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要改革讓我國鞏固11.8萬平方公里阿勒泰地區主權,避免它與外蒙古分裂出去。阿勒泰也叫阿爾泰,處于新疆北部,與外蒙、哈薩克和俄羅斯相鄰,歷史上曾長期位于外蒙境內而非在新疆。直到一個民族英雄真正改變歷史。 明代阿勒泰屬于漠西蒙古。清代外蒙由庫倫辦事大臣、定邊左副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分區管理。1761年清政府設立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和阿勒泰,受烏里雅蘇臺將軍節制。 1864年,俄國與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侵占我國44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區域。1907年,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做出了少有的英明決定。將科布多(今位于蒙古國)和阿勒泰分治。阿勒泰作為特別地區直接由北京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真乃天佑中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退出歷史舞臺。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俄國支持下宣布獨立。為鞏固更多傳統地盤,外蒙地方當局派遣使者到科布多和阿勒泰地區游說,但是被愛國王公拒絕,他們愿繼續留在中華大家庭。 1912年5月,外蒙古糾集4000人進攻科布多。參贊大臣溥锏率兵堅守多日,并派人向新疆都督楊增新求救。楊增新力排眾議決定出兵,但軍費缺乏。幸好湖南督軍譚延闿支持5萬兩湘平銀。楊增新率領4000人馳援科布多。但沒想到遇到大量艱難險阻。前任都督袁大化部下不配合,伊犁革命黨援軍嘩變。8月20日,科布多城寡不敵眾失守,溥锏被遣返回內陸。由于俄國干涉和自身實力不足,我軍功虧一簣。 外蒙軍隊下個目標是阿勒泰。1912年底,楊增新派遣援軍抵達察汗通古,立即著手備戰,誓守城池。1913年6月我軍兩戰兩捷。1913年11月5日,中俄雙方簽署文件,俄國承認阿勒泰地區為我國領土一部分,不屬于外蒙古管轄。 1918年,阿勒泰蒙古三部王公貝勒,聯名電告北洋政府,呼吁把阿勒泰劃入新疆管理。楊增新同時請求北京政府把阿爾泰劃入新疆,但是北洋政府正忙于府院之爭,無暇顧及邊疆的事務。哪想到,一場分裂危機正在悄悄地來臨。 1919年,阿勒泰駐軍因為拖欠軍費發生嘩變,通電全國宣布不受北洋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節制,實現高度自治,引發全國輿論嘩然。千鈞一發之際,楊增新緊急命令周務學率兵前往阿勒泰平叛,并成功將叛軍頭目誘捕槍決。此事讓北洋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阿勒泰的狀況,必須加強對該地區的實際管治權。 1919年6月,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在阿勒泰地區設置阿山道,并把它劃歸新疆管轄。5年之后的1924年,我國政府決定在當地改設阿山區,使其最終保留在我國版圖直到至今。11萬多平方公里是很大一片國土。外蒙一直不甘心。 楊增新是一位有作為的官吏,對我國疆土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深刻地認識到守住阿勒泰對穩固新疆的重要性。他也因此被后世稱為左宗棠第二。請記住他當年的誓言,阿勒泰存則新疆可存,阿勒泰亡則西北地區難獨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向前輩楊增新致敬!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