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好,我是梁醫生。 一到夏天,不少人總覺得心煩氣躁,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還有些人明明沒做什么,卻困倦乏累、頭昏腦漲,渾身酸黏不清爽,連胃口都變差了。 這些煩人的“小毛病”,其實是夏天最常見的三種“邪氣”——熱邪、暑邪、濕邪侵襲人體所致。 今天,梁醫生就教大家巧用身邊食材,調飲三杯養生水,既能應對這些夏季常見問題,又能為心腦血管保駕護航,助你安安穩穩過夏天。 一. 清心降火飲 夏季五行屬火,與心相應,易生“心火”,導致心煩易怒、面紅口渴、入睡困難、睡不安穩、舌尖發紅、小便黃赤甚至心慌氣短等癥狀。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增加心梗風險。同時,高溫還可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從而誘發心血管意外。 此時,清心降火、養護心脈尤為重要。 【組成】丹參 10 克,蓮子心 5-7 枚,淡竹葉 9 克。 【煎服法】上述三味藥材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約 500 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 15 分鐘,濾渣取汁,溫飲即可,每日 1 劑。 ![]() 丹參色赤入心,能活血化瘀,疏通心脈氣血。還能養血安神,是調理心系問題的要藥; 蓮子心苦寒,擅長清泄心經實火;淡竹葉甘淡微寒,能導心火下行從小便而出,清心除煩效果佳。三藥配伍,清火而不傷正,活血而不耗血。 二. 解暑生津飲 暑為夏季主氣,其性炎熱升散,易耗氣傷津,導致口干舌燥、身熱汗多、精神不振、渾身乏力等癥狀。 暑熱之邪直接侵襲人體,還可能出現發熱、大汗淋漓、頭暈頭痛、惡心欲嘔,甚至胸悶氣短、暈厥等“中暑”癥狀。此時,解暑生津是關鍵。 【組成】西瓜翠衣(西瓜最外層青皮及相連的少量瓜瓤)200 克。 【煎服法】將西瓜翠衣洗凈、切成薄片或小塊,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約1000-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 10 分鐘,放溫后飲用,可代茶頻飲,當日飲完。 ![]() 還可根據具體癥狀靈活加減: 若兼輕微發熱、咽喉不適,加薄荷葉6克(后下)、金銀花10克,辛涼透表清熱;若兼頭身困重、脘腹脹悶加鮮藿香10克、白扁豆15克,芳香化濕醒脾;若兼口干舌燥、汗多神疲, 加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益氣養陰生津。 西瓜翠衣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是天然的消暑佳品。清代名醫王孟英的經典方劑——“王氏清暑益氣湯”中,就有西瓜翠衣的身影。 相較于西瓜瓤,翠衣解肌透熱、清解暑邪的功效更強,且性質更為平和,不易助濕。 三. 健脾祛濕飲 夏季雨水多、濕氣重,人體易受濕邪困擾,表現為頭重昏沉、口中黏膩、身體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粘滯不爽(粘馬桶)、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厚膩等。 此時應以健脾祛濕為調養重點。 【組成】五指毛桃 15 克,薏苡仁 20 克,茯苓 15 克。 【煎服法】薏苡仁提前浸泡 1 小時,與五指毛桃、茯苓一同放入砂鍋,加 1000 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 30 分鐘,濾去藥渣,取湯液飲用。可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 五指毛桃又名“南芪”,其補氣健脾之功類似黃芪,但性更溫和,不易上火,且兼具行氣利濕之效,能振奮脾陽以運化水濕。 薏苡仁利水滲濕力強,能直接導濕下行,兼能健脾清熱。茯苓健脾滲濕,能健運中焦以化濕氣。三者配伍,補瀉兼施,能溫和而有效地化解濕濁困阻之象。 這三杯“養生水”,專克夏季煩人的火、暑、濕,簡單又實用,在家就能輕松搞定。選一杯適合自己的,動手做起來吧! 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