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虛空中形成有形實體,是無中生有。 有形實體的出現又體現了虛空的存在,是有一就有二。 虛空和有形實體交融而產生“三”,這個“三”是除虛空和實體外另有一個“中”,介于有形和虛空之間,變化平衡,各種人事物的變化平衡點都不一樣,因而生發顯現萬種不同的現象,是謂萬物。
做個簡單比喻 一張白紙,代指一個虛空,是一個空白的“無”,畫一個“一”,是虛空中生出有形實體,是一個“有”,是道生一,無生有。 有一個有形的“一”出現,我看到“一”的同時,也看到了白紙空白的存在,“無”因“有”而顯現。 “一”背負白紙虛空,而顯現出“一”這個有形筆畫,是謂“負陰而抱陽”,倚靠陰(虛空白紙)而顯現陽(有形筆畫) 虛空和有形交合,虛空(陰)和有形(陽)之間必然會生成一個介于中間的東西,我稱之為“中”(和)。 就是內、外之間的中。 萬物的中,虛實陰陽相交的氣都有一個平衡點,也就是“和”的點,每個事物都有其不同的協調平衡點,體現在現象上就是變化出的各種不同的事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即是陰陽交合之物,陰陽永遠是交織在一起的,有一樣,就必須有與它相反相成的另一樣。
孤、寡、不谷,是需要支持,需要幫助,需要進步的狀態,但卻是人們排斥的,因為沒有人喜歡孤獨寂寞和不完美。王公用這些人們厭惡的東西來稱呼自己,一來,擴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讓自己得到眾人支持與幫助,擴展了自己進步的空間;二來,把自己放回到眾人之中,去除傲氣,與眾人融入;三來,守柔示弱是負陰,身居高位是抱陽,陰陽調和平衡方可長保。
很多時候,我們去做了對某人事物看似損害的事情,實際上是在增益他,去做了增益他的事情卻是在損害他。就像王公自稱孤寡不谷,看似損害聲譽,實則增益其威望,若王公已是身居權貴之人仍驕傲蠻橫目中無人,帶來的只能是眾人的唾棄和背離。其他事件同理,個中滋味值得細思。
很多事情是要分具體情況而定的,你認為的對的行為不一定能拿到對的結果,因此,我聽到的別人講的道理,也要針對他人適宜的情況再去教導給他人。
所以,還是要靈活一點,做人做事要有一定的韌性,是不是棟梁之材還要看能不能承受的住壓力,因此,過于剛強的房梁易斷,我將要把這個道理作為我學習的基礎入門道理。
——細究三日,感覺總不得要旨,此篇隨筆感悟,不甚滿意,但于我個人而言,實有所悟,分享給大家,各取所需,貽笑大方,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師友批評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