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的科學,也是一種觀察方法。它既研究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探討個人在社會資源分配不平等上對機會的影響。與每個人密不可分,息息相關。 這部社會學入門通俗讀物由美國大學教授喬恩.威特所著。全書將經典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啟發并教會我們學會用社會學的視角看待世界,思考社會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并運用社會學想象力為創造更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工業革命的興起,城市化的發展,貴族制度的衰落,民主制度的傳播促使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從宗教觀轉向科學觀。 社會學孕育而起,開始致力于研究社會秩序和社會不平等,揭示隱藏在社會運行和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刻規律。 有的社會學家主要聚焦于宏觀社會學研究,著眼于整個社會或整個文明,以及廣泛的社會力量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方法。比如,迪爾凱姆、馬克斯和韋伯。 有的社會學家采用的是微觀鏡頭,自下而上開展研究,屬微觀社會學。主要聚焦于小群體的研究以及一個人的經驗和與他人的互動對說話、行為、思考和感受的影響。 具體來講只指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展現不同的自我。比如:在課堂上,會表現出嚴肅的一面;在聚會中,則看來活潑又輕松。 那么,日常的互動如何塑造了我們是誰、我們想什么、我們如何行動?作者在“自我和社會化“章節中更深入地討論了社會學家戈夫曼等人的思想。 ![]() 人類生活多樣而復雜,有關社會學的宏觀或微觀理論和闡述已富有多樣性。作者提綱挈領,將我們帶領到五扇門下,學會以社會學家的視角來探索我們為什么這樣思考和行動。這些問題包括: 社會秩序是如何維持的? 權力和不平等如何塑造結果? 互動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群體成員身份(階層、種族和性別)如何影響個人機會的獲得? 社會學家回應的方式? 全書的每個章節都是對以上五個問題具體的闡述,延伸至十個核心主題:文化、社會化、經濟與政治、人口、健康與環境、家庭、全球不平等…… 同時,作者也將社會學的三大視角穿插其中,讓我們能快速搭建概念性的框架,抓住各個社會學家思想的關鍵。包括: 功能論:強調社會秩序。代表人物:迪爾凱姆、帕森斯、莫頓 沖突論:關注不平等。代表人物:馬克思、杜波依斯、巴尼特 互動論:強調我們的日常關系和溝通的重要性。代表人物:米德、庫利、戈夫曼 ![]()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或正在經歷的深陷刷短視頻的行為,職場996的模式,網紅餐廳排隊現象,又或是聽到的、知曉的“時間貧困”“囚徒困境”“工具理性牢籠”等說法/理論,無不與社會學知認相關。 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說:“社會學的使命不僅是解釋世界,更是改變世界?!?/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