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烹飪專家劉先生聊天,他給我談了許多關于做菜、品菜的故事。最后,他總結(jié)了一句:美味佳肴是廚師心情與性格的“產(chǎn)物”。我不由得仔細琢磨和品味這句話的內(nèi)涵。 既然是廚師,基本技藝自然是不缺的,這個時候,分高低的可能就是一些細節(jié),心情與性格就是其中一二。 大千世界,供人果腹的食材不少,但要把這些樸素的食材做成可口的佳肴,要經(jīng)過許多流程,頗費心思,非得烹飪者下一番苦功不可。沒有隨便就可以糊弄而成的美食,也沒有倒騰幾下就可以速成的珍饈,哪怕是做糖醋排骨之類的家常小菜,也要烹飪者精心選材、耐心準備、細心烹飪、專心制作。 我想起與劉先生在他經(jīng)營的餐廳吃飯時碰過的兩個“小插曲”。 一次,服務員端上來一盅靚湯,氤氳著淺淡的香氣,我喝著覺得清洌爽口,劉先生卻皺起了眉頭,讓樓面部長把廚師叫來。劉先生對廚師說,這煲湯你少放了一種食材。那個廚師拿起碗,舀了半碗湯,認真品味著,突然,他放下碗說:“是的,少放了幾片土茯苓片。當時準備湯料時,家里突然來了個電話,說孩子生病了,我心情不佳,也影響了備料、投料的連貫性……”劉先生說這次情有可原,下次做菜可不要再“走神”啊! 還有一次,服務員端上來一盤西蘭花炒象拔蚌。劉先生吃著吃著,突然說此菜不是一個廚師炒的,我問:“何以見得?”他說:“中間的火候脫節(jié)了,西蘭花炒過頭,象拔蚌又缺一點火候,說明一個不急,一個急,后面的廚師掌控不住合炒時間,湊合完成,致使這盤菜的出品大打折扣!” 原來,除了要有技藝和匠心,一個廚師專注細心的性格和做菜時的快樂心情也會影響菜肴的質(zhì)量、口味、品相。 家庭中的粗茶淡飯也是一樣的道理,心情愉悅、性格平和,做飯菜時我們會不厭其煩,當成一種精神享受,做每一道菜肴都會專注、用心,舍得花時間和心思研究,做出的每一道菜肴自然會是可口的、香甜的。 其實,豈止做飯菜,這些哲思同樣適用于人生的其他事情上。 我覺得,快樂的心情是人生最好的“調(diào)料”,平和的性格是人生最佳的“火候”,如果能將兩者融合起來,不急不躁,不驕不餒,我們就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大廚,“烹飪”出美好和諧、有滋有味的生活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