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煥波 , 要做出一道菜能上桌,先要醞釀菜名,根據(jù)菜名要多方尋找原料,有特色的更好,沒有特色也要想著能調出不同味道;其次是選好主菜配菜,根據(jù)菜色擇菜搭配。烹飪時要掌握火候,是慢工出細活還是猛火快炒;是清蒸原汁原味,還是多加調料以味取悅;至于菜出品后用什么器皿盛盤上桌,傳統(tǒng)裝盤還是一次性快餐盒,又是一番考量。至于吃客評價,是星級還是差評,也是眾口難調。想得太多也就一菜不成,一味難聞,一桌佳肴更是不可想象,更別說入“米其林”之眼。 結合近期學“廚”出品所感,得出四要: 一要名菜佳肴有創(chuàng)意,平淡的菜名沒有誘惑力,激發(fā)不了吃客味蕾。高檔原料不能用平常名,否則就是浪費。當今山珍野味已不是尋常物,多是人工養(yǎng)殖或大棚出品,但還要有不俗之名。就是常見食材也要想出不同菜名,意頭好或新穎既要要中看更要引起食欲,方有被點單出品上桌機會,平常菜需要融合菜色再做出特色菜品,有不同味道,方可滿足吃瓜群眾的口味。 二要勤到鄉(xiāng)野河海尋找山珍野味海鮮,但這些不易尋覓,即使找到,對新手來說不易做成硬菜大菜,甚至有可能擇撿時會去掉主干,留下邊角料,又或者烹飪時掌握火候不對不熟或過火,硬菜成小菜一碟,白白浪費,徒勞。還是要著力平常菜蔬,做家常菜肴,多收集常規(guī)菜品配菜,主材才有可能用配菜配料中調出特色菜品特色味道。 三要合理擇撿原料菜類,分門別類搭配配菜,不因主材而貪多,不因配菜而舍末,邊角料也可當小菜佐餐甜品,甚至不經(jīng)意中可能是另一道主菜主材,裝上特色器皿,加上花里胡椒,或可秀色可餐,甚至可稱“融合”菜色以彰顯博聞。 四要掌握火候,順意時猛火快炒,不易停頓,即時出品上桌;難熬時只能慢火溫熱,時不時添一佐料,翻一下鍋鏟,不急于出品。甚至不惜倒掉重炒,另擇菜色另起爐灶,方出精細小品,甚至硬菜大菜。 硬菜主菜不易烹飪,滿漢全席更難,真正好廚是能將平常菜蔬做出硬菜,邊角料整出風味小吃,不求盛宴,適合眾人之口,只為特色美食,合小眾口腹,讓吃過你烹飪菜肴之友有印象,好吃好味,不致差評。 有時看看“后廚”里,盡是原材料和半成品,一時半刻能端上桌的菜式不多,不是火候欠缺,就是菜量不足或調味不當,難成佳肴。雖說現(xiàn)在預制菜盛行,可那畢竟是菜式已成、調味適中、火候足夠,稍微加熱回鍋即可上桌,至于口味、衛(wèi)生、甚至健康只能是各花入各眼的事,但食家一嘗即知,難逃法眼。 真正大廚可以試嘗或憑經(jīng)驗端菜上桌,讓食客手機消毒再吃,而筆者初學“廚”者,必須目視心讀后才能視菜品“上桌”,往往色香味欠佳,火候欠缺,不好意思出品。看來,初學“廚”者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不易,只能小點心或餐后甜品入門,讓廚男多練手成巧娘,才能成“廚”師。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