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建筑,就會想到風格明顯的歐洲建筑,連建筑(architecture)英文單詞的詞根arch都是來自于古羅馬建筑中的“拱arch”,雖然拱這種元素在現代建筑里已經難覓蹤影了,但這種帶拱的元素統治了西方18個世紀。更由于拱(arch)在建筑中的靈魂作用,所以把建筑稱為Architecture,建筑師叫“Architect”。 ![]() 歐洲的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歐洲的建筑也都是由古希臘建筑演變而來,羅馬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文藝復興建筑、新古典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均由此衍生而來。下面就跟大家詳細說說歐洲古典建筑演變中的八種風格建筑。 1 ·.古希臘式 ![]() 最早的古希臘建筑類似于矩形,中央是廳堂,周圍是柱子,是種環柱式建筑。古希臘崇尚人體美學,所以建筑符合人體比例構造。除了聞名于世的黃金比例之外,古希臘建筑主要有3大經典柱形,大家說得出來它們長什么樣嗎? ![]() ① 多立克式:鋼鐵直男,爺們柱。 代表建筑: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 ![]() 帕特農神廟 ![]() ② 愛奧尼亞式:兩邊有兩個旋渦。 代表建筑:雅典衛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廟。 ![]() 伊瑞克提翁神廟 ![]() ③ 科林斯式:由忍冬葉片組成的花籃。 代表建筑: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 ![]() 宙斯神廟 ![]() 還有一個藝術價值很高的特殊柱形 女郎雕像柱式:柱身被雕刻以少女的形象。 代表建筑:雅典娜神廟。 ![]() 2 ·. 古羅馬式 古羅馬建筑的特點:拱門結構、拱架結構、衍架結構、梁柱體系、噴泉結構,門楣結構,拱券結構、交叉拱頂結構、多穹頂結構。 ![]() 意大利半島的人們不是很喜歡像希臘人一樣瘋狂的使用大石頭,羅馬這地方大理石不多,而多的是火山灰,于是古羅馬人開始發展出用火山灰、石灰、砂土調制出來的“混凝土”,把從兩河和赫梯(又是他們)傳過來的“拱券(xuàn)”技術發展起來。 ![]() 拱門、拱柱、拱頂,各種拱狀造就了古羅馬式的建筑,形成了規律又和諧的建筑風格。 ![]() 拱券結構使建筑獲得了寬闊的內部空間,聞名于世的古羅馬斗獸場,就能夠容納近九萬人的觀眾。 ![]() 隨后古羅馬人又把拱券發展到了天頂上面,有了各種各樣宏偉霸氣的穹頂。比如羅馬的萬神殿,穹頂直徑43米,稱霸穹頂界1300年。 ![]() 3 ·.羅曼式 羅曼式建筑兼有西羅馬和拜占庭建筑的特色,并因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墻體、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頂、巨大的塔樓以及富于裝飾的連拱飾而知名,顯得雄渾而莊重。 ![]() 羅馬發展著,發展著,分裂成了東西二羅,羅曼式建筑橫空出世,它是延續了古羅馬式的新羅馬建筑風格。羅曼式還把鐘樓和塔樓結合到建筑中,比如意大利比薩大教堂和它的斜塔。 ![]() 后來西羅馬被日耳曼人給推了,一種以羅馬建筑為基礎的極其嶄新的建筑開始發展了起來。因為神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教堂開始興建,而蠻族在學習古羅馬建筑的同時,按照自己的建筑模式往往把建筑物弄得更加的高聳,把拱券和柱子都弄得粗大厚重,這樣就有了所謂的“羅曼式建筑”,雖然還叫羅曼,但是卻把古羅馬的東西改造的不倫不類了。而羅曼式建筑發展到最后,就演變成西方建筑史上少有的高峰——哥特式建筑。 ![]() 4 ·.拜占庭式 ![]() 在西羅馬演變時,穹頂的2.0版本在發達的東羅馬區域出現了。東羅馬結合了阿拉伯、波斯文化的東方文明,發展出自成一派的拜占庭風格。 ![]() 帆拱--一種拱狀穹頂和交叉拱頂作為內部的支撐,呈交叉的拱券形成了更為美妙的結構,拜占庭就用這個最先進的技術修建了宏大的圣索菲亞大教堂。 ![]() 拜占庭建筑還酷愛洋蔥頂,一座建筑可能有數個洋蔥頂,而在顏色上也做了更豐富的嘗試。 ![]() 許多東歐國家建筑乃至俄羅斯,都具有強烈的拜占庭風格,代表作有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 ![]() 5 ·.哥特式 ![]() 羅馬帝國覆滅之后,天主教主張要靠近上帝,因此要把樓建得又尖又高,拋棄了笨重的圓頂,哥特式建筑發明了兩大特色結構: 1.飛扶壁。這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筑結構部件,起到了三腳架的作用,“扶”住教堂主體,穩固、輕巧、省材料,教堂也能建得更高。 ![]() 2.彩窗。這是一種極具心機的創造,不僅減輕了建筑的重量,還大面積地把光線從外部引進來,達到圣光籠罩的效果。 ![]() 最經典哥特式建筑有法國巴黎圣母院、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 6 ·.文藝復興式 ![]() 文藝復興式建筑摒棄了哥特式建筑的元素,重新恢復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柱式、拱券風格,同時嚴格保持對稱比例,對門窗和雕花進行了繁復的演變。 ![]() 舉世聞名的文藝復興建筑就要數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了。 ![]() 7 ·.巴洛克式 ![]() 西方在文藝復興的沖擊下結束了中世紀,人們開始拿已經很發達的中世紀建筑技術蓋出古羅馬樣子的東西,一開始這東西被黑成“不規則的珍珠”,讀音就是“巴洛克”。巴洛克風格打破各種條條框框,采用不對稱、曲面、弧度、扭曲的空間,怪異和不協調的比例,甚至還解決了一系列復雜的不可能的結構問題,把透視原理應用得淋漓盡致。 ![]() 另外毫不節制的“貼金行為”讓巴洛克風格看起來夸張又炫耀。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藝術家貝爾尼尼在歐洲留下相當多的杰出作品,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內部裝飾就出自大師之手。 ![]() 德國和維也納也在這個時期留下大量巴洛克風格建筑作品,有維也納舒伯魯恩宮、德國維爾茨堡主教宮。 ![]() 8 ·.洛可可式 ![]() 早在巴洛克時期,藝術的風向標就從意大利漸漸轉移至法國,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他們蒼白無聊的生活和嬌弱敏感的心情受不了古典主義的嚴肅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囂,他們更喜歡柔美溫軟和細膩纖巧的建筑裝飾風格,所以洛可可風格更加明快、柔媚,喜愛自然園林的形態,厚重的貼金變成了細細的金色線腳,裝飾的顏色出現了薄荷綠,裝飾也多到密密麻麻。 ![]() 代表建筑有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大廳。 ![]() 好了,講到這里,歐洲古典建筑的演變基本完成。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歐洲古典建筑雖然變化多樣,但是一直都是對古希臘古羅馬靈魂的創新和發展,以后再聊到歐洲建筑的的時候,就有談資了,然后可以輕輕松松地拋出一句:“這個是文藝復興式的古希臘風格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