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卷考試的同學們看看就可以,了解一下思路;開卷考試的同學們可以復制粘貼到你的書上啦!說在前面: 本期涉及的極開放性試題,雖然有很多種問法,可歸根結底,只要求你從兩個角度作答: 第一個角度是總結所有材料得出的觀點,即“總結過去”。常用感悟、認識或看法等為字眼。 另一個角度是讓你能夠依據材料給的觀點提出未來行動的建議,即“展望未來”,常用啟示、做法、建議等字眼。這些字眼在某些時候是交叉的,如感悟和啟示等需要混在一塊答。 如何區分?反正也寫不了幾個字,從穩妥角度看,建議你不要區分了,把感悟認識和啟示做法融合在一塊答,這樣無論是2分還是4分的情況都不會跑分。 【中國傳統文化】 1.感悟認識 對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價值的認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淵源,是全人民珍貴的精神瑰寶;從未中斷的中華文化維護著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對文化自信的認識: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我們要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注入堅實的精神力量。 對中國古代典籍歷史價值的認識: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加深了人民群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是中華文化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永遠給中華兒女以精神滋養;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部分。 對我國古代重大建筑工程的認識: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方式建造出大型建筑工程,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人民群眾無窮的創造力,反映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啟示做法 如何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文明成果? 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堅持文明的交流與創新;加強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等。 世界文明交流的啟示: 保持自身文明的獨特性;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青少年對待傳統文化的啟示: 積極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樹立文化自信等。 國家宣傳傳統文化的做法(建言獻策):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順應時代潮流,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國家統一與治理、民族交融】 1.感悟認識 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歷程的認識: 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對歷代政府邊疆治理的認識: 中央政府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逐漸形成并發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趨勢加強;邊疆地區逐漸被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對當今祖國統一問題的認識: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對維護國家統一的認識: 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統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國家統一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對中國歷史上民族交融的認識: 中央政府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與發展;民族交融促進了各民族共同進步;民族交融趨勢不可阻擋;保持民族多樣性是歷史的選擇。 對中國古代盛世與治世的認識: 實施正確、積極的治國政策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民生是國家治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關注、發展民生,國家才能穩定發展。 2.啟示、做法 中國古代王朝的興衰的啟示: 統治者要重視人民利益,愛惜民力;吏治清明是國家繁榮的有力保障;加強監督機制建設。 古今中外國家治理的啟示: 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根據國情制定國策;要積極吸取外來優秀文明成果等。 新時期加強民族團結的啟示: 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注定失敗。 作為青少年,維護民族團結的做法: 熱愛祖國,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心系各族伙伴,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堅決與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 (近現代史部分下期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