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好的家庭,一定要“立家規”。 ——每次遇到沖突,爭吵或者其他問題,都按照這個規則去解決。 很多人之所以在婚姻內耗,就是因為沒有固定的規則。 導致每次吵架,有時候聽你的,有時候聽我的,有時候冷戰了,甚至陷入內耗,不知道該怎么反應,怎么去處理問題。 也就是,每一次產生沖突,都是沖擊和壓力,你們要花無數的心理能量,去應對日常高頻的摩擦,感情很快就會出問題。 那么怎么去給這個家立規則呢? 1) 夫妻關系大于一切。 不管怎么吵,你們一定要記住,夫妻的關系才是最重要的。 比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都重要,如果小家庭的核心不穩,夫妻經常吵架,無話可說,有了很大的空間,那么各種親戚朋友,都能瓜分你們的利益,孩子也沒有辦法在安穩的環境里成長,父母更是會成為埋怨的對象。 所以結婚之初就一定要明確,如果老人干預家庭,以夫妻意見為主,照顧孩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伴侶的感受,不要覺得誰是應當去帶孩子,做家務的,要尊重和欣賞伴侶的付出。 就算吵架了,你要爭的不是自己的輸贏,而是怎么能讓關系更加舒服,更加順暢下去,能做到這一點,就能解決一大半的婚姻問題。 2) 講感情大于講道理,講道理大于指責和攻擊。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家庭背景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格也不同,一定會引發摩擦。 有時候很小的事情,兩個人就吵得不可開交,開始指責攻擊對方,覺得對方是特別糟糕的人,跟他在一起,簡直是自己瞎了眼。 可是越是指責,你就越是覺得伴侶應該承擔全部的責任,會越來越看不上他,而伴侶也會感受到你對他的攻擊,產生防御狀態,兩個人就會長期對抗,不再愿意聽進對方的話了。 當感情出現問題,一定要從情感層面入手——一個人不停惹你生氣,是因為他想要你關注他,不停跟你對著干,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已經太久沒有滿足了。 如果你沒辦法看到情感層面的期待,那么講道理,也是比指責和攻擊更好的。問題已經發生了,怎么吵架其實都是沒有用,兩個人要快速解決問題,快速去定位自己的情感需求,才能完成此刻的課題。 未被完成的課題,會一次次重復出現,你們會一次次為了同樣的事情,不停爭吵,直到你們有能力真的解決,那么這個問題就會消失。 3)至少要有一個人情緒穩定。 你們可以約定一個規則,當有一方情緒崩塌了,非常暴怒,痛苦,另一方要主動去當那個情緒穩定的人。 憤怒會引發對抗攻擊,你會覺得,憑什么我要情緒穩定,憑什么他傷害我我不能反擊?但其實伴侶這種狀態是在向你求助,他在極度的痛苦里,不知道怎么去表達自己的期待和感情。 你能幫助他識別情緒,引導他向你傾訴,婚姻危機也就預防了。而當有一天你也在痛苦里,你也想指責他,去發泄脾氣,他來成為這個穩定的人去引導你,只要有一方能夠保持理智,主動去承擔這個角色,另一方冷靜下來后,就可以角色變換,雙方都能夠得到滋養。 4) 雙方都要多要求自己,少要求伴侶。 放下不合理的期待,不要對對方伴侶有太高的要求,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他的事是他的事,你沒有辦法控制他的想法和行為,可是你的事是你的事,你要為自己做的事情完全負責。你可以多去想我還能夠做什么,我還可以做什么,你的視角就會越來越積極。 可如果你總是在想,他為什么不去做,他還能夠做什么,感情就會變成一種索取,夫妻之間就沒有辦法形成合力。 5)任何事情都要及時溝通。 任何事情,只要說出來,那就是有機會解決。 而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的,會壓抑在內心,會覺得對方不夠理解自己,對方很兇......漸漸地,改變了你對伴侶的認知,讓你覺得他不愛你了。 不管是什么問題,都要和對方溝通,不管是吵起來,還是真的好好坐下來談,至少你們都是有表達的,有解決問題的意愿,比能力更重要。 6)共同承擔責任。 你們是戰友,并不是在搶奪家庭資源,而是合作,共同來為這個家庭獲得更多的利益。 主動去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不要有托付心態,不要寄托伴侶來引導你,愛護你,他應該這么做,但如果他做不到,那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成長節奏不一樣,自己的責任一定要承擔起來。 照顧孩子也好,做家務也好,雙方都共同參與,而不是推諉扯皮,多一點擔當,婚姻就會更加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