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便不利”用降行法亦屬于解除衛氣稽留,估計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但對于同樣作為陰火的“小便頻數”而用降行法,其本質實則仍是為了解除衛氣稽留,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太好理解。 我以前稱其為思維慣性的陷阱,即人們看到氣液疏泄太過,第一反應總是想辦法將其往相反的方向拉動。 現在看來,更確切地應該說,出現所謂的慣性操作,仍是因為基礎理論未能得以貫通。 我們現在知道,作為陰火的表現形式之一,氣液疏泄太過,比如小便頻數,必然是衛氣稽留的產物。既然如此,倘若是濕熱阻滯導致的衛氣稽留,是不是仍要主用通泄法? 如此,也就成了“主以降行”,來解決“降行太過”。 本號前幾天寫道,到了“兩線”階段后,已無須再分所謂的“閉脫”。那么問題來了,以前針對所謂的“上脫”證,用降行法甚至降斂法,難道也是為了解除衛氣稽留么? 是的。降行也是為了外達。 因為所謂的“上脫”證,其致命之處在于,會徹底閉塞陽道。衛氣不得返回其位,最終陰陽隔絕而亡。 口罩期間有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忽而病喘,同時還出現了小便頻數不禁。 對此,我問你兩個問題:一是此證為什么會出現小便頻數?二是此證若是致命,那致命的究竟是什么?是亡津液么? 氣逆,亦屬陰火。肺氣升逆之勢急暴,占據陽道,以致出現極其嚴重的衛氣稽留。衛氣線不升,水液不得輸布而徑直下溜,從而小便頻數。 此證的惡性發展為:陰火徹底占據陽道,而陽氣則閉塞于里。 “陰陽”易位。出入絕,氣機廢,性命歿。 出于對她素體情況的了解,我當時用的是化痰降氣藥結合潤降藥,大劑量。她服藥后,肺氣順降,喘急得緩,小便也就隨之恢復正常了。 那是不是所有的肺氣升逆至極以致上占陽道,都會導致小便頻數? 這倒不是,因為陰火有四型,不止氣液疏泄過度這一型。 程門雪的那則治痰喘案,誤用過用辛溫燥散,隨后氣逆難降,程老終以化痰與甘潤藥得以降行,而危情得緩,也是同樣的機理,參《程門雪的這則痰喘醫案,到底是啥情況?》。 那么,此類陰火占據上焦而導致衛氣稽留,都可以僅用降氣法即得以解決么? 非也,還得看實邪阻滯的程度。 倘若實邪阻滯非僅用降氣藥可降,那就必須予以通下才行。 比如我去年提到過的,有位朋友的家人忽而暴吐血,氣逆不降。最危急的并不是血脫,而是閉塞。 無形之氣逆與有形之瘀血(血管破裂,肺部瘀血堵塞),占據陽道,以致衛氣不得通行外達,造成極為嚴重的衛氣稽留,那才是最為致命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用腳趾頭想也能明白,僅僅化痰降氣或潤降滋降,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要通下瘀血,參《看不見的血》。 再若是實邪阻滯本不在上焦而在中下二焦,則又須注意流通在下之氣,如此上氣方能有效順降,參《上脫證,仍要顧及下氣之流通》。 治上焦氣逆為顯,無論是直接通泄上焦,還是流通中下二焦,都是后世所忽略的。 我以前介紹過一則乾隆年間御醫黃宮繡的醫案,病人喘逆,黃宮繡主以滋降法(六味湯漸漸)以降其氣。后有讀者問起這則醫案,我說黃宮繡的治法代表了明末清初的主流手法,大多不顧是否有實邪阻滯于三焦。 我們可以想象,上面提到的友人案,因血管破裂瘀血已堵塞一半的肺,你若僅用潤降法,十有八九無法成功下瘀,就會造成生命危險。 同樣的,若是中下二焦閉塞,從而上氣難降,以致上占陽道,那么你僅用潤降,也是解決不了下氣不通的問題的。 所以說,面對急暴之證,有時必須使用急暴之手段。你要考慮的不是什么傷正或陰竭,而是分分鐘隨時會徹底閉塞的陽道,因為這才是真正致命的。 以上說的是一般意義上的上焦氣逆,若偏于無形,大多使用潤降滋降斂降法,還是可以取得一時降行的。至少可以先降下來再說,給之后予以真正解決問題,爭取到一定的時間。 但倘若是心肺之上的咽喉部位呢? 