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透醫理】李東垣思路處理腎結石、陰濕帶下等下焦疾患的底層原理 作者:tsp南極 總體氣機狀態 我在之前的醫案中說了整理一篇文章,好好講講李東垣思路治療腎結石的原理: 是時候抽時間整一下了。 不太熟悉人體氣機升發路線的朋友,可以先把我之前寫的文章讀一下,自然明白陽氣升發的鏈條: 亦可閱讀熙越師姐的公眾號,她花了大量的時間深耕李東垣的思維: 現在我解釋一下脾胃虛弱、谷氣下溜之后,人體整體的氣機運行狀態。 食物進到胃里頭之后,經過中焦脾胃運化以及下焦腎陽的熏蒸,水谷之氣就會從中焦上行,升騰到上焦,然后經由心肺的力量宣發到四肢百骸,這就是李東垣所謂的行陽道。 只有按正常路徑升發后的營養物質才能被人體利用! 假如脾胃虛弱的話,就像是煮飯的鍋漏了,鍋里的東西都掉下去,這一部分水谷之氣就會沉入下焦,閉塞下焦氣機。此時未經上焦氣化的這部分水谷之氣,就已經成為廢水廢液了,沒有營養作用,與危害身體的濕邪差別不大了。 如下圖所示: ![]() 這就導致:
對上焦的影響: 肺氣虛弱、心火熾盛 先說對上焦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上焦的心肺受到中焦水谷之氣源源不斷的滋養,現在把補給斷掉了,后果有二:
這就是李東垣說的心火亢甚的發病經過! 《脾胃論》 李東垣 經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病人飲入胃,遽覺至臍下,便欲小便,由精氣不輸于脾,不歸于肺,則心火上攻,使口燥咽干,是陰氣大盛,其理甚易知也 大家看,這里李東垣基本上是說大白話了。脾胃虛弱、升浮無力,導致喝進去的水直接內陷,小便就變得頻數。 上焦缺乏【能營養人體的水谷之氣】,心火熾動,熱力只能白白干燒,導致灼傷血脈中的血液。 下焦多出來一大堆【沒法利用的廢水】,腎臟膀胱被壓迫,小便頻多。 注意,這里李東垣說的陰氣大盛與現代意思不完全一樣! 陽氣升騰的過程,李東垣稱之為行陽道、行春夏之令。 氣機收斂、下降、封藏的這個過程,李東垣稱之為行秋冬之令,亦或是行陰之道。 李東垣說的陰氣大盛,指的是人體氣體下降過度。古人說陰陽,有時候指代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容易造成后世學習者的誤解。 這是因為古人想問題比較詩情畫意,重視感覺—— 春天夏天植物向上、向外、生長茂盛; 秋天冬天瓜熟蒂落、秋收冬藏。 古人從春夏秋冬中看到了人體的運行規律。 咱們學中醫,如果想要讀懂古人的文獻,必須要有一點詩情畫意的想象力。 特別是學習李東垣這種喜歡取象于天地的醫家時,閱讀其文獻最好在窗邊,讀累了就看一下窗外的自然風景,自然能心領神會。 對下焦的影響: 不在沉默中爆發, 就在沉默中滅亡! 現在我們來說說對下焦的影響: 經過上焦心肺氣化之后的水谷之氣就成了津血,是可以營養人的。 一部分經過肺臟的宣發功能以及心臟的推動,充滿肌表皮毛(繼續行陽道、行春夏之令)。 另一部分經過上焦肺金的肅降、下焦腎水的封藏功能(所謂的行秋冬之令),這些營養物質就會轉化為人體最為寶貴的腎精儲存起來。 人體就是要升降全部具備,不多不少,這樣才健康。 水谷之氣若是不能升浮,直接從中焦墜落下去,那就是純純的礙事的濕邪廢水! 下焦肝腎被濕邪閉塞,如果患者下焦陽氣還能打,不愿意屈服于濕邪,那么在下焦陽氣的煎熬下,這些廢水就會煎熬成濕熱。 這種類型的濕熱,如果只是純粹利濕熱,不健脾胃的話,往往是一開始有效果,后面效果就差了。配合健脾胃才能除根。 這也是為啥我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胃升陽氣)+四妙丸(苦寒清除下焦濕熱),既可以治好男性的陰部潮濕瘙癢、男科病,亦可處理女性的帶下異常、陰部發炎之類的疾病。 如果濕熱繼續堆積,就會形成有形的病灶,這就鏈接到我上次的文章了: 大家再結合一下自然現象想一想,一大堆濕熱蓋在腎陽上面,腎陽又沒有完全放棄抵抗,就這樣不斷積蓄力量,最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沒錯,如下圖,火山噴發—— ![]() 當腎陽掙脫束縛,裹挾著濕熱噴涌而出的時候,就像是火山噴發,積攢在地底的熱力洶涌而出,用毀天滅地的勢頭埋葬整個城市(例如可憐的龐貝古城)。 