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的各種手術記錄也是考驗一個醫生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骨科手術種類繁多、損傷部位眾多,要想全面詳細記錄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今天小編整理了骨科手術記錄明細,歡迎收藏學習! (一)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單,取右膝前正中長約8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深筋膜,分離顯露骨折處。 2.術中可見髕骨骨折,呈粉碎性,關節腔可見有大量凝血塊,髕腱膜于骨折處橫斷。 3.手術清除骨折端處凝血塊,將骨折復位后,暫用巾鉗固定。于髕骨旁縱行切開關節囊,手指探查髕骨關節面復位良好,以髕骨記憶合金張力鉤固定,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關節腔及切口,用粗絲線縫合修補髕腱膜及關節囊。 4.清點器械無誤后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二)肱骨骨折 1. 臂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綁止血帶,常規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2. 驅血至300mmHg,上止血帶,自尺骨鷹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開約長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肱三頭肌及腱膜,顯露出尺神經,牽開尺神經以免損傷,自肱三頭肌中線切開直至肱骨骨膜,將肱三頭肌向兩側拉開,顯露肱骨骨折端,見遠端向前成角移位,將骨折端血腫清除,牽引復位骨折并維持,取5孔肱骨重建鋼板預彎后置于肱骨后側,鉆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定,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 3.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留置膠管引流1條,逐層縫合。 4. 麻醉滿意,術程順利,術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三)左肱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再次骨折 1.麻醉平穩后,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單。 2.沿原手術切口切開,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顯露橈神經,游離橈神經并牽開保護,充分顯露骨折斷端,可見左肱骨骨折,內固定物松脫,骨折斷端處有大量肉芽組織形成,有碎骨塊,骨折斷端錯位成角,骨折端骨質硬化,髓腔封閉。 3.手術取出內固定物,清理骨折斷端處肉芽組織,咬除骨折斷端硬化骨質,打通髓腔,于右髂骨處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結節上方開口并以髓腔銼依次擴髓,打入8×220毫米帶鎖髓內針主針,針尾穿至平肱骨結節水平。安裝瞄準器、壓力定位桿,依次經切口、鉆孔、測深、攻絲后,擰入遠端鎖釘1枚,再同理鎖入近端鎖釘1枚,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以所取髂骨植于骨折斷端。 4.術中觀察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 5.C臂機下觀察骨折對位,對線良好。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30/70mmHg。 (四)鎖骨骨折 1. 頸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右肩背部墊高,常規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2. 以右側鎖骨骨折端為中心作橫形切口,長約8cm,切開筋膜層,顯露鎖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剝離,清除骨折端血腫,見骨折粉碎,移位,將骨折牽引復位,鉗夾維持,取6孔重建鋼板置于鎖骨上側,鉆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定。 3. 沖洗術野,徹底止血,逐層縫合。 (五)鎖骨骨折切開復位鎖骨鉤內固定術 1 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左肩墊高位,常規消毒鋪單。 2 以左肩鎖關節為中心沿鎖骨走行取長約10厘米切口,逐層切開,分離顯露左肩鎖關節,術中見左鎖骨極外側骨折,左肩鎖關節脫位,肩鎖韌帶及關節囊損傷撕裂。清除關節內增生肉芽組織后,置入6孔鎖骨鉤鋼板固定,觀察鋼板貼附良好,肩鎖關節脫位恢復。修復肩鎖韌帶。 3 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紗布器械清點無誤,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術后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32/69毫米汞柱 (六)椎間盤突出 麻醉成功后。取俯臥位,頂高腰橋。常規消毒鋪巾。 1.以L4/5間隙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長5CM,切開皮膚、腰背筋膜、沿棘突左側切開骶脊肌于棘突附著點,用剝離器沿棘突、椎板作骨膜下剝離分開骶脊肌,定位確定L4/5間隙,以椎板拉勾牽開骶脊肌,顯露充分。 2.以槍狀咬骨鉗咬除L4左側半椎板,切除L4/5右側間隙的黃韌帶,顯露硬膜。 3.以神經剝離器小心分離硬膜與周圍組織,探查見:L5左側神經根和相應部位的硬膜緊張,壓力高,周圍組織粘連、充血明顯。于L5神經根肩下見脫出的椎間盤組織,緊密粘連L5神經根。確定定位準確,并可解釋癥狀,臨床與手術所見一致。 4.以神經剝離器小心牽開神經根和硬膜,以髓核鉗咬除脫出的髓核組織。清除徹底,并擴大神經根孔,至硬膜和L5右側神經根的壓迫徹底解除。 5.止血徹底,放引流管一條于硬膜外。 6.依次縫合腰背筋膜、皮下、皮膚。 (七)腰椎間盤突出癥 1.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單。 2.以腰4、5棘間為中心,取腰正中長約7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筋膜、腰背筋膜,緊貼腰4、5棘突左側向前向外切斷剝離骶棘肌,分離顯露腰4、5左側椎板,通過C型臂透視確認定位后,咬除腰4椎板下緣以及腰5椎板上緣,進行“開窗”,再剝離切除黃韌帶,分離顯露硬膜以及腰5左側神經根,術中見椎間盤髓核組織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 3.手術擴大神經根管,游離神經根,切除黃韌帶,將神經根與硬膜輕柔牽向內側后,掏取髓核組織,并深入至椎間隙將髄核組織取干凈。觀察取出量滿意,探察神經根管通暢。再次C型臂透視確認椎間隙無誤。 4.清點器械無誤,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椎間隙及切口后,切口內置引流管一根,逐層縫合切口。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標本送病理,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八)閉合復位帶鎖髓內釘內固定術 1.患者麻醉取得成功后,取仰臥位,常規碘酒酒精消毒術區皮膚,鋪無菌單,右膝止血帶加壓至350毫米汞柱。 2.取右脛骨結節上長約5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縱行劈開髕韌帶,于脛骨結節上1厘米處經開口器開口,鉆入導針,依次擴髓,向髓腔內置入8×260毫米帶鎖髓內針主針,針尾穿至平脛骨結節水平。安裝瞄準器、壓力定位桿,依次經切口、鉆孔、測深、攻絲后,擰入遠端鎖釘2枚,再同理鎖入近端鎖釘2枚。 3.C型臂透視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內固定物位置長度滿意,去手柄,松止血帶。 4.清點器械無誤,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切口后逐層對位縫合,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九)孟氏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常規消毒鋪單,左上肢止血帶加壓至250毫米汞柱。 2.以骨折處為中心分別沿尺骨后側行縱行切口,切口長約8厘米,逐層切開,分離顯露骨折處,剝離骨膜,顯露骨折端,可見尺骨近段骨折,骨折斷端錯位。 3.手術清理骨折斷端處肉芽組織,將骨折斷端牽引復位后,置入7孔鋼板,觀察鋼板貼附良好,分別鉆孔擰入螺釘固定。 4.取右肘外側“S”形切口,切口皮膚,于左肱橈肌內側顯露,牽開橈神經,可見橈骨小頭已復位,旋轉上尺橈關節無脫位趨勢。 5.術中觀察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 6.手術順利,出血不多,術后安返病房。 (十)右肱骨髁上截骨矯形克氏針內固定術 1.麻醉成功后,平臥位,右上臂根部捆氣囊止血帶。