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書法傳承的老師,想必知曉,晉唐時期,為了保障書法正統(tǒng),筆法多是家族、師徒之間,通過口述,或者手把手的指導(dǎo)傳承,常人無法窺探,哪怕意外學到幾招,也是不成氣候。 ![]() 特別在魏晉,最是嚴密、到位,確保后人掌握的筆法,完備且純正,正因如此,我們鉆研古人筆法,不用非學王羲之、智永等名家,筆法傳承譜系之中,還有諸多高手,得到真?zhèn)鳎从杏涊d,因名氣不高,后世少有人知。 ![]() 譬如王羲之的曾外孫——謝靈運,即是如此,他出身顯赫,不僅是王羲之后人,亦是謝玄的孫子,自幼博覽群書,才華橫溢,《宋史》記載:“運幼便穎悟,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 謝靈運卓越的文采和修養(yǎng),對于書法,也是大有裨益,不僅深諳家傳筆法,用筆精到,技藝高深,其字還獨具儒雅的君子氣息,書卷氣濃厚,筆筆溫潤清和,如此氣質(zhì),以及高級質(zhì)感,乃是書法家們,并不具備的。 ![]() 除此之外,近期臺北故宮博物院,還展出一卷謝靈運的巨幅真跡,它就是《草書冊》,全卷共有18篇手稿,合計1000多字,一方面內(nèi)容浩瀚,系統(tǒng)、完整的展現(xiàn)古人筆法。 ![]() 另一方面,此帖所選的18幅真跡,多是“不經(jīng)意之作”,還原用筆的真實狀態(tài),線條生動、自然,毫不刻意,細節(jié)也盡備,字字藏有王羲之的家傳秘法。 如同常見的王羲之草字一樣,卷中字體多是獨立存在,少見連轉(zhuǎn)牽絲,僅有字體內(nèi)部,出現(xiàn)飄逸之筆,這種造勢,令章法更明朗,方便參透細節(jié)。 ![]() 同時筆法方面,多用中鋒運筆,隨著筆勢、字勢,令墨色產(chǎn)生濃淡變化,時而凝厚濃重,姿態(tài)圓融,給人珠圓玉潤質(zhì)感,時而遲澀淡麗,一派拙質(zhì)、古樸之象,格調(diào)豐富多變,極具妙趣和動感。 ![]() 自唐朝開始,所學的王羲之筆法,融合刻刀痕跡,不夠清晰、靈動,亦無沉著古雅的質(zhì)感,世人被誤導(dǎo)1000多年,好在這幅《草書冊》問世,讓我們見到,最正統(tǒng)、初始的“二王”筆法。 不僅蘊含灑脫、俊逸的風姿,還有醇厚、遒和的筋骨,可時常臨摹,掌握“草法”,穩(wěn)固基礎(chǔ)的同時,學會剛?cè)岜M備,增強字體的質(zhì)感和肌理,不夸張的說,若掌握此帖,臨摹歷朝歷代的草書,基本不是問題。 而今,我們對謝靈運《草書冊》,進行1:1超高清復(fù)刻,推出便攜經(jīng)折裝,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者必究!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