此時由于積攢下來的陰火噴涌上行,整個人會覺得非常的煩熱燥熱,此時反而不似虛象。濕熱所過之處都會受到影響,沖到肺為咳嗽,沖到上部的皮膚就發為頭面部的皮膚病······ 下焦升逆的濕熱陰火與上焦虛亢的心火合并,一時間沖天而行,勢不可擋。李東垣仿佛看見了體內經脈的氣機流動,直言—— “督脈,其盛也,如巨川之水,疾如奔馬,其勢不可遏” “陰火上沖,作蒸蒸而躁熱。上徹頭頂,傍徹皮毛,渾身躁熱,作須待袒衣露居,近寒涼處即已,或熱極而汗出而亦解” “有時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痛必臍下相火之勢,如巨川之水,不可遏而上行,使陽明之經逆行,亂于胸中,其氣無止息,甚則高喘,熱傷元氣,令四肢不收,無氣以動,而懶倦嗜臥。以其外感風寒俱無此證,故易為分辨耳!” 那么如果患者一開始就下焦腎陽不足呢?下焦一被濕邪閉塞,由于腎陽本就不足,所以正氣直接舉手投降,那么就直接變成寒濕證了,直接進入“寒中”,跳過了“熱中”。 由于下焦腎氣對中焦脾胃之氣有支撐作用,所以此種情況下,不可以純粹健脾胃、升陽氣,必須配合培補下焦腎氣。 不配合振作腎陽的話,必然治不好!甚至還會更難受!有的人說什么黃芪拔腎根,就是這種情況。其實說白了就是配伍不夠全面,沒有把病機全面覆蓋住。 腎氣后繼無力,用黃芪咋可能有效果呢?人不行別怪路不平,這事怪黃芪?怪你自己! 虛勞精虧、腦力差、精神不好,必須少火生氣,大劑附子反而不如小劑量 以上文章可以仔細參考一下。 此外,我得說一下,脾胃虛弱導致的下焦濕熱,它發展到后面,陽氣也會慢慢的散失,最后轉為陽虛,看著是熱,最后必然化為寒,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因為人體的營養利用率太低了,物質補充不夠,下焦陽氣豈能獨善!下焦的燈油補充不利,燈火豈能獨燃?吃老本而已! 李東垣在書中時時提到初為熱中、末為寒中,其表述多變,然底層邏輯一也。 這個過程讓我想到了大文豪魯迅的一段話: 《紀念劉和珍君》 魯迅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疾病初期的燥熱之象,本就是人體自救的表現,不在沉默中爆發,那就會在沉默中滅亡,最后正氣徹底衰敗下去。 順帶一提,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年輕的時候極其反對中醫,但其實在他晚年的日記中,常常出現使用中藥治病的方法記錄。 魯迅雖然棄醫從文,但是我想,他始終沒有放棄希波克拉底誓言,醫生治病的心是不分中西的,是可以超越歷史偏見的。 破除心中的偏見 有一些剛剛畢業的朋友,由于臨床經驗不多,所以對治標與治本的理解還不透徹。 就拿我這篇文章為例子,有一部分朋友就會問: “既然我們已經確定了這個病其根本原因是脾胃虛弱,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在出現濕熱假象的時候,用一些清熱祛濕的藥物? 大家都知道清熱祛濕的藥物本質上是會寒涼脾胃、妨礙消化的,本質上是礙胃的。 我純粹健脾胃不行嗎?” 我這里打個比方—— 比如有一個公司他的倉庫總是著火,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安全管理不夠規范,總是有保安在倉庫里抽煙(病之本)。 而沖天的大火就是病之標。火已經起來了,你去抓著保安去問責有用嗎? 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滅火,否則人跟倉庫全都燒成灰了(治標瀉陰火),第二,要教訓辦錯事的人,讓他不要在倉庫里抽煙了(治本補脾胃)。 事實上李東垣在書中反復提到一個思想—— 有熱的情況下,要從權加點清熱藥,但是你不要加太多,反客為主。加多了之后,補脾胃的藥力無法覆蓋住清熱的藥力,那么脾胃更傷,熱反而還清不掉了!補脾胃的力量壓過清熱劑,這樣才能成功清熱。 例如: 《脾胃論·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大抵此法此藥,欲令陽氣升浮耳,若滲泄淡味,皆為滋陰之味,為大禁也;【南極按:這里說的滋陰,指的是強化人體下降能力的藥物,即所謂行秋冬之令】 雖然,亦有從權而用之者。 如見腎火旺及督、任、沖三脈盛,則用黃柏、知母,酒洗訖,火炒制加之,若分兩,則臨病斟酌,不可久服,恐助陰氣而為害也。 