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暖爸老白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都說父母離婚對孩子傷害很大,但其實還有一種比父母離婚,對孩子傷害更大的東西——那就是“內耗型的父母”!他們對孩子制造的持續性精神傷害,遠超父母離婚的短期陣痛!女兒今年14歲,上初二。她從小就乖巧懂事、成績優異,是大家公認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跟老公都是重點大學畢業,我們深刻明白,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學歷毋庸置疑能改變命運。學習方面,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認真做好復習和預習,然后去上興趣班;生活方面,必須早睡早起,鞋子衣物擺放整齊、書本玩具玩完歸位、房間時刻保持整潔、吃飯聲音不能太大……一切都要井然有序,必須達到我的要求才行。不然,我這急脾氣,會立刻發火,很嚴肅地批評她,直到改正為止。有一次,女兒抱怨我對她太嚴厲,還嘟囔著說我像個老巫婆。我氣沖沖地反問她:你有沒有良心啊?我這一天天的,又要上班又要照顧你,忙得像陀螺一樣,到底圖什么?還不都是為了你,真是個白眼狼! 女兒聽了,嘴巴一撅,回到房間不吱聲了。從那之后,她就算心里有不滿,也只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聽話。好在整個小學期間,女兒成績一直拔尖,在我們期盼的目光中,考上了重點初中。我也暗自慶幸,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但直到女兒上了初中后,我才發現,好像生活不是我以為的那樣,其實我一點都不夠了解養了十多年的孩子。為了能讓女兒繼續保持拔尖,升入初中后,我對她的要求更加嚴格——周末不允許她出去玩,不能看電視,每天做完作業后必須再做兩套模擬卷......在我的嚴格管理下,她初一成績尚可。但自從初二開始,女兒不愿意了,不再按我的要求做,學習習慣變得不好,寫作業也不主動,成績更是從年級前10下滑到年級150。我開始變得特別焦慮、著急,尤其是看到她成績下滑的這么厲害,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狠狠地訓她一頓:你真是越來越沒用了,每次都考這個爛成績給誰看?看看人家都在進步,再看看你,你是想氣死我吧! 可不管我指責抱怨也好,伸手打罵也罷,女兒總是一臉冷漠,不說話,默默承受的樣子,真是恨鐵不成鋼。后來有一天,我驚恐地發現,女兒竟然用小刀劃傷了手腕,嚇得我趕忙帶著她去醫院檢查,結果竟然是輕度抑郁!那段時間,我茶飯不思,焦慮到了極點,在心里問了無數個為什么,老公也是唉聲嘆氣,愁得不行。女兒的情緒更低沉,整天把自己關在屋里,也不跟我們說話,只是一整天一整天的睡覺,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暑假結束后,她不愿去上學,天天讓我給她請假。我要是不答應,她就哭,發脾氣,甚至以自傷威脅我們。看到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成了這副樣子,我心如死灰,甚至感覺女兒已經無藥可救了。不過我關注了很多教育老師、心理專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觀點:“有問題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從小到大,好像只要女兒出點問題,不管大小,我都會特別焦慮、急躁,忍不住朝她發脾氣。我總是在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挑刺兒,靠貶低、指責來讓女兒長記性。尤其是在學習上。為了不讓女兒松懈,我不斷地給她施加壓力,經常說“如果考不到年級前30就別吃飯了”“數學上不了120就是廢物......”諸如此類的言論。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就是典型的“指責型”、“控制型”父母!不僅用語言暴力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黑洞,還用“為你好”的名義,控制孩子,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讓孩子陷入到嚴重的“家庭內耗”中!在這種“家庭內耗”的影響下,女兒變得敏感又小心翼翼,整天提心吊膽,生怕犯錯誤被我罵。遇到挫折時,她也只會一味地退縮、逃避,最終對學習和生活感到無助、絕望。也是在那時,我才真正明白,原來我一直自以為傲的教育方法,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控制”和家庭內耗。以前的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覺得家長是天,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應該順從父母的一切要求。現在看來,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當成了我的依附品,根本沒把她當成獨立的一個人,去尊重她、理解她。意識到這點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提升自己,做一個能給女兒帶來能量的媽媽,幫助她走出抑郁。1. 調整情緒,放下焦慮,給孩子時間放松下來,讓她從點滴的進步中看到希望。當孩子陷入低谷時,家長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振作起來,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們看到希望,成為他們堅強的后盾。