 劉邦心想:這匈奴也不過如此嘛!于是,他繼續追擊,準備一鼓作氣消滅匈奴。 可就在這時,劉邦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輕敵了。他看到的匈奴士兵都是老弱病殘,馬匹也瘦得跟驢似的。 劉邦心想:這匈奴肯定是被我打怕了,現在只剩下這些殘兵敗將了。于是,他放心大膽地繼續追擊。 其實呢,這一切都是匈奴的詭計。他們故意示弱,引誘劉邦深入敵境,然后埋伏重兵,準備一舉殲滅漢軍。 劉邦哪里知道這些?他還以為自己是天下無敵呢! 就這樣,劉邦帶著他的精銳騎兵一路狂奔,很快就甩開了大部隊。 等他登上白登山時,才發現自己已經掉進了匈奴的包圍圈。 這時,天降大雪,氣溫驟降,漢軍士兵凍得瑟瑟發抖,戰斗力大打折扣,而匈奴則趁機發動猛攻,漢軍死傷慘重。 劉邦這時才如夢初醒,他意識到自己中了匈奴的圈套。 可現在后悔已經來不及了,他只能硬著頭皮應戰。 好在漢軍士兵勇猛善戰,雖然人數處于劣勢,但依然頑強抵抗著匈奴的進攻。 這場戰斗持續了整整七天七夜,雙方都損失慘重。最后,劉邦實在撐不住了,只好派使者向匈奴求和。 匈奴單于見漢軍已經筋疲力盡,便答應了求和的請求。就這樣,劉邦僥幸逃脫了一劫。 人性弱點這場戰斗雖然結束了,但劉邦的“白登山之圍”卻成為了他一生的笑柄。 他原本想一舉消滅匈奴,結果卻差點全軍覆沒。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他的人性弱點:驕傲自大,相信“眼見為實”不聽忠言。 而韓王信呢?他雖然跳槽成功了,但也因此背上了“叛徒”的罵名。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在職場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韓王信當初能夠堅持下去,也許他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了。 當然,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和不確定性。歷史事件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鑒,特別是人們總是寧可相信自己,而不輕易相信別人。 但兵不厭詐的關鍵就在于要讓你認為自己親眼所見的東西,這樣才能引你上當受騙,就像我們看到的各種營銷宣傳和五花八門的朋友圈所展現的內容一樣。 所以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謹慎,要牢記“眼見未必為實”這句話,提防他人利用這種慣性心理引你入坑。 現在加入【一鑒人性研習社】僅需399/年,即可獲得由一鑒學社財富啟動套裝,由京東快遞為你送至手中,更有一個年入十萬+的商業模式等你踐行,開啟年入百萬讓他人嫉妒的人生! 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關乎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