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方藥中 經方學會 2025年08月01日 11:08 吉林 自擬四方治療肝病腹水 方藥中教授業醫40余載,在中醫辨證論治研究方面頗多建樹,且臨床經驗豐富,特別長于對肝病的治療,方老自擬蒼牛防己湯等4首方劑治療肝病腹水,療效尤佳。 一、消水方劑及用法 蒼牛防己湯:蒼白術各30g、川懷牛膝各30g、漢防己30g、大腹皮30g。 用法:每日1劑,每劑煎2次,頭煎煎50分鐘。空腹服藥。服藥期間,絕對忌鹽、忌堿。服藥后,小便增加在每日1000ml以上,腹水消去大半時,即應停藥。不宜長期久服。 方義:方中漢防己、大腹皮有較強的利水作用;蒼、白術同用,健脾化濕;川牛膝、懷牛膝同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滋養肝腎,方中藥味不多,但皆用大量,取其功專力大。一般情況下,服用1~4劑即見效,且其利水作用持續時間長,停藥后小便量并不減少。 但此病畢竟是本虛標實之證,若正虛不支者,宜加扶正之品。如 二、腹水消退后的治療方法 肝病腹水,多本虛標實之證。腹水消退,乃標證得以緩解,而本虛尚未恢復。因而,腹水消退,即應治本。 關于肝病之本,宜辨證分析。方老通過多年臨床觀察,認為本病定位以肝、脾、腎為主,總結出3類證候,并自擬3方分別施治: 1.辨證以脾氣虛為主,兼氣滯血瘀者 癥見乏力,納差、便溏,胸肋悶滿,肋下隱痛,舌淡暗,苔薄白,脈濡細等,宜健脾益氣為主,佐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每日1劑,或服2劑停1日,或隔日1劑。每劑煎2次,頭煎煎 50 分鐘。 2.辨證以脾胃氣陰兩虛為主,兼肝郁氣滯者 癥見乏力,納差,胃脘脹滿疼痛,手足心熱,胸脅滿悶,脅下痞塞疼痛,舌偏紅,苔欠潤,脈細弱等。宜脾胃氣陰雙補,佐以疏肝理氣, 每日1劑,或服2劑停1日,或隔日1劑。每劑煎2次,頭煎煎50分鐘。 若大便溏者,酌減生地用量;若血瘀證明顯,可加丹參、雞血藤各30g,名丹雞黃精湯; 3.辨證以肝腎陰虛為主,兼氣滯血瘀者 癥見脅肋部脹滿疼痛,口干,尿黃,舌偏紅,苔黃少津,脈弦數等。宜滋養肝腎為主,佐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每日1劑,連服5劑停1日,或隔日1劑。每劑煎2次,頭煎煎50分鐘。 大便溏者,酌減生地用量。 另外,對于肝癌患者,方老常配合應用散劑,冬蟲夏草、浙貝母等份,共研細末,成人每次服2g,1日2次。 【病案舉例】林某,男,74歲。病歷號:264375。突然出現胃脘脹滿,上腹部有阻塞感,食欲減退,逐漸出現腹水,下肢浮腫。經北京醫學院附屬三院作CT檢查,診斷為肝癌。 初診時,形體消瘦,面色蒼黃,腹脹大,但按之尚柔軟,右眼下有蜘蛛痣,鞏膜可疑黃染,腹水征(+++),雙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腫,小便量少,納差,大便尚可,精神、睡眠亦可。脈沉細弦數,但按之無力。舌質稍紅,明顯瘀色,苔薄白而潤。中醫診斷:水臌。定位在肝、脾、腎,定性為氣虛氣滯、水停血瘀。治以健脾利水,活血化瘀,方用蒼牛防己湯:蒼白術各30g,川懷牛膝各30g,漢防己30g,大腹皮 30g。4劑。 2診(3月6日): 上方服4劑,小便量明顯增多,腹水減少。腹水征(++)。精神好轉,胃脘脹滿及阻塞感亦明顯減輕,納谷增加,大便正常。但感疲乏,下肢腫未全消,脈沉弦細稍數,舌暗紅,有瘀色,苔薄白而潤。上方加東北白人參15g(另煎兌人),黃精30g,當歸12g,另用冬蟲夏草、浙貝母各60g,共研極細末,每次服2g,1日2次。 3 診 (3月23日):上方服4劑,腹水基本消失,繼服4劑,因方老外出,故停服湯劑,只用冬蟲夏草、浙貝母散劑治療。藥后精神明顯好轉,納谷較前增加,二便正常,脈沉細小弦,舌稍紅,苔薄白。改用滋腎養肝、助脾和胃、疏肝理氣之法。方用參芪丹雞黃精湯合消脹散(萊菔子15g,砂仁3g)。 此方服至4月初,腹水完全消失。其他亦無不適。后單用冬蟲夏草、浙貝母散劑,至今腹水未見復發。 【評按】方老認為,肝病腹水,屬于中醫“水臌”范疇。就其病位而言,多責之肝、脾、腎三臟;就其疾病性質而言,則屬本虛標實。本虛,以脾氣虛弱、脾胃氣陰兩虛、肝腎陰虛最為多見;標實,則由氣滯、血瘀、水停所致。因而治療大法總宜扶正祛邪。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腹水嚴重時治宜活血、利水、行氣,佐以健脾、滋腎、補腎;腹水消退,又當以補脾、養肝、益腎為法,兼以行水、利水、理氣。因其識證詳明,進退有序,故能力起沉疴,治愈頑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