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周結束的江蘇觀宇2024春季紫砂拍賣,除了時大彬的蓮瓣如意提梁壺以2185萬高價成交,還有一把壺,讓人移不開眼睛,它就是貞祥制瞿子冶刻梅花紫泥秦權壺,以368萬成交。 ![]() 江蘇觀宇2024春季拍賣 Lot8667 清中期 貞祥制瞿子冶刻梅花紫泥秦權壺 成交價:3,680,000 其成交價比顧景舟大師的一款秦權還要高,2011年北京保利拍賣218.5萬,當然,這是顧老十幾年前的拍賣價格,雖不可同日而語,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把壺的價值。 清中期 貞祥制瞿子冶刻梅花紫泥秦權壺 容量:380ml 尺寸: W13cm×H10.5cm 釋文:嫩寒清曉 子冶 夜半始無雪 山空微有香 水村 曾向先生覓句來 半灣詩屋半莓苔 而今花下人何在 零落寒枝晚自開 敬甫題水村遺跡 子冶臨 備注:附金士恒鑒定共箱 蕉陰先生舊藏 趙從衍先生遞藏 瞿應紹,號子冶,為上海名士,書畫家,擅長畫竹。瞿子冶將書法繪畫與紫砂壺結合起來,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文人風貌。 此壺以紫泥摶制,砂色栗紫,潤澤密麗,明針扎實,窯光隱隱。秦權壺式,盎蓋呈壓截蓋式,橋鈕,器形上斂下侈,身如秤錘。「權」者,秤錘也,壺式由來源于此。一灣流,流尖斂收,流口似井,耳形大把。 壺底落「石壺子繁」四字陽篆方章。把鈐「吉安」二字陽篆小方章。蓋內(nèi)鈐「貞羊」二字陽篆小長章。器表遍布書畫銘刻。蓋面陰刻行楷「令卿茶具」四字,壺身左前側(cè)鐵刀精刻行楷「夜半始無雪 山空微有香 水村」,右側(cè)刻「曾向先生覓句來 半灣詩屋半莓苔 而今花下人何在 零落寒枝晚自開」,署「敬甫題水村遺跡 子冶臨」,「嫩寒清曉 子冶」等題記。 此壺晚清時期流入東瀛,故附一日本桐木共箱。 箱蓋正面題「紫泥梅花彫 水注」,蓋內(nèi)題「明治十三年歲次庚辰(1880,光緒六年)春四月獲之 蕉陰清玩」。左落兩朱印,上方陰文方篆「□□之印」,下方為「蕉陰」二字陽文方篆,應為日本藏家印款。左側(cè)書題「壬午(1882,光緒八年)夏六月上浣 越后國 市川梅園主人觀此水注 而不堪渴望 因應命贈之 永以愛玩擎此之 修池」,下鈐一朱印,印跡難辨。舊物箱書多有漫散不易辨識者,限于所學有限未能竟讀,然推測大意應是,題記此壺在兩年之間,從得壺人蕉陰,經(jīng)修池再到市川梅園主人之間的流轉(zhuǎn)云云,未作細考也。 ![]() 「蓋余在貴國將近十載 閱歷壺譜不計勝數(shù) 然未見蘇東坡先生之名 而但見時氏大彬與孟臣等 然東坡先生亦造紫沙茶壺 其造之壺曰三攀石瓠 此壺名者 即東坡先」。 「生創(chuàng)制之壺也 然則貴國譜中與其真遺跡尚未見也 然紫沙壺之極貴者 東坡壺也 至清則陳曼生 其是荊溪縣縣令 再我?guī)燊淖右毕壬?其亦訓導明經(jīng)縣令 惟其清玩之秘 書 竹與鐫刻 及制陶器等 只傳余之一人 其嘗謂人曰 吾之弟子所造之物 天然自適 而無俗韻」。 「后人只勝吾師也 又曰弟子創(chuàng)式 參于天地 按于五行 非勝于吾師 而比于東坡先生則勝耳 余曰此則言之太過 其曰物在而視之 非太過也 今貴國明治十七年(1884,光緒十年)秋九月 余在越后柏崎寄留一載 將行于他處 日有友人攜來吾師」。 「子冶先生所造之真真遺跡 余亦與師壺中小敘 暢談二十年前之事 余曰今見師者則悲心酸鼻 何也 余曰師云勝師 然今弟子名不成而道亦窮矣 見師而豈不悲哉 光緒十年甲申秋日 江南金士恒于柏崎庽齋與子冶先生師生小敘并留記也」。左落二方小印「金」、「士恒」。 箱外另一面又題:「余見此盦本不欲書字 勿思大丈夫能屈能申 俗語云 犬洞可宿 龍門可登 今余師在于此之中 如孔子于陳蔡 今見師在其中 弟子亦不惜篆 然非書字在于此盦之上 乃師生情多 書于人之眼中 書情也 非情于盦主 乃情在師生 金士恒」。左落小印「金」、「士恒」。 紫砂文人壺傳統(tǒng)始于明中晚期時大彬,揚于清初陳鳴遠,清中陳曼生一振乾隆以降之疲弊,瞿子冶后十二年生,踵繼曼生遺風,又有所開辟,書畫兼用。
前文說得好,對于器物,人人都是暫得者,然藏者之愛,在于穿越時空的互相欣賞,雖經(jīng)久,然今人觀之,仍能看到一種擊掌為慶的認同,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收藏的魅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