碘酒酒精消毒皮膚,鋪無菌巾單,驅血后止血帶充氣固定,壓力為50Kpa。 2.于右肘部外側肱骨外髁處向上作一長約6cm縱形切口,逐層切開,從肱三頭肌、肱肌間隙進入,暴露肱骨下段,縱形切開骨膜,暴露肱骨髁上骨質。于髁上距關節面約2cm處作一三角形截骨,三角形底邊為肱骨下段外側緣,角朝向肱骨內側緣,頂角約40度,遠端截骨面平行關節面,近端截骨線為斜形,保留肱骨內側骨皮質連續,截骨后,將前臂外翻,骨折面對合好,見右肘 內翻完全糾正,現外翻角約為5度,以三枚直徑2mm克氏針交叉固定,見固定可靠,折端對位對線良好。克氏針針尾置皮外。松止血帶,徹底止血. 3.清點器械敷料如數,逐層縫合,切口放置皮片引流條一條。右上肢石膏托外固定。術畢。術中出血約20ml,未輸血,麻醉滿意,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十一)椎弓根釘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單。 2、以腰3棘突為中心,取腰正中長約13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筋膜、腰背筋膜,緊貼腰2-腰4棘突兩側向前向外切斷剝離骶棘肌,分離顯露腰2-腰4雙側椎板、關節突、橫突。 3、C型臂透視確認定位后,選擇腰2兩側橫突中點連線與上關節突外側緣切線交點為進針點,打入克氏針2枚,并注意保持其與矢狀面成角約15度,與橫斷面平行,再同理于腰4兩側打入克氏針2枚,與矢狀面成角約15度,C型臂透視進針位置方向滿意。 4、拔出克氏針,依次經開口、擴孔、觸探孔壁后,分別按原方向擰入椎弓根螺釘4枚,C型臂透視確認進釘位置深度滿意。 5、安裝連桿,分別擰緊鎖固螺母。C型臂透視確認椎體、椎間隙位置滿意。取右髂后上嵴處松質骨備用行椎板間植骨。 6、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 (十二)腰椎間盤突出癥 1.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單。 2.以腰4、5棘間為中心,取腰正中長約7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筋膜、腰背筋膜,緊貼腰4、5棘突左側向前向外切斷剝離骶棘肌,分離顯露腰4、5左側椎板,通過C型臂透視確認定位后,咬除腰4椎板下緣以及腰5椎板上緣,進行“開窗”,再剝離切除黃韌帶,分離顯露硬膜以及腰5左側神經根,術中見椎間盤髓核組織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 3.手術擴大神經根管,游離神經根,切除黃韌帶,將神經根與硬膜輕柔牽向內側后,掏取髓核組織,并深入至椎間隙將髄核組織取干凈。觀察取出量滿意,探察神經根管通暢。再次C型臂透視確認椎間隙無誤。 4.清點器械無誤,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椎間隙及切口后,切口內置引流管一根,逐層縫合切口。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標本送病理,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十三)腰椎后路減壓椎弓根釘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單。 2、以腰2棘突為中心,取腰正中長約15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筋膜、腰背筋膜,緊貼腰1-3棘突兩側向前向外切斷剝離骶棘肌,分離顯露腰1-3雙側椎板、關節突、橫突。 3、C型臂透視確認定位后,選擇腰1兩側橫突中點連線與上關節突外側緣切線交點為進針點,打入定位針2枚,并注意保持其與矢狀面成角約15度,與橫斷面平行,再同理于腰3兩側打入定位針2枚,與矢狀面成角約15度,C型臂透視進針位置方向滿意。 4、拔出定位針,依次經開口、擴孔、觸探孔壁后,分別按原方向擰入椎弓根螺釘4枚,C型臂透視確認進釘位置深度滿意。 5、安裝連桿,分別擰緊鎖固螺母。C型臂透視確認椎體、椎間隙位置滿意。手術咬除腰2棘突及椎板,充分減壓,顯露硬膜。 6、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口,將腰1-3兩側橫突鑿為粗糙面,將所咬除骨質植在兩側橫突上。 7、逐層縫合傷口,放置引流管1根,手術順利,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40/907mmHg。 (十四)鎖骨骨折切開復位鎖骨鉤內固定術 1 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左肩墊高位,常規消毒鋪單。 2 以左肩鎖關節為中心沿鎖骨走行取長約10厘米切口,逐層切開,分離顯露左肩鎖關節,術中見左鎖骨極外側骨折,左肩鎖關節脫位,肩鎖韌帶及關節囊損傷撕裂。清除關節內增生肉芽組織后,置入6孔鎖骨鉤鋼板固定,觀察鋼板貼附良好,肩鎖關節脫位恢復。修復肩鎖韌帶。 