我曾提到過,有一次和友人出行,因餐館食物過于辛辣,他下咽后一時感覺呼吸困難。我判斷為無形氣逆,令其緩緩咽下冷水,前后數十秒很快得安。 以低溫之水飲來降氣,主要適用于無形之氣逆,但若是咽喉處有實邪阻塞呢? 上世紀享譽海內外的女歌手鄧麗君是怎么去世的,因突發的哮喘,暴斃而亡。 哮喘也列于肺氣上逆,但能如黃宮繡案那般,使用六味之類的么? 若沒有急暴到分秒必爭的程度,或許化痰降氣法也能取效,近似于程門雪案;但若是已命在旦夕,那么我們從中醫古今所有的手法來看,大概也就只有喉科手術法,以及吐法,另外或可再配合漱口法,才能爭得一線希望。 比如張子和治喉痹的主要手法,就是在病灶處放血; 比如羅天益處理元軍征南大元帥的喉痹,就直接在喉部針刺放血,而后再使用漱口法; 比如余聽鴻救治過多例急閉證,用的主要就是喉科刀針與吐法。 余聽鴻治喉痹的流水線是如何誕生的,有些老讀者可能還記憶猶新。他最初用的就是玉女煎,結果呢?進一步閉塞了咽喉,迅速發展為危證。 畢竟玉女煎的創始人自己也全然不知,如何正確處理咽喉部位的問題。 張景岳曾遇到一位十幾歲的年輕病人,某天毫無緣由地,忽而感覺“喉竅緊澀”,難以正常呼吸。在接下來不到半天的時間里,喉部感覺越來越緊澀。 張大師先是以為火逆上攻,但發覺其脈并無火象。而后詢問病人,對方也說自覺咽喉沒有明顯腫痛感。他便渾然不知病人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只見病人的面色逐漸發青,眼睛上戴而不能閉目;只聽病人的說話聲音細微如針,窘迫而艱難的呼吸聲不絕于耳,拼盡全力地向張景岳求救… 可憐哪,病人哪里知道,她若是呼救的對象是朱丹溪,可能還有得救...張景岳哪里會什么吐法,更別說花式的了,又怎么有能力處理這種程度的急閉證? 張大師在使用二陳湯無效后,想用獨參湯“救其肺”。呵呵,這到底是當成閉證還是脫證?但他心里又沒數,覺得此法也未必保險。若是再用參湯仍救不回,怕是會惹來非議譏謗,就沒再予以施救。 眼睜睜地看著病人如此痛苦掙扎一日一夜后,徹底斷氣而亡。 多年后回憶此案,張大師還是認作“肺氣竭絕”,說“非獨參湯決不能救”,后來被王孟英的祖父給狠狠批了一通。 王學權在其《重慶堂隨筆》里說,此案無疑是個急閉證。“閉證以開通為急”,“關竅閉塞,經絡不通,脈道不行”。先要急開其關隘,通開后或可再以二陳湯之類的緩法,進行善后,清理余邪。至于說用什么獨參湯,氣道已閉塞至此,豈不是“雪上加霜”?! 你張景岳自以為超越前人,謾罵詆毀前賢。結果碰到個典型的閉證卻不會救,甚至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個情況,還談什么明辨醫理是非啊?!“自恃絕世聰明,毀謗前賢,而遇此證,束手無策,毫無見識,而以獨參湯議補,何得謂之明理乎?” 閉脫不分,以及,把閉證都當成脫證來治,是明末以后臨床最大的弊病。 究其原因,我也是今年以來才徹底搞明白的,即后世將“兩線”給模糊混并為一線了。 無論是無形之氣逆,還是有形之邪阻塞導致氣升而難降,這都是陰火線上的事兒。但氣逆也好,上脫也好,其本身都不會等同于死亡的結局。 氣逆或實邪上占陽道,導致陽氣閉塞于里,徹底不得外達,才是真正致命直接致命的因素。 在了解了咽喉部位氣逆的常規處理手法后,我們就可以來設想,若是面對較為嚴重的急性過敏,中醫從理論上來說,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因為氣逆而閉塞咽喉處的,在過敏病例中出現較多。 四月初的那段時間里我刷到不少,因植物過敏而出現咽喉水腫等癥狀的新聞,有的還嚴重到住進了ICU。 這讓我想起了某次處理一朋友的急性過敏。 他不知是吃了什么還是觸碰了什么,兩小腿的皮膚突然暴癢,他實在忍不住,抓破了好幾道口子。我剛好在邊上,趕緊用隨身攜帶的工具,給他刺絡放血。 針尖輕輕碰到他的皮膚就立即溢出血來,可見氣機暴勢之甚。每扎一針,他便喚爽,一點也不覺得疼。連扎幾針后,似乎還不能緩解,我便有些擔憂起來。 若是給邪以出路的速度,趕不上氣機暴勢的發展,那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血脈暴逆于里。