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家好,我是花熹。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我的熹粉們還好嗎? 短短一個月,父親已經住了兩次院,最近才剛剛從同濟出來,還是心血管方面的老問題。 在一醫院住院做造影發現的,到亞心那邊,專家建議搭橋。 到同濟,專家說不用搭橋,可以再安一根支架。 各種權衡利弊下,我們選擇了同濟。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才發現健康是壓倒一切的東西。 去年老爸還閑聊時想到北京去看看,我說放暑假帶他去。可惜現在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 心臟不好,又加上腿也不好,也不知幾時才能成行。年齡一日老似一日,也不知道有沒有去首都的那一天。 不知是從哪一年,爸爸的耳朵就出了問題,說話聲音小一點,他就聽不到。打他的電話,十次有九次都很難接到。 他本身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也就愈加沉默如山了。 但作為父親的女兒,花熹認為,人到了老年,少說少聽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2. 現在經常因為在網上的某個發言,而引發爭議、罵戰和站隊。 一個熱搜出來,立刻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跳出來指責,而往往事情發生反轉之后,又會有另一撥人搶占道德的制高反殺。 現實生活中也一樣,一件小事也可以將它放大,被人無限解讀。 生活里太多紛爭,都源于我們急于用片言只語定義他人。 少說話,是留出讓事實沉淀的空間,也是給他人體面的留白。 3. “多數爭吵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是想證明自己正確?!?/p> 人總有一種錯覺,以為參與一切就能掌控一切,卻忘了每個人的人生課題終要自己承擔。 朋友婚姻出現裂痕時,是勸和還是勸分? 孩子不懂事,是疾言厲色還是和風細雨? 伴侶不合拍,是磨合繼續還是及時止損? 有些問題終究是要靠當事人自己去解決,就算是同一情境,處理也并不盡相同。 甚至還藏著巨大的bug,隨時讓你跌進去。 4. 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少”里。 就像老木匠做家具,總要留些縫隙,為木料的伸縮留余地;人生也需要留白,在沉默中看清真相,在邊界里守住本心,在清醒中拒絕透支。 或許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不多言,不越界,不貪便宜,讓日子在自己的節奏里,慢慢生長出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