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徐老師。 原文直譯: 陰是把精氣積蓄儲存于體內,而不斷壯實陽氣;陽則保衛人體外部而堅固腠理。 如果陰不勝陽,那么經脈的往來流動就會急迫快速,而發為狂病;如果陽不勝陰,那五臟之氣就會不調,以致九竅不通。 所以圣人調整陰陽,使之各安其位,才能筋脈舒和、骨髓堅因、氣血暢通。這樣陰陽調和的狀態下,邪氣就不能侵害人體,耳聰目明,真氣正常運行。 外在的邪氣侵犯人體,慢慢地就會損傷元氣、消耗精血,這是邪氣傷害了肝臟。 這種情況下,如果吃太飽,會增加胃部筋脈的負擔,而形成痢疾、便血進而引發痔瘡; 如果飲酒過度,肺氣就會上逆;如果勉強行房,就會損傷腎氣,損傷脊椎骨。 人體陰陽的關鍵在于:陽氣固密于外,陰氣才能持守于內。如果陰陽失調,就像一年當中只有春天沒有秋天、只有冬天沒有夏天一樣。 因此最好的養生、治療方法都是調和陰陽。 陽氣過于亢盛而不固密,陰氣就會虧耗繼而衰竭;陰氣和平,陽氣固密,精神自然旺盛;陰陽分離而不相交,精氣也就隨之而耗竭了。 如果中了風邪,就會發生寒熱。所以春天被風邪所傷未能除去,夏天就會生洞泄病;夏天被暑邪所傷,潛伏于內,到了秋天就會發生瘧疾; 秋天中濕邪,到了冬天就會氣逆而痰咳,進而發展為痿厥;冬天傷于寒邪,春天必然發生溫熱病。 風寒暑濕這些四時邪氣,會交替傷害五臟。 陰精的產生,來源于飲食五味的營養;但是貯藏精血的五臟,又因為過食五味而受到傷害。 過食酸味,會使肝氣集聚,脾氣衰弱;過食咸味,會使骨氣受傷,肌肉枯槁,心氣郁滯; 過食甜味,會使心氣喘悶,腎氣衰弱;過食苦味,會使脾氣濡滯,胃氣薄弱;過食辛味,會使筋脈衰敗,精神渙散頹廢。 所以要謹慎地調和五味,才能骨骼正直,筋脈柔和,氣血流通,腠理固密。這樣就會氣精骨強。 徐老師心得及推衍: 這里說的陰陽絕不是武俠小說、民間雜論中女陰男陽、采陰補陽、吸收陽氣那一套,純屬牽強附會,跟《關睢》附會為“后妃之德”一樣。 《內經》講的陰陽,是不管男人女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都本自具足,都需要陰陽二氣互為表里、支撐,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行。 非要引申到男女關系中,也只能說不要期待另一個人來救贖、圓滿自己的生命,兩個互相獨立、各自圓滿的生命因為靈魂的香氣自然相遇互相吸引才是真正的愛情。 一個自身不獨立的人不足以談愛,自愛才能愛人,也才能被人愛。 從個體人格上來說,也有一種說法叫雌雄同體,男人有女性的柔韌、女人有男子氣概,更容易超出常人。 萬事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食不過飽,飲酒有節,不可縱欲。 風寒暑濕四時邪氣會影響人體陰陽二氣形成疾病,所以人們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保護好自己生命之氣的正常運轉。 陽氣來源于天地自然,陰氣來源于飲食五味。五味產生陰氣所需的營養,但又會對貯存陰氣的五臟造成傷害。 還是一個度,也就是量變質變問題。都要吃一點,又不能某一種吃太多,互相制衡,不偏不倚,平和中正。最終目標還是陰陽調和。 按照中醫理念,應該沒有“戒”的概念,不過量,把握一個平衡陰陽的度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