3 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紗布器械清點無誤,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術后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32/69毫米汞柱。 (十五)股骨下1/3截肢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單。 2.術中見右下肢自膝以下皮膚青紫,皮溫極低,可見水泡形成,足背動脈搏動不能觸及,手術以右大髕骨上緣行舌型切口,依次切開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切斷股四頭肌,顯露股動、靜脈及大隱靜脈,可見股動脈搏動不明顯,分別予以縫扎,并銳性切斷股神經,充分顯露股骨1/3,并以線鋸截斷股骨,最后切斷剩余組織,以骨銼銼平股骨斷端。 3.清點器械、敷料無誤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查無活動性出血,逐層縫合切口。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40/70mmHg。 (十六)肱骨骨折 1. 臂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綁止血帶,常規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2. 驅血至300mmHg,上止血帶,自尺骨鷹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開約長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肱三頭肌及腱膜,顯露出尺神經,牽開尺神經以免損傷,自肱三頭肌中線切開直至肱骨骨膜,將肱三頭肌向兩側拉開,顯露肱骨骨折端,見遠端向前成角移位,將骨折端血腫清除,牽引復位骨折并維持,取5孔肱骨重建鋼板預彎后置于肱骨后側,鉆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定,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 3.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留置膠管引流1條,逐層縫合。 4. 麻醉滿意,術程順利,術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十七)肱骨髁上骨折 1.取沿右肱骨遠端外側嵴的切口,長度6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深筋膜,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向尺背側移位。決定行克氏針內固定。 2.清理骨折斷端,適當行骨膜下剝離,將骨折塊復位,以Φ1.5mm克氏針4枚將骨折塊交叉固定,檢查骨折復位滿意,固定堅強。將克氏針折彎埋于皮下。 3.沖洗傷口,依次縫合關閉切口。放置橡皮引流膜一條,包扎。 4.屈肘全臂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 (十八)肱骨髁間骨折 1.麻醉成功后,右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 2.左肱骨遠端、肘關節后側正中長約15cm的手術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解剖、游離尺神經并予以保護,從肱三頭肌及其肌腱兩側進入并顯露肱骨遠端、肱骨髁,見從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矢狀位骨折致使內外肱骨髁分離,髁間處可見一塊大小為2cmX2cm的游離骨塊。清除骨折端淤血快,復位骨折處,用4枚克氏針臨時固定。置入一塊8孔肱骨遠端后外側解剖鋼板,骨折遠近段各擰入3枚螺釘。置入1塊14孔肱骨遠端內側解剖鋼板,骨折遠近段各擰入3枚螺釘?;顒又怅P節見骨折處固定牢靠,拔出3枚臨時固定的克氏針。沖洗傷口,尺神經前移, 3.清點紗布,器械無缺,閉合關節腔,關節腔內注射幾丁糖1支,傷口內置入2塊泰綾,逐層縫合傷口。 4.包扎傷口,術中順利,術后安返病房。術中出血約400ml,未輸血。術后注意事項:預防感染,觀察病情變化。 (十九)孟氏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常規消毒鋪單,左上肢止血帶加壓至250毫米汞柱。 2.以骨折處為中心分別沿尺骨后側行縱行切口,切口長約8厘米,逐層切開,分離顯露骨折處,剝離骨膜,顯露骨折端,可見尺骨近段骨折,骨折斷端錯位。 3.手術清理骨折斷端處肉芽組織,將骨折斷端牽引復位后,置入7孔鋼板,觀察鋼板貼附良好,分別鉆孔擰入螺釘固定。 4.