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官職制度(北宋初期) 在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帶你走進大宋這家公司。 一家上市公司瀕臨破產,你作為公司功臣,被一眾大股東擁立為董事長,即刻上任。 為安撫人心,你保持原組織架構和人事任用不變。在一次酒席中談笑間收回了各大股東的股權。 為平衡權力,你在董事長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之外,增設總董事經理辦公室,直接對你負責,所有重大項目均報該辦公室研究。誰讓總經理辦公室的那幫孫子管的太寬,權力太大呢。 在經營中你發現,職能部門中,考勤科、出納科和經營鹽業鋼材的分公司作用最大業績最好,出于業務對接需要你索性把集團財政大權和財務章直接交給這三個部門,反正總財務部那幫打工的整天就知道摸魚。 各地方分公司水深效益差,沒關系,你也有辦法。你給總部的儲備人才升了職,帶著總部頭銜去分公司,制約和架空當地總經理。比如提拔小李為“管培生、總人事部部長、分管杭州分公司事務”,當然,總人事部的事不用他管。原杭州分公司總經理就讓他擺爛好了,誰讓人家是某大股東的小舅子呢。 這方法很棒,不知不覺,總部旗下幾十家分公司原總經理,幾乎都被你架空了。 慢慢你發現,集團各級人員實在太多,光是銷售部部長就有11個,甚至跑業務的銷售小孫的名片上都印著總銷售部副部長! 這還了得,你讓人事科調檔案,人事科說沒毛病啊,人家是上個月的銷冠,你一高興給提的待遇,這都是總董事經理辦公會議研究過的,出過公司紅頭呢。 行吧。你從不吝嗇職位,但待遇對應著公司成本啊。難怪集團大權在握,總營收卻不增長。 可是這也不能全怪你,有些制度在你接手前都已經成了慣例。 正巧集團副總經理小王向你吐槽公司制度弊端,提出一些見解。 你悟了。于是重用小王,讓他研究改革方案。在小張進行改革的同時,你也進行了人事改制。 你裁撤了總董事經理辦公室,和所有徒有頭銜而不負責具體事務的部門,收繳考勤、出納和鹽業鋼鐵分公司的財務權,恢復原六大職能部門權力,頒布新的職級和待遇…… 受字數限制,故事沒法多講。嚴格來講,這樣來比喻北宋初的政治制度和元豐改制并不恰當,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但多少能幫助理解。 比如小李的“管培生、總人事部部長、分管杭州分公司事務”的頭銜中,管培生(朝奉郎)對應的是散官階,不帶職事,總人事部部長(吏部尚書)是寄祿官階,有其名而不任其職,分管杭州分公司事務(知臨安府事)則是差遣,負責具體事務。 “考勤科、出納科和經營鹽業鋼材的分公司”對應的則是在宋朝主管財政的戶部司、度支司和鹽鐵司,此三司總攬財政大權,而戶部等六部門卻演化為虛職,只有官階而不負責具體事務了。 而這些在北宋元豐改制后,則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宋神宗恢復了三省六部的職能,收歸三司的財政大權,頒布了新的職級和俸祿等級。 其中最主要的是兩點: 一是寄祿官階中代表寄祿的職能與散官階合并,成為新的寄祿官階,表現形式為原散官階; 二是原本寄祿官階中代表職事官名稱的職能與差遣合并,成為新的差遣,同時裁撤相關部門,歸并入新的職能部門(比如三司職能收歸戶部)。 ![]() 宋朝官職制度(元豐改制后) ![]() 表一:北宋前期職事官品級一覽表 ![]() 表二:北宋前期階、勛、爵官品級一覽表 元豐改制雖然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但有力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節省了朝廷開支,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意義。 #歷史#宋朝歷史#小說素材 |
|
來自: 朝_五_晚_九 > 《歷史逸聞|歷代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