我當時想的是,如果接下來一兩針還不能明顯緩解,就找些碎冰塊來讓他含服在嘴里。 這是想要通過困遏衛氣,即減緩正氣的流通速度,來取得暴勢的一時緩解。而后回頭我會再給他用行氣活血下瘀的藥,來解決內部滯留的瘀血… 我當時是這么計劃來著。 好在又一針下去后,他便說癢好多了,不怎么癢了。當然,前面說的行氣活血下瘀的湯藥還是給他服用了,連下了兩三天的黑便。 此證當時若是真的用上冰塊含服法,也是為了給后續的治療,爭取到一定的時間而已。 對比新聞,顯然他雖是過敏,卻尚未波及到上焦或咽喉處。 我后來想,這大概就是《內經》將脈之躁象,歸于手經而非足經的原因吧。手經經脈的阻滯會直接且迅速地影響到心肺與呼吸,而足經經脈若受阻,在一般情況下還不至于影響上焦,但若發展蔓延至手經或上部也就都不好說了。 倘若我這朋友的過敏當時波及到呼吸了呢,比如咽喉水腫閉塞之類的,那我肯定就不敢處理了呀,我可沒有戴人丹溪余聽鴻等古人的本事。 另外,在若干植物過敏的新聞里,因食用“鉤樹穗”引起的較多。我還刷到某博主說過敏之人會出現“尺脈無”的表現。 可能不少人會將“尺脈無”,與后世所謂的“陰虛”掛鉤。 本號之前總結過《內經》里的尺脈,是為診斷絡脈的情況,參《尺脈對應絡脈》。 因而,伴隨過敏而出現的“尺脈無”,實際上,仍是因為極為嚴重的衛氣稽留。 陰火上占陽道,而衛氣閉塞于里,不得通行于陽道。體表的絡脈,無衛氣通行,必然也就無尺脈了。 綜上,所有的氣逆,無論有形無形,其致命的結局,都因衛氣稽留,陽氣閉塞于里,再不得外達循行于其常道。 從理論的推理來說,不會有例外。 那么,呼吸性堿中毒,其惡性的發展,難道也是因缺氧而斃命么? 以前常看到有人不把“呼吸性堿中毒”當一回事兒,說不過就是過度通氣引起的,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而已,沒必要太過驚恐。說你往頭上套個袋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入,就可以緩解啦。 果真如他們所言,是此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么? 我認為非也。因為若從中醫醫理來推,既然所謂的過度通氣是指呼多于吸,即氣有升無降,那么其最壞的結局,必然是導致氣機不再能進行有效出入…也就是缺氧。 在未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之前,針對偏于無形的氣逆,用便捷的降氣法或可以取效,比如上文提到的食辣后所用的含咽冷水法。 至于套袋子法在輕微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效,大概率并不是因為二氧化碳的吸入增多,而是病人會因障礙物在眼前,而開始自主地加強吸氣。若是能起作用,其本質也還是個降氣法。 但若是病情發展迅速且嚴重,那恐怕必須立即用上現代醫療的支持設備才行了。 我看到有人說可套兩個小時的塑料袋…呵呵,你確定這人還能活么? 凡是輕微的,便捷降氣法能取效的,應該在幾秒至幾十秒之內,就能有明顯的緩解。 若是嚴重的,你套個袋子,隔絕了氧氣,不但不能起到正向幫助,還會加速死亡。 也就是說,無論輕重,無論生死,都用不了兩小時的套袋子法。 當然,現在有了優質的AI大模型,一問便知正確答案。此證的惡性結局確實如中醫醫理所推的那樣,閉塞而亡。用現代術語來說,最終大腦或多臟器缺血缺氧而死。 對于陰火升逆占據陽道導致或加重衛氣稽留,恐怕一直以來能理解的人不多。或許本文讀完后,能有助于這方面的理解。 畢竟,與古人相比,得益于隨現代化的發展而出現的各類工具與有利條件,我們的詞匯庫已大為豐富,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也更為普及,今人所認為的古人似乎像是沒把話說透徹說直白的問題,也就漸漸不會存在了。 本篇碼字到這里是為初步傳達: 救治氣逆,本質上仍是為了救治衛氣稽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