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講說誤打誤撞 仲景這個不傳之秘在于劑量, 我(李可先生)在一生的這個當中,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因為我在60年代初期,甘肅回到山西以后曾經治過七例興衰,那么心衰,那毫無疑問,那就是《傷寒論》里邊兒的少陰病的主方四逆湯,但是用四逆湯這些人都沒有救過來,所以以后我就想傷寒論,四逆湯的原方是炙甘草二兩,干姜涼拌生附子一枚生附子,這個毒性當然是要超過這個制附子的5倍以上,這一枚大約就是大者30g,小者25g左右,15個左右,以以兩到三倍來計算,這個四逆湯,如果不用這個生附子,要用制附子,你起碼要在三至五兩左右。古代那個計量,但是當時明朝李時珍開始對于古方做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的度量的變化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么辦?他最后來了個折中,是吧?古之一兩就用1錢,那樣古方《傷寒論》只用到這個《傷寒論》的元方量的1/10,這樣的話就等于把這個傷寒論閹割了,但是這個東西我怎么樣能發現這個東西有一次有一個老太太病的很厲害,他兒子和我是一個朋友,醫院里邊兒以后給他下了病危通知以后,他就抬回家里邊兒來準備后事又找我去看了一下,我一看四肢冰冷,脈博非常微弱,血壓已經測不到了,所以當時我就給他開一個方子,用了一兩半的附子,開了三劑藥,我說你回去以后給他煮著上吃,看情況,如果這個四肢冰冷,全身冰的話,如果吃了這個藥以后溫度回來了,他就可能救過來,結果第二天的時候他又來找我。他說我媽情況很好,這個已經能夠做起來了,已經吃了很多東西,同時自己張羅的,要下地幫著媳婦子做些家務活,我說不對,我說我昨天給你開了三劑藥,啊,當時這個老太太病重的時候手忙腳亂,又要給他準備后事,做那些個上樓的衣服,又要給這個老太太熬藥,所以他把三劑藥一下熬在一塊,這樣一副一兩半三副藥相當于現在的100多克,這樣子這么一個誤打誤撞,這個病人好的非常快,至于他他這個兒媳告訴我,他說把這個藥熬好了以后,因為他這個急急忙忙要要做好多事兒,熬的過火了,剩下不多一點了,他加的水這個量也不夠,他就隔一會兒給他喂喂,一時喂了大概有40多分鐘以后,這個老太太就睜開眼睛了,等他把這個藥吃完的時候,這個老太太第二天就可以下炕了,所以這個藥量問題是一個關鍵問題,你這個用藥這么大劑量,會不會對病人造成一些傷害?大家過濾了,因為我現在說我說的出來這些東西,我是從這個60年代初期這樣做的,一直到81年的這個七月份兒,我們國家考古的時候。發掘出一些這個東漢東漢時代的這個度量衡器,從那個度量衡器里他叫權,就是那個權利權力那個權權衡輕重,他是一個稱量東西用的一個東西,它里邊有糧油品量,粉末藥的方法很很全面,最后經過我們國家的一些學者,特別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科學范教授把這個東西做了系統的這個總結,所以我當時誤打誤撞,我發現了這個奧秘,以后我就逐漸的達到這個歷史上,為什么這個中醫能夠發生這個斷層?為什么張仲景傷寒中的這個方子治不了病,最后查來查去查的從李時珍那個時候開始,中醫現在這個小方子幾錢幾分啊,這當然可以是好幾個病了,但是治不了大病,所以這個中醫急癥這個領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很多朋友可能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