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永興島被剛剛成立才一年多點的南越政府悍然派兵占領。
由于新中國的介入,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屢屢吃癟,進退兩難,因此十分樂于看到南越在南海島礁給新中國制造麻煩,遂大力鼓勵支持南越當局實施其侵略行徑。
南越方面自1959年開始就不斷對新中國在西沙海域正常作業的漁船進行騷擾,而且貪得無厭地對我國南沙的十多個島礁提出了所謂“主權要求”。
1973年1月《巴黎停戰協定》簽訂之后,美國軍隊開始從南越撤出,但他們將大量當時仍算得上相當先進的武器裝備留給了南越政府。
從先進的單兵武器到坦克、裝甲車、直升飛機,再到噴氣式戰斗機和軍艦,美軍的“遺產”可謂應有盡有。
南越海軍“陳平重”號巡邏艦
在這之中,美軍移交的包括驅逐艦、巡邏艦、掃雷艦在內的20多艘軍艦尤為令人矚目。
因為當時亞洲各國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海軍,南越海軍在接收了這批美國人留下來的二手貨后一夜之間成了亞洲最強海上力量之一。
放眼整個東南亞,南越的海軍根本找不到對手,這使得包括“總統”阮文紹在內的軍方高層野心極度膨脹,開始打起了我西沙群島剩下島嶼的主意。
一時間,南越軍艦如同瘋狗一般四下出動,在西沙海域不斷地驅趕和抓捕我國漁民,對我金銀、甘泉、珊瑚等島不時偵察竄犯,氣焰十分囂張。
1974年1月15日,南越海軍出動軍艦,在我西沙島礁插上其國旗,并炮擊甘泉島上升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我南海水產公司的民兵與南越軍隊發生對峙,期間南越軍艦企圖扣留我“402”號漁船,但在我民兵反抗之下未能得逞。
守衛西沙的我民兵戰士
面對南越軍隊的步步緊逼,國家領導人決心組織海軍兵力堅決維護領土領海主權,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
但當時我國正處在特殊時期,海軍的艦船大部分缺少訓練和保養,有的年久失修故障多多,難以派上用場。
本來海軍南海艦隊能拿得出手就的只有3艘排水量1300噸左右的65型火炮護衛艦,但由于柴油的質量不過關,這些新銳軍艦竟然普遍存在輪機和鍋爐故障,根本無法執行戰備任務。
至于東海和北海艦隊雖然有一些堪用的軍艦,但要繞道臺灣海峽以東海面南下,中途還要補給,等趕到西沙黃花菜都涼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這樣一來,南海艦隊能夠出港的只剩下了幾艘掃雷艇和排水量幾百噸的小型獵潛艇,而真正派遣南下西沙的2艘獵潛艇:271“錦州”號、274“瀘州”號實際上也是從修理廠里搶修出來的。
271艇、274艇復原圖
2艘獵潛艇是仿制蘇聯“喀朗施塔特級”的6604級獵潛艇,標準排水量僅300噸,主要火力裝備包括85mm單裝炮1門,37mm單裝機關炮2門,25mm雙聯機關炮3座。
而南越海軍的戰艦不僅噸位大,而且火力強,其旗艦“陳平重”號的主炮口徑為127mm,還有1座雙聯40mm機關炮,2門20mm機關炮。
就連其火力最弱的“怒濤”號都裝備了1門76mm主炮,2座雙聯40mm機關炮和6挺20mm機關槍。
敵艦127mm主炮的威力幾乎可以比得上一個炮兵營,像我方獵潛艇那樣的小身板,要害部位挨上一炮估計就得直接被送進海底。
其實,別說是127mm主炮,就連76mm主炮命中一發要害部位也足以讓我參戰艦艇立即退出戰斗。
南越海軍“陳慶瑜”號驅逐艦
就常規戰術而言,旗鼓相當的兩支艦隊,海戰中先開炮的一方往往能夠占據主動權,至于火力和噸位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火力較弱的一方更是千方百計地謀求首先出手,因為晚于對方出手可能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比如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東溝海戰,日本巡洋艦“吉野”號就首先開炮向北洋艦隊射擊,7分鐘后北洋艦隊才開炮還擊。
結果,日本聯合艦隊的第一輪炮擊就打中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的指揮臺,使北洋艦隊失去指揮,隊形大亂,從而奠定了海戰的勝局。
1974年1月18日上午,南越海軍的2艘大型巡邏艦在甘泉島附近海域再一次騷擾我“407”號漁輪,聲言如不離開將開炮射擊。
但我英勇的民兵戰士毫不屈服,雙方越駛越近,最后發生碰撞,漁船的左舷被南越“陳慶馀”號巡邏艦撞壞,情況千鈞一發。
