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憬然三姑墓原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三望崗耶教墳場內,后于1953-1956年遷葬至白云區大窩嶺廣州基督教公墓內。史憬然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史堅如之妹,曾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目前唯一知道姓名的興中會女會員。 ![]() 史憬然三姑墓 史憬然(1883-1902),廣東番禺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史堅如胞妹,生于清光緒九年(1883),比史堅如小4歲,在兄妹中排行第三,故有“憬然三姑”之稱。雖3歲喪父,但“其家素豐”,衣食無憂,史家兄妹三人(古愚、堅如、憬然),均接受良好的教育。繼史堅如入讀格致書院后,史憬然也進入廣州博濟醫院習醫。史憬然少年即關心國事,心懷天下,光緒二十三年(1897)德國入侵膠州灣,她痛哭不止。同學對此毫不關心,以為瘋癲,國人麻木,而史憬然獨醒。 ![]() 博濟醫院舊址(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是孫中山革命最艱難,興中會前途最黑暗之時。當時能理解革命的人極少,但富家公子史堅如,卻敢冒殺頭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加入興中會。妹妹史憬然也一直全力支持哥哥從事革命活動。馮自由稱:“憬然屢襄堅如義舉,沈毅勇敢,不讓乃兄。”光緒二十六年(1900)10月惠州起義前,史堅如策應起義,刺殺兩廣總督德壽,其武器炸藥均由妹妹史憬然喬裝護送。刺殺行動失敗后,史堅如被捕,史憬然多方營救不得,避居澳門,但她仍繼續參加興中會的革命活動。 ![]() 史堅如墓 史堅如犧牲后,前有一妻的陳少白,對烈士的妹妹史憬然,陡增了一份責任。于是而向史憬然表白,求婚。當時,一夫多妻并不違反道德風俗。但大哥史古愚反對這樁婚事。憬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女性,尊重陳少白的真情,但不急于成婚,遂前往廣州。光緒二十八年(1902),史憬然到廣州后,與革命女黨人張竹君一起,辦育賢女學。因用冷水調牛乳吃,不幸感染霍亂,戕于時疫,年僅19歲。陳少白聞之,不勝悲愴,遂為史憬然題書碑名,并請工匠,用香港花崗石,為史憬然打造了一座墓碑,運上省城。入秋,教友們將史憬然安葬在三望崗的耶教墳場。(陳少白墓) ![]() ![]() ![]() ![]() |
|