取右肘外側“S”形切口,切口皮膚,于左肱橈肌內側顯露,牽開橈神經,可見橈骨小頭已復位,旋轉上尺橈關節無脫位趨勢。。 5.術中觀察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 6.手術順利,出血不多,術后安返病房。 (二十)尺神經松解前置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左上肢外展位,左上臂中上部系扎電動氣壓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單 2.取左肘內側長約10厘米縱行切口,逐層切開,分離顯露尺神經,并上下游離共約8厘米,術中見于尺神經溝處有纖維增厚帶壓迫尺神經,將其松解開,并行神經外膜松解術,將內髁上方增生骨質咬除并以骨蠟涂抹止血。再將尺神經前置于內髁前方,切取肘前筋膜瓣包裹尺神經縫合固定以維持尺神經前移的位置,同時探查確認新縫合的組織瓣未形成新的狹窄。縫合尺神經溝以防止尺神經脫回尺神經溝內。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松止血帶徹底止血后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切口內置多根小橡皮引流條。 3.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40/80mmHg (二十一)骨鷹嘴骨折 1.麻醉成功后,常規消毒鋪巾,驅血止血帶加壓300mmHg 2.作右肘后縱弧形切口,長約8cm,逐層切開,暴露尺骨鷹嘴及骨折部。清除局部血腫,術中見鷹嘴皮質有骨折碎塊,主骨折線為橫形鋸齒狀,近側鷹嘴骨塊長約2.5cm,骨折分離移位3cm,周圍腱膜撕裂,將骨折復位,力求關節面達解剖復位要求。常規行張力帶固定,2枚直徑2mm克氏針垂直骨折面方向從鷹嘴尖經骨折線達冠狀突前下部皮質,1mm鋼絲'8'字纏繞,行骨折加壓固定,檢查滿意,固定牢,縫合修復撕裂的腱膜,NS沖洗術野,逐層縫合切口。 3.術畢,切口敷料包扎,右上肢石膏后托固定患肢肘關節于半屈曲位。 (二十二)橈骨遠端骨折背側手術 1.取橈骨遠段橈背側縱行切口,長約6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游離、牽開保護頭靜脈,切開深筋膜,自拇短伸肌與橈側腕短伸肌間進入,顯露骨折。 2.探查見骨折位于橈骨遠段,距腕關節面約4cm,清理骨折端,適當行骨膜下剝離,試行復位滿意,取4孔1/3管形鋼板預彎成形后,置于橈背側,依次鉆孔、攻絲、測深,擰入3.5mm皮質骨螺釘將骨折與鋼板固定。檢查骨折近解剖復位,固定堅強。 3.沖洗傷口,依次縫合關閉切口,包扎。 (二十三)右髖關節置換術 1.患者麻醉成功后,取左側臥位,常規碘酒、酒精消毒術區皮膚,鋪無菌單。 2.取后外側切口,以大粗隆為中點,近端在髂后上棘與粗隆連線外三分之一,遠端在大腿遠側,長約15厘米。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淺筋膜、深筋膜,顯露外旋肌在大粗隆的止點,將該肌在止點處切斷,向近端翻起,顯露后關節囊。 3.T子型切開后關節囊,吸取關節腔積液,可見右股骨頭已變形,周圍有增生骨贅。電鋸距離小粗隆1厘米處垂直股骨頸階段股骨頸,取出股骨頭,測量直徑,選合適的假體,直徑在46mm。 4.處理髖臼,將髖臼邊緣增生的組織切除,將臼底滑膜及圓韌帶切除。以球形磨鉆打磨髖臼至軟骨面完全去除。沖洗后擦干,置入骨水泥,安裝46mm髖臼假體。 5.股骨安裝假體,開口器開髓,髓腔挫擴髓,打入試模假體,安裝試模,內旋內收,屈膝屈髖,復位,各方向活動無脫位現象。 6.脫位,取出試模假體,脈沖沖洗髓腔干凈。調骨水泥,放入栓子,打入骨水泥,安裝假體,安裝滿意后再次復位髖關節,各方向活動,無脫位表現。 7.沖洗、止血,縫合外旋肌,放置引流管,縫合深筋膜,皮下組織、皮膚。手術進行順利,患者送恢復室并安返病房,術后外展外旋位平臥。 (二十四)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DHS內固定 1.麻醉成功后,平臥位,右側腰背部墊高450,在C-臂機透視下牽引復位骨折,常規消毒鋪巾。 2.以右側股骨大粗隆為起點作外側縱切口,長10cm,逐層切開,縱形切開闊筋膜、股外側肌,骨膜下剝離暴露股骨上段外側。 3.術中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大粗隆和小粗隆均劈裂、移位,將骨折復位,以一枚導針進貼股骨頸前方打入股骨頭作為股骨頸前傾角導向,于大粗隆下方約2cm鉆孔為進針點,在1350定位導向器確定角度并與前一導針平行以確定前傾角,鉆入股骨頸,C-臂機透視下觀察骨折復位滿意,導針位置尚好,測得導針在股骨頸內長8cm,選用7.5cm長DHS螺釘,調好絞刀,順導針鉆入絞刀7.5cm,絲鉆攻好螺紋,擰入7.5cm長DHS螺釘,裝入滑槽鋼板,使鋼板緊貼股骨,逐一鉆孔擰入4枚螺釘,擰入DHS螺釘尾釘,使骨折端得到加壓,檢查髖關節活動度好,沖洗傷口,置引流管一根,逐層縫合切口,術畢。 (二十五)股骨下1/3截肢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單。 2.術中見右下肢自膝以下皮膚青紫,皮溫極低,可見水泡形成,足背動脈搏動不能觸及,手術以右大髕骨上緣行舌型切口,依次切開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切斷股四頭肌,顯露股動、靜脈及大隱靜脈,可見股動脈搏動不明顯,分別予以縫扎,并銳性切斷股神經,充分顯露股骨1/3,并以線鋸截斷股骨,最后切斷剩余組織,以骨銼銼平股骨斷端。 3.清點器械、敷料無誤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查無活動性出血,逐層縫合切口。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40/70mmHg。 (二十六)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1.麻醉平穩后,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單,取右膝前正中長約8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淺深筋膜,分離顯露骨折處。 2.術中可見髕骨骨折,呈粉碎性,關節腔可見有大量凝血塊,髕腱膜于骨折處橫斷。 3.手術清除骨折端處凝血塊,將骨折復位后,暫用巾鉗固定。于髕骨旁縱行切開關節囊,手指探查髕骨關節面復位良好,以髕骨記憶合金張力鉤固定,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關節腔及切口,用粗絲線縫合修補髕腱膜及關節囊。 4.清點器械無誤后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二十七)左膝關節鏡檢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左膝止血帶加壓至350毫米汞柱,常規消毒鋪無菌單,標準前外側和前內側入路。 2.鏡下所見:未見關節液流出,滑膜輕度增生,無明顯充血,可見絮狀漂浮物,髕上囊可見滑膜皺襞形成,髕股關節軟骨光滑,股骨內側髁、脛骨平臺內側有軟骨缺損,骨質外露,前交叉韌帶正常,后交叉韌帶部分損傷,外側半月板退變,邊緣纖維化,股骨外側髁、脛骨平臺外側軟骨光滑,外側溝未見異常,內側半月板后角近體部撕裂,呈復雜性,內側溝未見異常。 3.鏡下手術:部分切除并修整內側半月板后角,修整脛骨內側平臺軟骨及股骨內髁軟骨。切除滑膜皺襞,大量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 4.關節內留置透明質酸鈉、德寶松各1支,彈力繃帶加壓包扎。 5.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壓130/80mmHg。 (二十八)閉合復位帶鎖髓內釘內固定術 1.患者麻醉取得成功后,取仰臥位,常規碘酒酒精消毒術區皮膚,鋪無菌單,右膝止血帶加壓至350毫米汞柱。 2.取右脛骨結節上長約5厘米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縱行劈開髕韌帶,于脛骨結節上1厘米處經開口器開口,鉆入導針,依次擴髓,向髓腔內置入8×260毫米帶鎖髓內針主針,針尾穿至平脛骨結節水平。安裝瞄準器、壓力定位桿,依次經切口、鉆孔、測深、攻絲后,擰入遠端鎖釘2枚,再同理鎖入近端鎖釘2枚。 3.C型臂透視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內固定物位置長度滿意,去手柄,松止血帶。 4.清點器械無誤,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切口后逐層對位縫合,手術順利,術中出血不多,術后患者安返病房。 (二十九)外踝骨折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 2.驅血至600mmHg,上止血帶,以骨折端為中心,在左小腿下段外側垂直切口,長9cm,切開直至腓骨骨膜,顯露骨折端,在骨折端作骨膜下剝離,見骨折呈長斜形,移位,清除骨折端血腫,將骨折牽引復位,以巾鉗鉗夾維持于復位狀態,垂直于骨折線鉆一螺孔,以擰入一枚拉力螺釘固定,撤除巾鉗,取8孔1/3管形鋼板置于外踝外側棘并按骨質外形進行塑形,逐個鉆螺孔,擰入螺釘固定。 3.在下脛腓聯合作“拉鉤試驗”,即置一小拉鉤于下脛腓聯合上方,牽拉外踝,見到下脛腓聯合松動,通過下脛腓聯合自外踝向脛骨鉆孔,通過3層骨皮質擰入一枚皮質骨螺釘,固定下脛腓聯合。再次行“拉鉤試驗”,見到下脛腓聯合不再松動。 4.檢查骨折固定牢固,復位好,沖洗術野,逐層縫合各處切口,術畢 德醫骨科資訊致力于提供專業且可靠的內容,但不對所有信息的絕對準確性做出無條件承諾。因此,建議所有相關方在采納本平臺信息或將其作為決策基礎時,務必進行獨立驗證與進一步核查,以確保信息的適用性和準確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