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羅祖兵指出:
境脈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生動的學習場景。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例如,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原理和概念。 一、境脈式教學簡介 2017年的一篇論文[1]首次在中文研究中提出了“境脈”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學習發生的時空,包括情境和脈絡兩個方面。2018年的研究[2]則將境脈式教學模式與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模式。2019年的研究[3]進一步闡述了“境脈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范式,強調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從“知識學習”轉向“文化體悟”。2021年的研究[4]則將境脈式教學模式應 用于高中化學教學,通過構建連續性的教學情境和系統化的脈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深化化學知識的學習。2022年的研究[5]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出了“境脈引領-互動生成”的教學模式。2023年的研究[6][7]則分別將境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地理教學和生物教學,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2024年的研究[8]則對境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多模式特征進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其實施路徑。 境脈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將知識置于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以增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境脈學習可以應用于各種學科領域,包括化學、生物學等。在2022年,歐等人探討了主題式教學策略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9]。他們以食品脫氧劑為載體,設計了主題式探究活動,通過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和問題誘發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和實驗探究。這種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知識、形成專門技能、鍛煉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這些論文都圍繞境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共同的特點是都強調了情境創設和知識脈絡構建的重要性,以及學生主體性和互動性的作用。不同的是,每篇論文都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對境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和應用。例如,有的論文將其應用于語文、化學、地理等具體學科的教學實踐,有的論文則對其內涵和實施路徑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此外,這些論文也反映出境脈式教學模式在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環境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二、境脈式教學的特征 境脈式教學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還原或復現知識的原初情境,讓學生通過經歷知識生發過程的方式來學習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關注知識的結論,更重視知識產生和演變的過程,以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實踐體驗。 境脈式教學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境脈式教學與傳統的情境教學不同,它不僅關注當前的情境,還強調知識的歷史境脈,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全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更符合知識本源的真實情境,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素養發展。通過境脈式教學,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知識,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從而促進其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境脈式教學的實施 如何將境脈式教學從理論轉化為實踐,根據羅祖兵的研究,具體包括三個關鍵步驟: (一)境脈趨近:以復雜性情境為媒介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二)境脈激活:以浸潤式體悟為紐帶增進學生情感認同
(三)境脈運用:以實踐性活動為手段提升學生做事素養
四、展望 從近期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境脈教學與情境化教學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領域,如語文、數學、化學、生物等。這些研究不僅探討了如何設計和實施這種教學模式,還對其效果進行了實證研究。 此外,多模態視角和大單元視角也被引入到境脈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樣的學習體驗。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境脈教學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變革。 主要參考文獻: 羅祖兵 趙力慧.境脈式教學 :指向素養發展的知識教學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24(8):52-60. 其他參考文獻: [1] 王水蓮. 2017. “境脈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2] 王水蓮. 2018. 語文核心素養與境脈學習模式 [3] 張麗. 2019. 境脈學習:重建學生的數學學習范式 [4] 許加海. 2021. 化學教學中“境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鐵及其化合物”教學為例 [5] 楊硯寧. 2022. “境脈引領-互動生成”教學模式的建構及實踐反思 [6] 吳曉燕. 2023. “一境到底”情境式專題復習課教學設計——以“認識地區”的教學為例 [7] 趙燕. 2023. 大單元視角下的生物“境脈”式教學研究——以“生物的分子組成”為例 [8] 林婷 張鋒. 2024. 多模態視角下高中生物學“境脈”式教學研究 [9] 歐陽陸豐. 2022. 以實驗探究為境脈的“食品脫氧劑”主題式教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