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出什么樣的孩子,是注定的。聽起來像玄學,其實一點不玄。無論你的孩子當下表現如何,若你真正踐行這一點,孩子未來必定出類拔萃——且聽我說個故事便知。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量子糾纏理論”,這名字聽著玄奧,但是一點都不玄!打個通俗比方:一副手套拆開放置,哪怕相隔整個宇宙,一旦重逢,它們總能準確找到彼此,完美契合。這像極了孩子與父母的奇妙緣分。孩子選擇降生何處,冥冥中自有“同頻相吸”——你是什么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孩子。 * 你若內心消極悲觀,你的磁場就吸引同樣氣質的靈魂; * 你若積極樂觀,如同光熱,自然吸引光明溫暖的生命靠近。 這便是“量子糾纏理論”給我們的真實啟示:什么人吸引什么類型的人。 ![]() 若不先改變父母自身,只在孩子身上徒勞使勁,注定事倍功半!你或許費盡心思鼓勵孩子:“要有動力!要上進!”可一轉身呢?家中夫妻爭吵不休,父親沉迷麻將桌邊,嘴里卻喊著:“還不快去做作業!”孩子眼睛看著父親“胡牌”的興奮,耳朵聽著麻將牌的嘩啦聲,心中怎能燃起對書本的真誠向往?“人是環境的產物”,家中的混亂,就是孩子成長的底色! 若你正為孩子狀態憂心,方法其實至簡:“改變你自己”。你自己活得精彩,自己活成一束光,孩子自然追隨改變,這絕非空談。 曾看過一個短視頻,一只老鴨子帶領一群小鴨跳上高臺階。老鴨子率先躍上后,并未焦躁催促,它只是穩穩立在頂端,平靜注視下方。小鴨們一只接一只奮力躍起,多數順利登頂。唯有一只弱小者,屢跳屢摔,翻滾下來。老鴨沒有替代,沒有責備,始終安靜守望。小鴨子耗盡氣力,最終奮力一搏——成功了!它為何能最終躍上?因榜樣就在眼前,清晰可見。 為人父母,職責便是做好一個成人該做的事——那就是以身作則。這并非要求你透支生命、加班加點。它體現在日常最樸素的行動中: * 孝敬父母時,你遞上的一個蘋果,一杯熱茶; * 面對困境時,你展現的堅韌與不抱怨; * 對待生活時,你自然流露的積極與善意。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更是沉默的模仿者。你無需多言,他們已默默習得。 ![]() 反觀當下多少家庭教育,沉溺于冗長空洞的“道理轟炸”:“要好好讀書!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看你以后怎么辦!”孩子耳朵早已聽出繭子,內心卻毫無波瀾——“講效果比講道理更重要”!我積極向上,我努力勤奮,我以身垂范,孩子自然跟隨,這難道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效果”? 每遇父母向我傾訴孩子“這里不好、那里不對”,我內心了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是原件。復印件出了問題,你拼命涂抹修正有何用?如同投影圖像模糊,遮擋屏幕徒勞無功,唯有調整源頭的光盤才能治本! ![]() 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父母,孩子能差到哪里去?優秀孩子的背后,從未見過糟糕透頂的父母。而真正卓越的父母,也從不會跑到我這里抱怨子女如何不堪——我至今未遇一例。 父母若真改變,孩子必隨之改變。家庭這方土壤的質地,永遠決定著小樹生長的姿態。父母向上攀爬的姿態,就是孩子生命最初仰望的光源。 ![]() 當我們自己成為那束穩定而溫暖的光,孩子的世界便自然被照亮,無需刻意牽引——他們內在的力量,終將在榜樣的靜默守望中,破土而出,直抵蒼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