小便赤或澀,當利之,大便澀,當行之,此亦從權也,得利則勿再服。 此雖立食禁法,若可食之物,一切禁之,則胃氣失所養也,亦當從權而食之,以滋胃也。 【南極按:所以我治病,忌口沒有特別嚴格,過度嚴格的忌口,令人心情抑郁不伸,反而妨礙脾胃的升發】 《東垣試效方·益氣聰明湯》 如煩悶或有熱,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若此一味多,則不效,如脾胃虛去之,有熱者少用之。 《蘭室秘藏·瘡瘍門·救苦化堅湯》 如本人素氣弱,其病勢來時氣盛,而不短促者,不可考其平素,宜作氣盛,而從病變之權也。宜加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防己之類,視邪氣在上、中、下三處而用之。 假令在上焦,加黃芩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中焦,加黃連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下焦,則加酒制黃柏、知母、防己之類,選而用之。 如本人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加酒制大黃以利。 (中略) 大抵用藥之法,不惟瘡瘍一說,諸疾病,量人素氣弱者,當去苦寒之藥,多加人參、黃芪、甘草之類,瀉火而先補其元氣,余皆仿此。 濕熱比較重的情況下,你如果強行去升提氣機,不夾雜任何化濕的藥物,那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這個濕熱被你撩撥起來,飛的到處都是,那后果不堪設想。 同樣的道理,如果胸中有痰阻,也是要配合一些化痰的藥物,你如果單純的去升動氣機,氣機往胸口上升,痰堵在這不讓氣機往上走,人就會異常難受: 70歲老人大葉性肺炎、腸梗阻、反復高燒40℃、說胡話、住院治療無效:經方大合方挽回! 大家可以看看我以上的醫案,我治療重肺炎,解除表證的同時,我還要配合足量的化痰藥物。 解表藥物是向上向外走的,要抵達肌表必然通過肺臟。如果肺里頭的痰不給解表藥物讓道,那人就會非常難受,解表也會失敗,所以才要配化痰藥物,這個道理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吧!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醫理,所以涉及具體的用藥方面層面的東西并不是很多,但是把這些道理想通了之后,用藥應該是比較順手的事情。 比如李東垣治療下焦濕熱的時候,常用的藥物其實就是那幾個藥,翻來覆去用。 我們可以根據現代的一些用藥方法,把黃柏,知母等藥物做替換。 我們學李東垣。倒不是說一定要在用藥上跟他一模一樣。形似是比較淺的。 那些李東垣說的可以從權考慮的用藥,我們可以在李東垣的基礎上往前再繼續深挖,多一些選擇。 比如我之前那篇腎結石醫案,我就是用五金排石湯去清除下焦的濕熱,給下焦腎臟松綁: 如果單純用黃柏、蒼術、防己之類的藥物,療效可能并不會有多好。結合專病用藥,效果就會突出。 正如李東垣治療眼科疾病的時候,會在基礎思路中加入眼科專藥。由此可見,李東垣也是會采用辨證論治+專病專藥的模式的。 理法方藥全面貫通,不偏廢某一方,這才是中醫。 只知講理,落不到地面,那是坐而論道。雖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但是我可以很不客氣的說,聯系不到實際的道,是假東西,是迷魂湯。真正的道,一定是與實踐合一的。 記幾個經驗方,不知辨證論治為何物,此為有術無道也。雖說“有術無道,止于術”。但我看到的事實卻是,大批大批的學習者不滿足于“知其然”,而是想要追求“其所以然”,因此不斷勤求古訓,用古人的思路貫通現有的技術。 在下不喜坐而論道,也不怎么寫醫話,喜歡結合實際醫案去講醫理。也希望諸位能夠享受這種理法方藥完全暢通的舒適感。 ![]()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與方劑都是為中醫同仁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私自試藥,否則后果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