407號漁輪主要負責同志
關鍵時刻,從榆林基地出發的我271、274號艇趕到,警告南越海軍離開,對方見我已有防備,不得已悻悻然離去。
但南越方面并沒有放棄其侵占西沙群島的陰謀,18日晚上,隨著南越“陳平重”號和“怒濤”號陸續趕到,對方4艘艦總噸位達8400噸,火力和兵力占據了絕對優勢。
而我軍這方也有援兵趕到,但來的只是兩艘給西沙運送物資的掃雷艇“396”號、“389”號艇,4艇的總噸位才1800多噸。
當時擔任我方編隊司令員的是時任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魏鳴森,1月19日早上,運送陸軍企圖搶占廣金島、琛航島的南越軍艦與同樣運送民兵護島的我軍編隊發生對峙。
這里還有個細節:由于擔任警戒任務的“271”艇雷達兵暈船,未能及早識別突然出現的南越海軍艦艇,等到我編隊發現南越艦隊時,其已近乎形成對我4艇兩側包抄的態勢。
我編隊總指揮魏鳴森
271編隊出發之前的1月16日下午14時,曾收到南海艦隊轉來的總參指示:遇敵注意說理斗爭,堅持三不原則(不主動惹事,不先打第一槍,不能吃虧)。
而396編隊出發前則收到了艦隊領導這樣的指示:如果發生對峙,一定要堅持后發制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先開第一炮。因此對峙中搞得十分被動。
面對2000多噸的越南“李常杰”號巡邏艦,我方采取的第一措施只是由“389”號掃雷艇向其喊話,要求對方立即離開中國領海。
結果“李常杰”號對我方的喊話驅離置若罔聞,并且依仗其噸位大的優勢對“389”號艇悍然沖撞,我艇一面規避,一面繼續喊話。
幾分鐘后,“李常杰”號再次沖撞,其右舷撞上了“389”艇的左舷欄桿和指揮臺支架,幸虧未造成我方人員傷亡。
“李常杰”號艦
大致在早上9點多,廣金島上傳來槍聲,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在旗艦“陳平仲”號上的南越艦隊司令何文鍔大校立即向高層發報請求向中國軍艦開火,并得到批準。
約上午9點04分時,南越“陳慶瑜”號驅逐艦以其后甲板機槍突然開火,但未擊中我艇。
敵人都開槍了,我們要不要還擊?我方指揮員分析后認為,敵機槍可能是走火,因此未予還擊,而是向敵艦發出警告:你首先射擊,我向你提出嚴重警告,一切后果由你負責!
我方的信號連發3遍,敵收到信號,未做回答。
當然,作為編隊指揮員的魏鳴森而言壓力是很大的,前有總參的“三不”原則,后有艦隊的“不首先開炮”指示,而現在南越方面得寸進尺,如果處理不當,我4艘小艇還不夠對方一頓炮火覆蓋的。
當年的我軍參戰將士
南越方打了兩槍之后并未繼續開火,而是擺出戰斗隊形繼續向我逼近,到上午10點21分左右,南越旗艦“陳平重”號突然向我“274”號艇開炮射擊。
在第一輪炮擊中,“陳平重”號的40mm艦炮的炮彈打中我274艇指揮臺,導致政委馮松柏、副艇長周錫通中彈犧牲,多人負傷。
274艇隨后開炮還擊,西沙海戰正式打響,按照我軍在戰前制定的計劃,396、389兩艇編隊對付“李常杰”、“怒濤”號艦,271、274兩艇編隊對付“陳平重”、“陳慶瑜”號艦。
由于對方軍艦噸位太大,我方遠距離射擊效果不佳,因此271、274兩艇只能抵近到100米距離之內開火,是為在海戰史上罕見的“海上拼刺刀”戰術。
據戰后統計,274號在海戰中先后被命中5發127mm炮彈,十余發76mm及40mm炮彈,操縱設備全部失靈,只有火炮能夠正常發射,而271號的主炮在開戰后不久就因為故障無法射擊了。
時任396艇37mm炮炮長,一等功臣田忠槐
萬幸的是,南越海軍對于我軍沒有裝甲的獵潛艇錯誤地使用了穿甲彈,其炮彈往往打穿艇身水線以上的部分掉進海里,如果他們使用的是高爆彈,那么海戰結果就很難說了。
此外南越海軍雖然遠遠占據優勢,但其水兵操炮射擊技術不高,一旦被我迫近之后即手忙腳亂,威力最大的127mm炮難以發揮作用,反而是我投擲的手榴彈接二連三地在其甲板上爆炸,堪稱海戰史上的奇觀。
一番混戰后,首先是“陳慶瑜”號被擊傷退出戰斗,隨后旗艦“陳平重”號的指揮臺也被擊中,整個艦隊指揮系統陷入混亂。
在聞訊趕來的281號、282號獵潛艇夾擊下,南越“怒濤”號護衛艦又被火箭彈連續命中多發,最終沉沒,其余三艘軍艦只好倉皇退出戰場。
這場耗時不長的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對外戰爭的完勝,而擁有大火力、大噸位軍艦,居然被中國小艇編隊打崩的南越海軍也成了國際上的笑柄。
英雄們凱旋歸來
在此次海戰中,解放軍海軍有18位指戰員英勇犧牲,以鮮血和生命捍衛祖國海疆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