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伏天里,古人可沒有空調冰飲, 卻自有其從容應對的高明法子。 他們深諳“熱極反涼”的玄機,一盞溫熱的茶湯,便是對抗酷暑的智慧密碼。唐代陸羽在《茶經》里早就點明:“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古人手中那杯熱茶, 藏著比空調更悠長的清涼。 ![]() 這并非玄學。 中醫講“春夏養陽”。 三伏天人體毛孔大開,氣血外浮,內部反而偏虛寒。此時猛灌冰水,無異于向虛弱的脾胃投擲寒冰,容易閉住汗孔、困住濕氣,形成“外熱內寒”的局面。 一杯溫熱清茶入喉, 反而像給身體內部打開了一扇通風的窗。 熱茶微微發汗,汗液蒸發帶走體表熱量,實現“以熱制熱”;茶湯還能溫和補充津液,促進氣血流動,驅散困頓身體的濕濁之氣。看似矛盾,卻真正契合了“順時養生”的大道。 ![]() - 三伏天飲茶 -
![]()
![]()
![]()
![]()
![]() - 飲茶遵循 - 溫度: 溫飲為佳。 避免滾燙灼傷口腔食道,也切忌貪戀冰鎮茶的短暫刺激。 時間: 晨起一杯淡茶生發陽氣;餐后半小時飲茶助消化;午后一盞茶驅散昏沉;入夜則宜淡飲或不飲,以免影響睡眠。 濃度與量: 淡茶溫飲最養人。避免濃茶過量增加身體負擔,尤其空腹時。一日總飲水量中,茶可占一部分,但勿完全替代白水。 體質有別: 陰虛內熱者(常感燥熱、手足心熱)可選綠茶、白茶、生普;陽虛怕冷、脾胃虛寒者更宜紅茶、熟普、老白茶;平和體質選擇范圍最廣,順應時節即可。 ![]() 古人手中的那盞熱茶, 從來不只是解渴的飲品, 更蘊藏著順應天時的生活智慧。 三伏酷暑,與其依賴空調冷飲的短暫壓制,不如效仿古人的從容——一杯溫潤香茶,讓身體由內而外地通透舒暢,汗出而身心輕安。 真正的清涼,是讓身體與自然和諧共振。 ![]() 【互動】 圖片|弘益茶道美學圖庫 編輯|羨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