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這是電影《后會無期》同名主題曲中的一句歌詞。 在人們的常規思維里,沒有人會去想“這艘船”指的是哪艘船,不過一句歌詞而已。 隨著電影《里斯本丸沉沒》的上映,更是一舉拿下豆瓣9.2高分,成為2024年度截至目前最高分國產電影。人們口耳相傳,這才知道,其實“這艘船”有它的名字,它就是沉入海底的里斯本丸號貨輪。 
1942年9月,裝載著1816名盟軍戰俘的貨船里斯本丸從香港出發前往日本,經過舟山東極島海域時,由于日軍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志,被美軍發射的魚雷擊中。在船下沉的過程中,日軍慘無人道地封死艙門,妄圖讓戰俘與船一同葬身海底。戰俘奮起反抗,破艙逃生,又遭日軍大肆射殺,而中國漁民冒險劃著小船前往出事海域營救。最終,384名戰俘獲救,828名戰俘因中彈或溺水而遇難。 《里斯本丸沉沒》的導演兼制片人方勵第一次聽說里斯本丸事件時,是在2014年。彼時的他正乘船前往東極島,參與電影《后會無期》的拍攝,聽當地人說起就在這片海域下面有一艘沉船,與之一起沉入海底的還有數百名英國士兵,但鮮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也沒有人知道沉船的確切位置。 70多年來(1942-2014),沒人找到這艘沉船,這引起了方勵巨大的好奇心。他從事海洋調查和深海探測30多年,他的職業本能告訴自己: “我想找到里斯本丸” 
2016年,方勵帶領團隊前往東極島海域,搜尋里斯本丸沉船。他們以歷史記錄坐標為中心點,進行了密集的海底聲吶掃描成像,多日下來,卻一無所獲。 他們意識到,歷史記錄的沉船坐標受限于當年的測量技術,誤差很大,于是他們決定在東極島海域,擴大搜索范圍到400平方公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細密的搜索,他們發現了一個明顯的大型沉船聲吶影像,經過驗證,這就是消失了70多年的里斯本丸。 它的坐標是—— 北緯30°13'44.42",東經122°45'31.14"。 (里斯本丸聲吶影像) 里斯本丸找到了,但方勵卻覺得自己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當他站在甲板上,腳下30多米的地方,就是沉睡了70多年的里斯本丸,如今這艘船,已經被海洋生物全部覆蓋。800多個年輕人,葬身于異鄉的海洋,他不禁一遍遍問自己,他們是誰,發生了什么。 他要去尋找真相,他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里斯本丸,了解這些和里斯本丸共同沉眠于此的年輕人的故事。 方勵首先來到了香港,拜訪了英國歷史學家托尼·班納姆博士,他是《里斯本丸沉沒:英國被遺忘的戰時悲劇》一書作者,托尼博士很開心看到有人和他一樣關注里斯本丸,他受邀擔任了影片的歷史顧問,但他也提醒方勵,目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幸存者僅有1人,紀錄片拍攝的難度很大。 (方勵在英國采訪親歷者后人) 這一切,方勵早有心理準備。他和他的紀錄片團隊歷時多年輾轉英國、加拿大、美國、日本、中國多地,尋訪當事人及其后代,采訪歷史學家,到訪博物館,積累了大量素材。 他們一共找到了380多位親歷者后代,面對面采訪了130多人,收集了上萬張歷史照片,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拼湊出完整的歷史。 (方勵采訪里斯本丸號幸存者丹尼斯·莫利) 最令方勵驚喜和意外的是一封郵件,在全網發布尋找里斯本丸幸存者及其后人的消息后,竟然另有一位幸存者主動和他們取得了聯系。 彼時的幸存者威廉·貝寧菲爾德,已經是一位90多歲高齡的老人。和早前已知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不同,威廉老人樂觀開朗,家庭氛圍其樂融融,采訪的環境充滿了歡聲笑語。 可當他回憶起那段歷史時,眼前依舊是抹不開的沉重。 (方勵采訪里斯本丸號幸存者威廉·貝寧菲爾德) 事情的經過我們從史料中已經有所了解,影片揭露的一個個幸存者的故事卻讓人感慨唏噓。 828名遇難者,背后是800多個家庭的支離破碎,是800多個遇難者后人終生的遺憾。 它不只是一個冷冰冰沒有感情的數字。 
有人機智地爬上艙頂用菜刀割開覆蓋著的帆布,撬開木板,打開了逃生通道; 有人安慰戰俘不要慌張,組織有序逃亡; 有人會說日語,逃出船艙后試圖和日軍協商,還沒開口就被一槍射殺; 3號艙因木梯斷裂逃生無望,有人帶頭唱歌,坦然等待死亡; 有人失去了摯友,有人永別了愛人,有人永遠把自己困在了那艘船。正如托尼·班納姆所說,“戰爭中的幸存者,并不是真正的幸存?!?/span> 
電影中還展示了英國博物館的一個小冊子,上面記錄著幸存者回憶他們在海上漂浮時看到那些失蹤者最后的身影時刻,“XXX最后一次被XXX看到是在……”相同的句式一次次響起,每一句卻代表著一個生命的終結。 有人最后一次被看到時,身體非常虛弱,卻還堅持緊緊抓著船上的一塊木板; 有人最后一次被看到時,把自己的救生圈解下來交給戰友,自己則松開了木板并消失了; 有人最后一次被看到時,飄在海上已經淹死了…… 
令人感動的是,在那樣一個至暗時刻,出現了一道光。 200多個中國漁民在海上發現了隨輪船傾覆漂浮而來的戰俘正被日軍槍炮追擊,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漁民們駕駛的是普通小木船,每條船只能容納幾個人,他們一趟趟往返于海上和岸邊,一共救起了384名戰俘。 可笑的是,因為中國漁民的出現,事情有了見證者,前一秒還在朝著英國士兵射擊的日本人,也開始了假惺惺的營救。 將這些戰俘救上岸后,貧苦的漁民把家中本就不多的糧食和衣服都拿出來給戰俘飽腹取暖,給他們帶來了生的希望。在戰俘被救上島的第二天,日軍上島搜人。戰俘擔心連累漁民,主動離開。此外,還有三名會說中文的戰俘在島上一處隱蔽的洞中逃過了日軍搜尋,后來在中方保護下幾經輾轉去往英國大使館,也正因如此,才讓里斯本丸事件得以曝光。 (方勵與舟山漁民林阿根父子) 中國的漁民展現出了人類善良的本性,方勵說:“他們救起的人,遠超384這個數字。有些幸存者現在四代同堂,當年沒有他們相救就沒有這些大家庭了。” 電影上映時,兩位幸存者和參與營救的最后一名中國漁民林阿根都已去世,但歷史和公眾會永遠記住里斯本丸,記住“北緯30°13'44.42",東經122°45'31.14"”這個坐標。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可以把我們設置成星標哦 今日頭條 | 企鵝媒體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點 鳳凰新聞 | 搜狐新聞 | 網易新聞 | 一點資訊快傳號 | 東方號 | 知乎 | 豆瓣 | 大魚號 | QQ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