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 中醫學習路徑 ![]() 自學中醫所用教材和學習順序: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醫宗金鑒》—《靈樞經》 說明:前4本選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第九版藍皮書。《醫宗金鑒》選擇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三本棕皮書。《靈樞經》選擇梅花版。 為什么選擇以上書籍作為自學中醫的教材? 現在網絡上很多人呼吁要從四大經典開始,還說先把四大經典學透了,學其他的就是易如反掌,這么講雖然沒有錯誤,但是這么學并不適用于絕大多數小白,只適用于極少數悟性極高之人,大家不要覺得那個人就是自己,不要自命不凡。 其實絕大多數自學者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走尋常路,不要老想走捷徑。還有網絡上有很多自學中醫的視頻,讓人看起來覺得學習中醫很輕松,如果有這種感覺,那么你肯定掉入了陷阱,真正學習中醫必然是痛苦的,是枯燥的,那種講得十分有趣的視頻,只不過是科普的需要,而不是以培養中醫為目的。 我這套學習中醫的教材,最重要的是《醫宗金鑒》,這本書是清朝皇帝下旨太醫院編撰的中醫標準教材,里面囊括了清代以前的幾乎所有的經典,包括內難、傷寒金匱、后世各家學說。其實只要學會《醫宗金鑒》這一本書,就能成為一方大醫,建國以來很多中醫大家都是自學《醫宗金鑒》而后成才。 那為什么前面還要學幾本大學的教材呢?直接學醫宗金鑒不好嗎? 很多人一說到大學教材,就認為不行,其實說這話的那些人根本沒有深入學習過教材,只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大學的教材是根據當代學生普遍缺乏傳統文化底蘊的背景而制定的最淺顯合適的讀物,當然缺乏傳統文化底蘊的不僅僅是大學生,國內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因為從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所以大學教材更適合當下的人群,先學會這幾本基礎,才能由淺入深,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醫宗金鑒》,畢竟《醫宗金鑒》是古代的書籍。 如果你有一定中醫基礎,理解中醫的概念沒問題,常見的中藥方劑也比較熟悉,那就可以跳過前面的4本,直接進入《醫宗金鑒》的學習。學習《醫宗金鑒》等于進入了臨床內容了。 《醫宗金鑒》里面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四大經典、后世學說,全部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知識,非常有必要全面掌握,但是會非常困難,就說里面的傷寒、金匱原文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能掌握的,但是好在《醫宗金鑒》很多是以歌訣的形式給后學者總結好的,只需要把歌訣背得滾瓜爛熟,臨證之時自有得心應手之妙。因為《醫宗金鑒》體系完善,就算是傻瓜式的背誦,也能背出一個深明醫理的中醫。 最后一本是《靈樞經》,是為了給水平比較高的學員準備的,《靈樞經》不僅僅是講針灸,更講中醫學基本理論,學習《靈樞經》是對古中醫理論原汁原味的探索,若能學透《靈樞經》,那絕非等閑之輩。 這套教材里面缺少了《溫病學》,如今各種流行病肆虐,溫病作為傷寒的進一步發展,有一些獨到的理論,是學習《傷寒論》的必要補充,是必須要學習的。我打算把《溫病學》的位置放到《醫宗金鑒》當中的傷寒金匱之后,傷寒溫病本為一體。 最后要說明的是,學習中醫切忌浮躁,一定要靜下心來,默默堅持,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只看到山頂的風景,更要注意上山的路要走穩,否則永遠到達不了山頂。 另外,對于初學者而言,書不再多而在精,多了迷茫,千萬不要貪多,記住少則得,多則惑。對于基礎牢固的學員,要適當多讀,博采眾長,最后再由博返約。 還有學習中醫,不要先入為主,不要被某一派某一家之言所蒙蔽,不要給自己設限,像那種還沒開始學就標榜自己是傷寒派、經方派、火神派,然后對其他學說嗤之以鼻,這也不學那也不學,是自縛手腳,極不利于學習,千萬不要做一個偏激的中醫學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