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自忠將軍墓 / chong qing 張自忠墓在北碚區梅花山上,是大重慶唯一的國保名人墓,陵園由紀念館、銅像、墳冢等組成。紀念館外觀米黃色,里面為圖片,展示了將軍戎馬倥傯的一生。這位英雄在抗戰爆發后,經歷過臨沂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1940年殉國于宜城南瓜店,誓不生還,死戰不退,殺身成仁,忠烈彪千秋。 紀念館正中是他的戎裝大像,濃眉大眼,表姿秀特。死后國共雙方都舉行了紀念活動,兩側有題詞,蔣中正的“英烈千秋”、李宗仁的“英風不泯”、 馮玉祥“藎忱不死”、教員的“盡忠報國”、周恩來的“為國捐軀”、朱德的“取義成仁”等等,都是為對這位抗日將領的崇高評價。 ![]() ![]() ![]() ![]() ![]() ![]() ![]() ![]() 將軍犧牲后,上峰下令,一定要運回遺骸,第五戰區部隊與鬼子激戰兩晝夜,死傷兩百余,終于在陳家集尋得墳冢,開棺奪骸,連夜運往陪都,隨后重修隆重安葬。 墓塋依山而建,兩側有步道,中間為馮玉祥題寫的“梅花山”,墳冢為青石拱形,嵌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題的“張上將自忠之墓”,旁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張自忠的弟弟張自明攜家人為他立的墓表。 ![]() ![]() ![]() ![]() ![]() 1943年衡陽的南岳忠烈祠落成,其目的就是“為國捐軀忠靈而設,千秋萬代、血食無替。”而入祀者就有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人,都是抗戰國軍犧牲的高級將領,現北京、天津、武漢都有紀念他的“張自忠路”。 看過一篇文章,講張將軍殉國后,日軍不許士兵觸碰張烈士,由軍官處理遺體,又以棺木禮葬之。靈柩途經宜昌時,全市下半旗,十萬軍民恭送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上空,祭奠群眾無一退卻。日機一彈未投,盤旋而去。最后作者說:“無論世道如何變化,只要尚有一絲善良未泯,有些事總能感動你。”這是被鬼子還是百姓所感動,多重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難以言說。 ![]() ![]() ![]() / 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 / chong qing 西部科學院在文星灣,免費開放,有惠宇樓、地質樓、盧作孚舊居、地磁測點碑等點。早年盧作孚發展航運、三峽鄉村建設時,就意識到科學對地方的重要性。1927年,他擔任峽防局局長后,整合資源,聯合翁文灝、黃炎培等人開始籌建嘉陵江科學館。 ![]() ![]() ![]() ![]() ![]() ![]() ![]() ![]() ![]() ![]() 1930年,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北碚成立,設理化、地質、生物、農林4個研究所。1934年遷至剛建成的惠宇樓。當時樓為該院理化研究所的辦公樓。惠宇樓呈ㄇ字形,兩層,磚木結構,屋頂為單檐歇山式。 1944年又成為西部博物館陳展大樓。這個自然科學類的博物館當時設了6個展館,今天它已不是博物館,為西部科學院歷史陳列館,但依舊能看到礦物、動物和人體骨骼等展,通過點、線接續著它的歷史。 ![]() ![]() ![]() ![]() ![]() ![]() ![]() ![]() ![]() 盧作孚舊居建于1944年,是一層青磚小樓,為盧作孚主持西部科學院和博物館工作時的辦公室和居所。盧作孚為合川人,是實業與教育復合型人物,以實踐探索救國道路,創辦有民生輪船公司、學校、圖書館、科學院、博物館等,這位“船王”也被稱為“北碚之父”,可惜1952年在運動中離世,成為時代悲劇的縮影。 ![]() ![]() ![]() ![]() ![]() 地磁測點碑,該測點由中研院物理所測定,西部科學院1945年立碑紀念。 ![]() / 峽防局舊址 / chong qing 國7“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包括10處子項:峽防局、紅樓、平民公園、農莊遺址、磬室、竹樓、柏林樓、數帆樓、晏陽初舊居、梁漱溟舊居,其中很多在北溫泉公園里。嘉陵江三峽指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而非著名的長江三峽。 上世紀20-30年代盧作孚在嘉陵江三峽地區搞的鄉村建設,是一種對理想型社會的構想,并付出智慧和實踐的運動,包括經濟自給與開放、教育普及、社會自治與公共精神、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等內容。它是多維度的協同,而非單一投入。其意義就是現代化的探索、社會改良、鄉土思想革新,以及對抗戰時期國家戰略的支撐,有著啟示性和歷史價值。 ![]() ![]() ![]() ![]() ![]() ![]() ![]() ![]() 峽防局舊址也是曾經的文昌宮,最早是胡南先創建的,稱“江(北)巴(縣)璧(山)合(川)特組峽防局”,其作用就是對付嘉陵江三峽周邊匪患,保障水陸及商旅安全的機構。 1927年盧作孚接任局長后,辦公地就在文昌宮,1936年將防務轉向綜合性的地方建設,改組為鄉村建設運動的實驗區署,也成為他們實踐的樣本之一。 ![]() ![]() ![]() ![]() ![]() ![]() ![]() ![]() ![]() ![]() 文昌宮緊鄰嘉陵江,建于廟嘴山上,為清代建筑,曾是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宮觀。文昌宮2011年落架大修后,成為盧作孚紀念館。這里是北碚建設的發源地,鄉村建設規劃就是在這里制定的,有圖片和實物展,以還原那段歷史。 山上還有航道信號臺,站在此處,嘉陵江兩岸的景色一覽無余。院里還有盧作孚、盧子英兄弟倆的立像。1940年張將軍的靈柩就運到了山下的北碚碼頭,蔣總裁、馮玉祥等各界人士還在碼頭舉行了公祭。■ ![]() ![]() ![]() ![]() ![]() 遠眺溫塘峽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 與同好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