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眼一年過半,夏至節氣到了,在這一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陽氣旺盛到了頂點,但是盛極必衰,在極致的陽氣背后,陰氣破土而出,長出了稚嫩的小芽。 夏至是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對人體氣血運行和臟腑功能都影響深遠,尤其是對于稚陰稚陽之體的孩子,稍有不慎便容易導致陰陽失衡,影響成長發育。 一、夏至五運六氣對孩子身體的影響 從夏至開始,五運六氣也隨之改變,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厥陰風木。 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從夏至開始,天氣便再沒有像之前那么涼爽的時候了。 孩子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對這天地的變化會比大人更加敏感,夏天心臟當令,在風火之勢下,很容易心胃火盛,出現口腔潰瘍、小便黃、愛上火等等。 同時肝木之氣旺盛,橫克脾土,也容易出現腹瀉、惡心嘔吐、耳鳴頭暈。 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少給孩子吃辛辣刺激、油膩重口味的食物,性質燥熱的食物更不適合了,雖然夏天陽氣向外,內里陰寒之氣很旺盛,但是也要用溫性和平性的食材去清補,或者用一些酸味的食物,來幫助收斂耗散的津液。 同時,也可以搭配夏至節氣推拿保健穴方,來給孩子進行推拿調理。 手穴: 平肝30,清膽30,清三焦30,清心15,清肺30,清胃30,補脾30,取天河 30,運水入胃30,清大腸30,下六腑30,逆內八30,清大腸30,揉板門+艮宮30,搓四橫紋30,掐四縫7,外勞30,捻手背7。 體穴(適量): 開三門 ,推胸降氣 ,順摩腹,三陰交,太沖,倒捏脊7,肝膽俞,搓摩脅肋。 推經絡: 推脾經(向上)+推膽經(向下)。 ![]() 二、夏至三靜法,保護好心陰和心陽 ![]() 夏至一陰生,夏至節氣,陽氣到達了頂點,陽極生陰,陰也冒了個小頭,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不僅要保護陽氣,也要注意呵護這一小點陰。 夏季心臟當令,對心臟的養護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且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心為火臟,宜靜不宜動,所以夏季要保護好孩子的心陰和心陽,就要注意保持心志的安定,身體才會跟著安定。 可以試試這個夏至三靜法。 視覺靜:都說久視傷血,比起長久的觀看電子產品對眼睛和陰血的傷害,閑暇時我們可以帶孩子多觀察自然,多看看水缸里的睡蓮開合,看看綠植樹木繁茂成長,穩健扎根,或者用毛筆蘸水在青磚水泥地上寫字,水跡蒸發的過程就好像心火都隨津液疏散掉了。 聽覺靜:五音對應五臟,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著脾肺肝心腎,其中羽音對應腎水。 代表的歌曲有平沙落雁和漁舟唱晚等,腎水足則能克制夏天旺盛的心火,就像燥熱的房間吹過一道濕潤涼爽的風。 觸覺靜:小動物散熱的主要部位,一個是舌頭,一個就是腳掌,我們人在手心中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就是勞宮穴。 勞宮穴是心經的穴位,夏天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手心是滾燙的,可以用溫毛巾幫孩子擦拭勞宮穴或者是對著手心扇風,手心涼,心不慌。 當然除了保持沉靜,養護陰陽,也要注意別過分的去耗散它,所以下面這三件事千萬別做。 三、平穩度過陰陽轉化,這三件事別做 ![]() 夏至節氣前后是陰陽平衡轉化的關鍵節點,想要保持穩靜,平和的度過,這三件事就千萬別做。 1.別行房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這兩天是陰陽轉換非常重要的節點,轉換不利就很容易耗傷元氣。 所以最好不要在這兩天行房,不僅會損耗元氣,還容易破壞體內的陰陽和諧狀態,之后也很難恢復。 2.別熬夜 古人在夏至和冬至這兩天非常注意養生防護,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別熬夜,平時熬夜就已經很傷身體了,要是在這些重要的節氣點上再熬夜,那對身體的傷害可以說不亞于平時的好幾倍。 晚上要早睡,中午也可以適當的休息,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午覺。 子時,是指晚上23點至凌晨1點,在這個時間段,陰氣盛陽氣弱,陽氣盡則臥,這就要準時入睡,保護陽氣。 午時,是指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在這個時間里,陽氣盛陰氣弱,陰氣盡則寤,可以選擇一個時間段,午睡半小時 讓五臟六腑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3.別過勞 有些喜歡鍛煉大汗淋漓的人,在夏至這一天先暫停一下吧,尤其是喜歡帶著小孩子去練習長跑、散打,參加各種武術集訓的,在夏至這一天一定要注意靜養,來度過節氣更替的時期。 還有平時身體就比較虛弱敏感的人、老年人、脾虛的人,更需要靜養來守護身體中的陰陽平衡。 四、夏至不過不熱,要注意補津液 ![]() 都說夏至不過不熱,打開天氣預報,氣溫也是動輒三四十度,出門不動都一身的汗,汗為心之液,只耗散不補充,對心臟的損傷是非常大的。 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對津液的補充,可以試試下面這兩種湯飲。 1.酸梅湯 夏天怎么能少得了這一碗酸梅湯,烏梅、山楂、陳皮、薄荷、桂花、冰糖…看著就口舌生津,酸酸甜甜的,既能生津除煩安神,又可以消食健胃行氣。 具體的材料、做法以及注意事項,都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查看。
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孩子都容易長痱子,在外面活動時間長了還容易中暑,這個時候三豆飲就派上了用場。 赤小豆、綠豆、黑豆、黃豆…根據需求各種不同的豆搭配著,既能防治夏季濕熱之氣關于旺盛引起的中暑、熱痱、瘡癰等,也有一定防治手足口病和痘疹的效果。 怎么搭配和具體功效,看下面的鏈接哦。 五、夏至陽氣盛,冬病夏治開始啦 夏至之后陽氣到達頂點,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拉開帷幕。 冬病夏治是中醫特有的調理方法。 所謂冬病,不是所有冬天得的病都叫冬病,而是指冬天高發的或者其他季節也有但是會在冬天加重的疾病,一般都是寒性、虛弱的疾病,像慢性的性咳嗽,泄瀉,感冒、鼻炎、哮喘、關節問題等。 所謂夏治,為什么要選擇夏季來調理冬季的疾病呢? 自然是因為夏季天氣溫暖,自然界和人體陽氣都非常旺盛,肌表腠理也都打開了,可以通過三伏貼、針灸、艾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陽氣,祛除寒邪,調理疾病。 很多有類似疾病困擾的人在冬天都發作的很頻繁,但是到了夏天陽氣充盛,病邪就被壓了下去,讓人感覺疾病好像已經有所好轉,但其實這只是暫時的壓制,我們要抓住時機,借助自然界充盛的陽氣,把病邪連根挖走,冬天會好過很多。 夏至并非只有暑熱,更是天地給孩子成長的催發,都說夏至不鋤根,秋天少收成,如果能在夏至時節護好孩子的稚陰稚陽,他們的體質便像夏天的禾苗一樣,根基深扎,枝葉舒展。 生活處處有中醫,想要健康,就要學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實中醫思維知識,在我們群里,每天都有很多這方面的自發討論,大家踴躍分享各自的認知、見聞、經驗,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在討論中提升思想,在實踐中增長能力。 想要走進中醫、了解中醫育兒的朋友,不妨加入我們這個溫暖而正能量的大家庭,和大家一起抱團學習。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近期文章導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