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古代中國威服四海,是東亞的中心,可為什么中原王朝的重點一直是向西向北擴張,對物產更加富饒的東南亞反倒沒什么興趣呢?其實原因還真的有三個! 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這兩個字有著特別的情結,最早的“中國”其實就是指中原地區。古人眼界有限,覺得天下就是圍著中原轉的,洛陽又在中原的核心,于是這里就成了“天下之中”,洛陽四周的地方就被人叫做蠻夷戎狄。 南邊是南蠻,東邊是東夷,西邊有西戎,北邊則是北狄,不同方向的人在古人眼里是有差異的,文化和禮儀上的差異不是一般的大。 ![]() 《容齋隨筆》里提過,周成王時期,所謂的“中國”地界非常狹小,不像今天中國有這么廣闊的疆域。 當時的吳、越、楚、蜀、閩這些地方統統被算作蠻夷的范圍,就連后來一統中原的秦國都沒能逃過被視為西戎的命運,楚國直接就被歸為了南蠻。 ![]() 至于河北、山西那一帶住的也都是狄人,更遠的山東就跟別說了,萊國、牟國什么的當時也被稱為夷。大家熟知的齊國、魯國算是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地方了,實際上就魯西南這一小塊地方就占天下的五分之一,算是真正的“華夏”地盤。 ![]() 在這種環境下華夏人看周邊那些民族,自然就有點看不起的感覺。為什么會這樣呢?根子還是在禮儀和文化上。 東夷有些部落喜歡剪頭發和紋身,南蠻則習慣在臉上刻花紋,有的還不吃熟食,西戎不少人披著皮毛住洞穴,北狄更甚,直接住在羽毛編織的屋里。 當時的華夏人沒法理解這些風俗,自然也就產生了一種“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優越感。 事實上華夏的這種優越感不僅僅是文化上的俯視,還有更深層次的地緣戰略考慮。西北方向的開拓與控制,可是涉及到“歐亞大通道”的事兒。 ![]()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此次行動不僅開辟了絲綢之路,也讓中國古代王朝逐漸認識到西域這片廣闊的地域不僅是軍事上的屏障,還是經濟和文化溝通的關鍵。 張騫的出使雖說充滿艱辛,但他帶回的情報和貿易路線大大拓寬了中原王朝的視野,正是這次重大的行動奠定了后續幾個朝代往西開拓的基礎。 據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漢唐時期通過絲綢之路的貿易額,占據了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8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西域的經濟價值極為巨大。 ![]() 相比之下古人對往南的擴張可就沒這么大興趣了,即便東南亞看似富饒,地理上的征服卻是險阻重重。從很多歷史記載中可以發現,南方天氣炎熱、潮濕,特別容易引起熱帶病流行。 ![]() 對長期生活在中原地帶的北方士兵來說,這種氣候不僅讓他們難以適應,有時簡直是致命的威脅。明代鄭和下西洋,跟隨他的醫官就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南洋多瘴氣,北人難承其毒,十人往三四還。” 都到明朝了,生產力其實比古代發達了很多了,但死亡率依然高達70%,這種自然條件的惡劣導致向南擴展的成本太高、風險太大,能獲取的戰略利益又太少,權衡之下,推遲甚至放棄對東南亞的徹底征服,也就成了不少朝代的常態了。 ![]() 說到南方,哪怕是當時百越之地的治理,問題也不少,秦漢王朝倒是試圖開疆拓土,向南打下了大片土地,然而這些地方因為地理遙遠和惡劣環境,始終無法完全納入中央的直接管轄。像嶺南那些地方,秦始皇折騰了好幾回,也沒能徹底實現有效地控制。幾百年的斷斷續續自治,和西域的一體控制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對于古代的戰略家們而言,控制住西域這個戰略要地,那是大大有利的事。 這個地方盡管氣候干旱、惡劣,但從軍事角度來看,那可是無價之寶。西域不僅聯通著中西之間的絲綢、瓷器等貿易,還是保護中原安全的屏障。 ![]() 比如伊犁河谷的戰略位置極度重要,這條狹長的河谷像是西域的鑰匙,甚至牽動著天山南北的道路控制權。這也是為什么左宗棠在晚年,依然決定抬棺西征,確保收復這一區域的原因所在。這條道路的存亡關乎整個國家的防守命脈,而中原北方和西北這兩線,敵人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朝廷的生死存亡。如此重要的地方,官家必然要高度重視,坐穩西域這盤大棋。 ![]() 再反觀東南方向的百越乃至今天的東南亞一帶,那一大片地方的氣候與人的體質不能匹配是一個現實問題,再加上久病久戰會讓國力極速衰弱。比如明朝那會兒鄭和下西洋這種大規模航海活動,幾乎跟政治擴張別無二致,但還是以朝貢貿易的方式維持與南洋的往來。 ![]() 除了文化和禮儀的考慮之外,東南亞對中原政權來說壓根也沒什么吸引力。這里一來沒什么特別有價值的東西,華夏的東西已然夠豐富了;二來交通極為不方便,不像今天飛機幾個小時能到,古人步行光走都得好幾個月。往那兒運糧運兵,吃喝都得自備,漫長的路程下來消耗太大。 地方遠,天氣又濕熱,北人很難適應,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樂意攻打那樣的地方了!所以古代中原王朝更關注的是北方威脅,匈奴、鮮卑這種站在門口的敵人才是重點。 ![]() 南方更多靠自治,跑到那么遠干嘛?只要不太鬧騰,政權一般不愿意多搭理那個地方。 所以中原的古人們瞧不上東南亞是真的有原因的,一是路遠不好控制,文化和經濟效益幾乎沒有;二是從咱們那種以中原為中心的視角來看,真正的“中國”就在這兒,占據中原正統才重要,南方不過是一些邊陲小地罷了。三是那個氣候和生活方式實在太不適應, 真的要把這些地方收入囊中,付出的代價太大,實在不劃算。 所以幾千年下來,中原各朝更看重的反倒是西邊、北邊這些重要戰略地帶,直至唐宋之前,南方在中原王朝的戰略布局里一直就沒成為重點,這就定下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