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劉先生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血壓升高,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別人都是高壓高,但他高壓正常的,偏偏是低壓升高,劉先生問醫生,醫生,我這能叫高血壓嗎? 醫生說,當然是,很多人認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主要是看高壓,這是不對的,血壓有兩個數值,一個是收縮壓,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高壓,一個是舒張壓,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低壓。 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只要一個升高超過正常上限,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劉先生雖然高壓是正常的,但是低壓卻超過了正常的上限值,所以當然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問題是,為什么有的人只有低壓高,而高壓卻不高呢? 第一,中青年更易出現低壓高,但高壓不高的現象 高壓減去低壓,得出的數值就是脈壓差,脈壓差越大,往往代表動脈的彈性越差;而脈壓差越小,則反映動脈的彈性越好。 對于中青年人群而言,他們的動脈彈性往往是比較好的,舒張壓就是當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時,產生的壓力,由于血管彈性好,所以回縮時產生的壓力更大,自然舒張壓也就越高。 所以,對于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往往會出現低壓高,但高壓不高,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往往會出現高壓高,低壓低。 第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長期吸煙、酗酒、缺少運動、精神緊張、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均容易導致低壓更高,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通過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從而引起以“低壓高”為主的高血壓。 大家很容易可以發現,其實中青年人群更易有上述諸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以他們舒張壓升高更為明顯。 對于高壓高,大家往往很重視,畢竟高壓的數值更高,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比如一個患者的血壓是180/100mmHg,大家緊張的肯定是180,而不是100,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患者的收縮壓正常,而僅僅只是低壓高,那么更易被忽視,也有很多人,即便低壓升高,但他們也絲毫不認為自己有高血壓。 由于忽視,導致這些低壓高的高血壓患者根本不愿意吃降壓藥。 問題來了,低壓升高,到底危險不危險,要不要吃藥呢? 在我看來,只要確診為高血壓,就要積極控制好血壓,無論是高壓高還是低壓高,還是兩者都高,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治療高血壓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變+藥物口服降壓。 生活方式改變,主要是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堅持運動,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放松。 有些低壓高的患者,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發現自己的血壓已經正常了,這個時候,可以動態觀察一下血壓,可以先不服藥。 可如果觀察一下,發現血壓還是不穩定,還是會波動,就建議服藥治療了,2020版《中國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專家共識》明確指出:在控制中青年高血壓方面,“普利類”(ACEI)/“沙坦類”(ARB)藥物以及“洛爾類”藥物的療效要優于利尿劑與“地平類”藥物(鈣拮抗劑)。 還有些低壓高的患者,已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腎病、中風等疾病,即便只是罹患了其中的一種,也建議要服藥治療,這個時候單純改變生活習慣已經不利于病情控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