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最近十多年來,每到歲末年初,從電視到報紙,從公共媒體到自媒體,從機構到個人,都要大搞一番散布“正月初一轉換紀年干支/生肖屬相”的謬論。 甚至還有所謂科學史博導、科普專家散布“二十四節氣不是歷法”、“干支歷不是歷法”、“干支歷是算命先生的歷法”等謬論。 這些謬論根本經不起基本常識、歷史定制和“日梭萬年歷”的輕輕檢驗。 謬論散布者,你們想干什么? 謬種流傳的直接后果,就是從學術機構到普通民眾,普遍缺乏中國傳統陰陽合歷、陰歷置閏的基本常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傳統陽歷,不知道二十四節氣就是傳統陽歷,就是“干支歷”,不知道十二個干支月就是二十四節氣,不知道如何實施陰歷置閏,不知道陰歷置閏是什么目的。 可是,這些問題并不是什么復雜高深的學術專題,稍微講解,智力正常的成年人甚至初中生都能搞明白。 中國傳統陽歷,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輪完,就是一個“回歸年”,年長365.24219日,古代記為365.25日,這樣的一個陽歷年用“干支”來標記,按“六十甲子”的順序依次輪排,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這樣的一個陽歷年,以“立春”交節為始終,一到“立春”交節就轉換紀年干支。 這樣的一個陽歷年,分為十二個陽歷“干支月”,干支月也按“六十甲子”的順序依次輪排,逐年遞進,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每個干支月的起點,是一個“節”的交節時刻,月中是一個“中氣”。 陰歷是按月相的周期性變化來制定的。從日月合朔(日月黃經相同)開始,歷經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到下一次日月合朔,這就是一個陰歷月,平均29.53天。 十二個陰歷月,就是一個陰歷年,年長354天。在不設置閏月的情況下,這就是“純陰歷”,按十二個月一年的方式可以無窮無盡地輪排下去。 但是,中國傳統歷法是陰陽合歷,陰歷要在陽歷二十四節氣的指導下設置閏月,不是純陰歷。 中國傳統陰歷為什么要設置閏月? 因為純陰歷不能跟時令季節形成固定的對應關系,不能準確地標示時令季節。 一個陰歷年,比一個陽歷年少11天多,在不設置閏月的情況下,無論將陰歷年的起始月(正月)對應哪兩個節氣,逐年對應輪排下去,每個陰歷月都將跟時令季節“脫節”,不會固定地對應哪兩個節氣。 為了讓陰歷月跟時令季節構成固定的對應關系,具有準確的時令季節指示作用,華夏先民發明了設置閏月的好辦法。 華夏先民首先設定——冬至對應的陰歷月是“十一月”。當陰歷年的十二個月與陽歷年二十四節氣對應輪排下去,由于陰歷年比陽歷年少11天多,每隔3年或兩年,總會出現某個陰歷月之對應上一個“節”,而沒有“中氣”的情況。 如果不設置閏月,繼續輪排對應下去,這個陰歷就是純陰歷,每個月將逐漸跟時令季節“脫節”,不再具有指示時令季節的作用。 如果將這個只對應上一個“節”,而沒有“中氣”的陰歷月設置為上一個陰歷月的“閏月”——這不是“正常月序”的陰歷月,這是陰歷年中“增加”的一個陰歷月——那么“中氣”就會輪排到“正常月序”的陰歷月中,每個“正常月序”的陰歷月都對應著一個“中氣”。 這樣一來,陰歷年和陽歷年無論對應多久,每個“正常月序”的陰歷月都能準確地指示時令季節,跟時令季節構成固定的對應關系。如二月有春分,五月有夏至,八月有秋分,十一月有冬至。 設置閏月之后,一個陰歷年的總日數增加到了384天。 這樣的置閏法,叫做“無中氣則置閏”。設置閏月的目的,就是“閏以正時”——讓每個“正常月序”的陰歷月都能準確地指示時令季節,跟時令季節構成固定的對應關系。 這樣的陰陽合歷,在19年中會設置7個閏月,叫做“十九年置七閏”,設置閏月的間隔年數通常是 3 3 3 2 3 3 2 。“十九年置七閏”之后,陰歷年的總日數跟陽歷年的總日數相同。 我認為,上述文字,是互聯網上將中國傳統陰陽合歷、陰歷置閏講得最簡潔、最清楚、最明白的一篇文字,沒有之一。請廣大讀者廣泛轉發,反擊謬論。 大家看清楚,這樣的陰歷置閏,必須以二十四節氣為指導,必然采用“無中氣則置閏”的方法,否則根本無法實現“閏以正時”的目的。 大家要牢記——二十四節氣,是華夏文明獨有的陽歷歷法!二十四節氣,是華夏文明獨有的陽歷歷法!二十四節氣,是華夏文明獨有的陽歷歷法! 好了,在“古埃及文明”的早期,正好實施陰歷置閏,每隔3年或兩年,要設置一個閏月,so as to keep the seasons in place —— 這不是“閏以正時”?! 任何智力正常的成年人,請告訴我,告訴大家——實施陰歷置閏,“閏以正時”的早期“古埃及文明”,沒有二十四節氣,不是采用“無中氣則置閏”的方法? 任何人,如果找不出其他合理的置閏方案,又矢口否認早期“古埃及文明”就是上古華夏,這是不是反智,這是不是反華,這是不是反人類?! 不用費話了,就是。 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