于是,我不再對女兒嘮嘮叨叨地說教,也不再輕易指責她。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她,讓她能在我的帶動下,漸漸生出勇氣與信心,一點點走出陰霾,重新找回屬于她自己的活力。不要有壓力,抑郁沒什么可怕的。現在學習和生活壓力那么大,好多人都有這情況。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相信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媽媽也會努力學習,調整自己。 于是,我開始每天堅持微笑打卡、每天在家運動半小時,做放松練習,學會整理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自己能靜下心了,心態也積極樂觀起來。慢慢地,女兒也開始走出房間,有時就在旁邊看著我運動,有時還會和我一起蹦蹦跳跳。看到她動了起來,我馬上夸獎她動作做得到位。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我驚喜地發現,女兒喜歡上了練瑜伽,她說拉伸的時候特別放松。以前都是我催她,現在我要是哪天沒練,她會主動叫我一起。雖說因為生病,女兒的學習進度落下了一些,可如今,她臉上重新有了笑容,不再死氣沉沉,還會主動和我聊天,這種感覺真好。2. 放下控制欲,看見和尊重孩子,給她充足的愛和支持,提升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女兒關系稍微緩和些后,我忍不住問她:“為什么要傷害自己?”女兒撓撓頭,小聲說:“我就是故意在你面前劃自己,就是想看看你的反應。”回想起從小到大,女兒在我跟前一直都是乖巧聽話、對我言聽計從的模樣。可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原來她心里一直都在反抗。只不過以前年紀小,膽子小,不敢表現出來罷了 。原來這么些年,她一直默默忍受著,想到這,我心里非常愧疚。我給女兒寫一封道歉信,在信里,我反省了自己以前錯誤的教育方式,真誠地向她道了歉,并保證我和她爸以后會多尊重和包容她,讓女兒直知道,無論她變成什么樣,我們都是愛她的。把信交給女兒后,我心里直打鼓,以為女兒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緒,哪怕她埋怨我、責怪我,我也認了。但沒想到,女兒的一句話,讓我瞬間濕了眼眶:“沒事媽媽,這段時間我看到你改變了,也知道你的付出都是為我好。”現在,我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再像從前那么嚴格,相反我會更關注女兒本身的感受。每天,我都會關心地問她:“女兒,今天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什么高興的事情可以跟我分享?學習壓力不要太大,要好好休息,照顧好自己哦,要開心一點。”女兒聽到我這樣說之后,漸漸就打開了話匣子,會跟我分享心事。最讓我欣慰的是,有時候即使我不問她,她也會主動找我傾訴。其實,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控制和操縱孩子,而是當孩子想到我們時,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3. 不在小事上跟孩子較勁,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孩子才能內心豐盈,越走越遠。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內耗。孩子最怕的也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父母無時無刻的數落和打壓。在小事上不斷地消耗孩子,不僅會消耗孩子的精氣神、向上的動力,甚至消耗掉一個家庭的能量。比如孩子衣服臟了,蹭了點東西,洗干凈就好,不要大呼小叫;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沒傷著就好,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如果父母劈頭蓋臉的怒罵,或者眼神里滿含厭煩,那么在孩子心里,她打碎的不僅是一個碗,還有自己的尊嚴。過去我就是這樣,只要女兒犯點錯,我就揪住不放。情緒一上來,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逮著她就是一頓訓,給女兒帶來不小的傷害。現在我明白了,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是說孩子犯錯了就不管,而是得改變管教的方式,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停止無休止的說教、打壓和挑刺。就拿女兒學習來說,以前只要看到她沒認真,在玩或者做別的,我心里就特別不舒服。她一松懈我就訓:“干什么呢,又不好好學。”結果女兒特別反感,還故意磨蹭,問題壓根沒解決。現在,女兒看書學習時,我會提前跟她說:“閨女,媽媽半小時以后過來喊你出來放松一下哈,別太累著,咱們休息一會再接著學。”這么一來,她心里有底,知道有玩的時間,也不會偷偷摸摸地玩了。女兒說,她每次都特別期待,半個小時以后的放松時間,所以會認真地投入學習。經歷了這段日子,我才終于明白:好的父母不需要太用力,而是需要用愛,用智慧幫孩子解決問題,給孩子一個和善、松弛的環境。千萬不要做指責型、控制型的父母,不要整天讓孩子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也不要跟孩子在小事上糾結,只有讓孩子內心豐盈,他們才能越走越遠。?作者:暖爸老白,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