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與靖難之役哪個難度更大? 盡管相較于明太宗朱棣,我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崇拜更多,但就玄武門之變與靖難之役這兩件事,我還是傾向朱棣一方——二者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甚至堪稱云泥之別。 ![]() 其中靖難之役的難度如天上之云,玄武門之變雖難度極大,相較之下卻似地上之泥。當李世民率八百死士奮戰擊敗李建成、李元吉,控制其父李淵,一舉拿下長安城,完成改朝換代的關鍵局時;同樣僅靠八百死士九死一生拿下北平城控制權的朱棣,在靖難之役中,這僅僅是最簡單的第一關。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中,直接對手李建成與他僅隔一箭射程,最終對手唐高祖李淵不過在幾里外的皇宮內院;而朱棣的靖難之役中,最終對手朱允炆遠在數百公里外的南京,這一路要經歷的艱難險阻絲毫不比唐僧西天取經少。 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初始兵力對比為兩三千比八百,李建成自認優勢在握;靖難之役開局時,朱棣與朱允炆南軍的兵力對比僅為八百對至少六十萬,我甚至認為“優勢在我”都不足以形容這一局面。 ![]() 除兵力外,再看背后支持。李世民有整個秦王府的眾多良臣猛將為后盾,朝廷中也有不少傾向天策上將的大臣為其發聲;但朱棣身邊如張玉、朱能、丘福等人,即便在大明兩百余年歷史中也不算第一梯隊名將,如何能與凌煙閣群星相比!初期社會對朱棣的支持幾乎為零——不過是藩王謀反罷了,你既謀反,證明建文帝看得準,早該削藩。 因此,若說我曾提及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勝率無限接近零,那朱棣靖難之役的勝率恐怕要跌至負99.99%。 玄武門之變至少有規劃與流程。雖實現難度堪稱地獄級別(若李建成當日清晨未出現便會失敗),但何時動手、何時擊殺、何時控制大內,皆提前設計;靖難之役則不然。靖難之役完全無計劃——如何作戰、攻擊目標、將遇困難、最終如何與朱允炆見面(注意是見面而非作戰),皆兩眼一抹黑,可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 若玄武門之變的成功依賴齊王李元吉的失誤、守將常何的堅持與尉遲敬德的決絕,其關鍵仍在人的主觀能動性;而靖難之役中,朱棣能存活,則需老天爺助力——龍卷風刮倒南軍大旗、沙塵暴遮蔽視線、欲偷襲河對岸的李景隆正愁無渡,次日河水竟自動結冰。這些皆超出人力范疇。 最后看心態:李世民在玄武門是一錘子買賣——成則登大寶君臨天下,敗則當場格殺,一了百了,長痛不如短痛,倒也痛快。 但朱棣的靖難之役持續三年千余日,無希望、無支援、民心不向,眼見北平城一同出發的將領部下死的死、傷的傷,隊伍人數日益減少;南軍卻如無底洞,殺一批又來一批,何等絕望。 盡管我始終認為李世民各方面能力高于甚至遠高于朱棣,然而在心理承受力上,天策上將未必能熬過如此漫長的歲月。以至于當姚廣孝提議朱棣繞過山東直取南京時,朱棣已顧不得計劃成功率,心中只覺“別折騰了,死就死吧,痛快點”,這日子一天也不想過了,誰料最終竟成功了。 ![]() 姚廣孝 因此,我讀史時常有神奇之感,尤其看到劉秀、李世民、朱棣等人時——他們的經歷在旁觀者看來,說十死無生都算輕了,總覺有一股神秘力量操控世界棋局。 試想,若讓劉秀的舊主劉玄主政亂世,讓李建成登太宗之位,或讓朱允炆繼續胡來,他們或許不差,但能比劉秀、李世民、朱棣更出色嗎?顯然不能。 魏晉南北朝至隋末亂世四百余年后,華夏大地被草原勢力奴役百年后,似乎需要李世民、朱棣這樣的人物維持好不容易穩定的局面,因此必須給他們上位機會,而最終上位的李世民與朱棣也完成了應完成的使命。 因此總有人說,這世界像一個巨大的程序,恍惚間我也會信上幾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