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吃三白,濕氣不來”!建議中老年人:每周煮2次,脾胃好了,濕氣跑了,人更長壽! 1.白扁豆:白扁豆可是被中醫稱為“祛濕第一豆”的存在,中醫常用它來入藥。而且它不僅能化濕氣,還能調和脾胃,具有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之功效。 《本草綱目》中就記載稱:“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群也可以用它。 白扁豆的淀粉含量高達50%以上,平時可以用它代替部分細糧,煮粥、做豆漿都很不錯。 2.芡實(雞頭米):芡實又名“雞頭米”,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并稱為“水八仙”,在中醫本草中應用的歷史長達千年,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為上品。 芡實本來就長在水里,所以特別能“化水”,有很強的利水滲濕作用,而且它味道甘淡可口,不礙脾胃運化,性味也比較平和,適用性更廣。 同時它還是脾腎雙補的好食材,可以提高脾胃功能,緩解腎氣不固導致的腰膝酸軟等不適。 平時大家吃的一般都是它的干品,七八月份鮮雞頭米開始上市,能買到的朋友建議都嘗嘗,口感軟糯香嫩,入菜、煮糖水都好吃。 3白茯苓:老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古人盛贊它為“四時神藥”。 茯苓有健脾養胃、促消化的作用,能幫助改善脾胃虛弱的困擾。還可以通過健運脾肺功能達到利水滲濕的目的,也是祛濕的常用藥,而且茯苓性味較平和,利水而不傷正。 同時它還具有寧心安神、助眠的功效,夏季容易心火旺,心煩失眠,也可以用它來調理。 茯苓藥食同源,也常出現在美食里,比如北方的茯苓餅,南方用它燉靚湯。 三白這樣吃,功效翻倍 這三白也可以一起食用,搭配其他養生的食材,功效更強。 給大家推薦2個家常的食療小方。 1.茯苓芡實扁豆粥 食材:茯苓10g、白扁豆10g、芡實10g、粳米50g、姜絲適量、紅糖適量。 做法:上述食材加水煮成粥即可,糖尿病人群不要放糖,如果有氣血虛、便秘問題,可以取2-3顆紅棗去核一起煮。 粳米健脾益胃、溫陽散寒;生姜溫中散寒,特別適合胃痛、胃寒的人;紅糖既能調味,也能活血。搭配三白一起煮,有健脾祛濕、暖胃散寒的功效,脾胃虛寒的人群也適合。 2.改良八珍餅 這個方子改良自健脾名方八珍糕,在原方的基礎上,去掉了黨參、白術,換成了紫蘇葉和雞肉,口感更加細膩美味,而且越嚼越香,讓人吃了還想吃,能幫我們增進食欲。 同時紫蘇還有和胃止嘔、散寒的作用,也能解雞肉的膩。 日常當成早餐餅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有香味,沒有藥味,口感非常好。 1.白扁豆、蓮子、薏米、芡實蒸至軟爛后用刀碾碎,山藥蒸熟后搗成泥,放入茯苓粉混合均勻。 2.加入雞肉泥、雞蛋、紫蘇葉碎和清水,調成酸奶狀的糊,加鹽、胡椒粉、花椒粉調味。 3.將紙用油潤濕,擦一遍鍋,放入餅糊,煎一分鐘即可翻面,兩面煎熟即可出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