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與理中湯的不同 從無到有才叫“建”,虛寒不運方為“理” 小建中湯(芄):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飴糖 理中湯(芄):人參,白術,干姜,炙甘草 小建中湯是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桂枝湯是用于“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浮弱者”,太陽病通俗的說外感,發熱怕冷,是風寒,汗出是表虛,脈浮緩,浮弱,浮代表邪在表,緩弱說明里氣血不足,所以桂枝湯用于外感表虛癥。 用桂枝辛溫發散來驅風寒,用白芍、生姜、大棗、甘草養血益氣補中增強實力,如果里面不虛,不需要向里補中增強實力那么減去芍棗姜,再加強向外的力度, 那么桂枝加上麻黃,變成麻黃,桂枝,炙甘草,再加上一味杏仁,就是麻黃湯,麻黃湯比桂枝湯發汗力更強,所以麻黃湯用于傷寒外感表實證這就明白了。 現在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甘入脾,說明要增強向里實力,為什么要增加實力?不就是里面太虛無了嗎?就像一間沒柱沒梁、地基淺搖搖晃晃,吹風就倒的破房子,所以你要在房子里加地基、加柱子,加水泥,加鋼筋, 通俗來說,就是脾胃太沒營養了,就補營養,以前吃不飽但還去干活,干著干著大汗出口干舌燥,快暈倒了,脈都快把不到了, 如果能到甘蔗田去砍兩根甘蔗啃或煮一碗紅糖水,喝完人就精神了,脈就恢復跳動了,所以甘蔗又稱為天然的復脈湯。所謂“復脈”,就是養血補津液的意思。 所以那些萎縮性胃炎(蔞縮不正是營養不良嗎)、崩漏、消耗性虛勞、低血壓,慢性胃潰瘍等,一餓就手抖,一餓就頭暈,為什么低血壓兜里要放塊糖?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懂得的話,用上小建中湯加減,或許就能恢復。 如果不懂得這個,津液虧虛仍用理中芄,就容易上火,仍用麻黃就容易心悸。這就是虛要建中的道理。 所以傷寒論說“?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說明感冒心悸、煩的(心血不足),用小建中湯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虛勞,咽干燥者用小建中湯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理中湯,上一篇說了,主要是脾胃虛寒,脾胃可以運化水濕,陽可以化氣,所以脾陽可以運化寒濕,說明血和津液并不十分虧虛,只是水濕運化不了,出現嘔吐酸水、口水多、口淡不渴、腹瀉、拉肚子怕冷等里寒濕表現, 所以濕氣重,光健脾利水還不夠,還要解決脾陽虛。理中湯的舌苔齒痕偏胖苔潤滑,脈沉或濡弱。所以要溫陽恢復陽氣的主導位置,治理陰邪作亂的中焦,這就是虛寒不運,要治理中焦陰邪作亂的道理。 以上說到中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用藥。#脾胃# #中醫# #中醫養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